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紹興眾多的河江湖泊中,有一個著名的昂桑湖(犭茶湖),湖面面積達(dá)2.4平方公里,是紹興最大的淡水湖。而從南至北橫穿昂桑湖的,有一條用石條疊砌,由塘堤、石橋和石亭組合而成的特殊的道路設(shè)施,人們習(xí)慣地稱之為避塘和避塘橋。 ![]() 石塘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曾經(jīng)有個石匠,不慎落水,被村民所救。后來他出家當(dāng)了和尚,發(fā)愿要在犭茶湖中造一條石塘以避風(fēng)浪,以報答鄉(xiāng)親的救命之恩。但募捐并不容易。附近有個富商,為和尚的心愿感動,出資同周圍群眾用了5年時間,終于建成一條石塘。 如今千余年已過,它依然靜立在水中央,從未隨水流逝生命,默默鋪陳它的心事它的感嘆。 ![]() 整條古塘上有五座石橋,一座石亭,全是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砌而成,錯落有致,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歲月流逝,這條古塘依然發(fā)揮著作用,悠閑的走在著石路上,湖水拍打著石頭的聲音,踩在每一塊石頭上都有濃烈的歷史氣息。 ![]() 古纖道又稱纖塘,為古人行舟背纖的通道,亦是來往船只躲避風(fēng)浪的屏障。最早是由唐代浙東觀察使孟簡在河岸筑起的一條土堤塘,明初山陰知縣李良改用條石筑塘。這些古纖道的中心在柯橋、齊賢一帶。自東向西穿越紹興,連綿百余里,或傍野臨水,沿岸鋪筑;或兩面臨水,平鋪水中,確是江南水鄉(xiāng)一絕。魯迅先生的《社戲》里,一大群頑童穿梭于觀眾中的熱鬧場面,以及古纖道上停滿的烏蓬船,船夫坐在船頭觀看社戲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 ![]() 漫步在古運河畔,聆聽那千年歷史心跳的“水弄堂”。昔日運河上舟楫如織、墨客如鯽的恢弘盛景,如今已成沿岸百姓枕河而居、臨河浣衣的優(yōu)雅意境。再沿著歲月順流而下,古纖道與古運河蜿蜒相伴,從千余年前的歷史隧道中穿越而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