讀史明智,鑒往知來。 讓孩子對歷史產生興趣,就是提升文學素養的開始。 ——虎媽 怕寫作,不會寫作,考試作文總丟分…… 其實用好古詩詞,每個孩子都是寫作高手! 2月21日上午9:30,點擊 預約 直播間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人李天飛老師 告訴你如何從古詩詞里找到寫作“竅門” ▽▽▽ ﹏ 覺得課本上的內容很枯燥,給他買了一大堆課外書籍,可到頭來他連封面都沒翻開過…… 之前,我兒子就是如此。 但最近,每天吃過晚飯后,我都會帶他看一集最近發現的寶藏節目——《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幾天后,兒子突然跟我說:“語文太有意思了!太漲知識了!” 節目采用了沉浸式實景演繹的方式,由主持人撒貝寧帶領兩名學者“穿越”回古代,拜訪韓愈、歐陽修、柳宗元等八位文化宗師。 一共11集,每集一個半小時左右,目前更新了9集。 通過它,我們可以帶孩子了解大師的生平,品讀經典名篇,領略閱讀的魅力。 在《韓愈篇》中,我們能看到他少年立志到青年懷才不遇,再到中老年被貶,卻始終不改初心的一生。 韓愈三歲時失去了雙親,隨后一直跟隨兄嫂生活。 他自幼和兄嫂的獨子十二郎一同念書,叔侄倆立志興世濟民,將孔孟之學傳于天下。 十九歲那一年,韓愈離開家鄉前往長安,想要實現經世報國之志。 但求仕之路并不順暢,他滿腹經綸卻多次落榜,直到二十五歲才進士及第。 為了維持生計,只能靠給人寫墓志銘賺外快,甚至一度交不起房租。 但生活的艱難卻絲毫沒有改變韓愈的志向,多年來,他堅定理想,奮發向上。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韓愈寫下了傳世名篇《馬說》: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span>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偷懶耍滑。 不妨以韓愈的名句警示孩子:“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跟隨鏡頭,回顧韓愈的一生,相信我們的孩子終會明白: 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發芽,但只要播種了,就會有發芽的可能;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但若不付出,又談何結果?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如果孩子不合群 一說起柳宗元,我們總會下意識想起那首僅用了20個字,卻道出了“千萬孤獨”的《江雪》: 走進《柳宗元篇》,我們也就走進了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柳宗元出身于名門望族河東柳氏。 弱冠時就從千萬人當中脫穎而出,金榜題名。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剛到而立之年,他所屬的革新派就在權力斗爭中落敗,而他也被貶出長安。 隨后,柳宗元的妻子、母親相繼離世,他孑然一身,孤苦伶仃。 為了排解孤獨與痛苦,柳宗元開始游歷山水,從而寫下了著名的《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而他,也與有著相同志向的劉禹錫開啟了一段“神仙友誼”。 學校里,不少孩子都曾因不合群而郁郁寡歡。 但有句話說得好:“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真正的孤獨?!?/span> 很多時候,孤獨并不在于身邊有沒有人陪伴,而在于有沒有心靈的知音。 帶孩子看看《柳宗元篇》,他們或許就會明白: 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 與其隨波逐流,盲目合群,倒不如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不斷經營自己,提升自己。 到那時,優秀的朋友和更適合自己的圈子,都將主動奔你而來。 孩子糾結猶豫時 在《歐陽修篇》中,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見證他是如何從寒門孤兒到一代名臣,從文壇領導到千古伯樂。 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貧寒。 但母親卻從未放棄過對他的教育,沒有錢買紙筆,就用沙地當紙,荻稈為筆,手把手教歐陽修認字、寫字。 也正因母親的悉心教導,才造就了歐陽修日后樂觀曠達的精神氣質。 家境不好,兩度名落孫山,歐陽修便選擇毅然外出游學,尋求名師指點,最終連登監元、解元、省元三元榜首; 在官場上,歐陽修因剛正不阿幾經貶謫沉浮,但依舊能自得其樂,并寫出《醉翁亭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span> 帶孩子探尋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之樂”,感受歐陽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他們就會發現,最好的心態其實是: 在乾坤未定的時候,全力以赴地追求結果;在塵埃落定的時候,坦然接受事情的結局。 穩住自己的節奏,少一點猶豫,少一點抱怨,矢志不渝地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 孩子缺乏能量時 人們常說“英雄出少年”,但蘇洵卻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和兒子蘇軾、蘇轍的年少成名不同,蘇洵年輕的時候縱情于天地山水之間,直到他二十七歲那年,才告別游俠的身份,開始潛心讀書。 但科舉考試卻成了蘇洵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他三次參加考試,卻屢試不第。 最終,他決定放棄了科舉之路,并焚稿立志。 就這樣,蘇洵閉門苦讀十余年,終于以文章名動天下。 了解過蘇洵的一生后,孩子一定會領悟: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什么時候努力都不算晚。 學習這條路確實難走,但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是想象不到的辛酸與汗水。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就是把過程交給自己,把結果交給時間。 只有當自己的步伐足夠堅定時,全世界才會為你讓路。 孩子遭遇挫折時 有人說,每一位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千百年過去了,他“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他明月清風的廣博和與販夫走卒談笑風生的率真也依舊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但看了《蘇軾篇》,我們就會發現: 這個闊達豪邁的“一代詞宗”,他的人生也并非是一帆風順,他也曾多次跌落低谷。 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經歷了無數非人的折磨,被貶黃州。 后來,他又被貶惠州、儋州,處境一次比一次艱難,但他卻變得越來越豁達: 沒有粥米果腹,他就親自開荒;沒有美酒下飯,他就學著釀造;沒有佳肴為伴,他就研究菜譜…… 他總能發現生活里點滴的美好,在他的筆下,“萬物皆能入詩詞”: 一代名將廉頗老矣,他說“鬢微霜,又何妨”; 中秋佳節,無法與親人團聚,他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突然遭遇暴風雨,他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就像林語堂對蘇軾的評價: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讓內心被環境吞噬,而是超出環境,以內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span> 看完《蘇軾篇》,我們的孩子就會懂得: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其實是擁有制造快樂的能力。 遭遇挫折時,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皮球,哪怕被狠狠摔在地上,也要奮力彈得更高。 看了蘇軾的人生經歷,孩子就會找到向上的精神力量,在迷茫中自省,在挫折中成長。 孩子總愛跟別人比較 提起蘇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蘇軾的弟弟”。 但其實,蘇轍雖然名氣不如哥哥,他的才情和才干同樣不容小覷,蘇軾曾這樣評價道: “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了解過蘇轍的一生后,孩子也會被他的溫暖和淡泊而感動。 雖然一直活在哥哥的光芒下,但蘇轍對哥哥沒有嫉妒,只有敬重和深情。 在烏臺詩案發生后,蘇轍一得到消息,就積極展開了營救,還寫下了情真意切的傳世名文《為兄軾下獄上書》:“只要能為兄長贖罪,愿免一身官職?!?br> 后來,因為被哥哥連累,蘇轍也多次被貶調遷。 可即便如此,蘇轍也從未怨恨過哥哥,相反,他跟蘇軾一直互相扶持,不曾斷聯。 蘇轍這一生,始終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識,不曾因為外界的評論而妄自菲薄,對待身邊的人,也始終保持著一顆真摯的心,溫暖、可靠。 正因如此,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壽命最長的一位,享年73歲。 學校里,有的孩子總是不自覺拿自己跟別人去比較,覺得自己不如誰誰學習好,家里不如誰誰有錢,心態也變得焦慮悲觀。 但事實上,凡事都想比過別人,只會讓自己陷入漫長的消耗。 帶孩子看完《蘇轍篇》,他們終會懂得:不是每條魚都必須在同一片海域爭食。 與其一味追逐別人的腳步,不如做好自己,用實際行動溫暖身邊人,如此,自然能從容自若許多。 有句話說得好:讀史明智,鑒往知來。 千百年來,中華文化長河奔流不息,沉淀出了無數佳作名篇,每一段歷史,每一個人物,都值得今天的孩子去了解,去觸摸。 而這部《宗師列傳》正是用大眾所喜歡的方式,去展現唐宋大師們的人生脈絡和處世哲學。 讓孩子們在擴寬知識面的同時,還能領悟人生智慧。 看完這部神片,我們的孩子將更加清晰地了解名篇創作的背景,理解那些詞句背后的熱情與遺憾,從而更加清醒而積極地活在當下。 點亮在看,趁著孩子放寒假,帶他們一起看起來吧。 怕寫作,不會寫作,考試作文總丟分…… 其實用好古詩詞,每個孩子都是寫作高手! 2月21日上午9:30,點擊 預約 直播間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人李天飛老師 告訴你如何從古詩詞里找到寫作“竅門” ▽▽▽ ![]() |
|
來自: 17lkvsgxgugkw2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