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的三個規矩 年味越來越濃,禮尚往來也好不熱鬧。然而,隨禮也要講究規矩,除了承載著人情味,還彰顯了人們的智慧與情商。就算隨禮的形式發生了變化,背后的精神內核依然如舊。給對方送去祝福,也要兼顧自己,句句大實話。 第一:禮不在重,在心 隨禮的首要規矩,就是“禮不在重,在心”。從送禮的具體東西,就能看到送禮的人是否用盡了心思,這比禮物貴重與否更為重要。禮物的價值不在于貴,如果能投其所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送去恰當的禮物,就能看出送禮人的心意很濃,這比昂貴的禮物更能打動人心。我們不能給老人送游戲機,也不能給孩子送按摩椅,這不但不能表示心意,反而讓人厭惡,也給對方添了負擔,還表現出自己的情商太低,智商不夠。而且,能夠互相隨禮的人都是相互了解的人,我們也實在不必打腫臉充胖子,更不能過于小氣,這都會有損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因此,我們要送出符合對方心思的禮物,也要同時兼顧自己的能力,才會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和用心,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與關懷。 第二:禮不在多,在精 很多人送禮為了彰顯心意,總會大包小包地拿,給對方造成不小的負擔。其實,禮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要追求數量上的多少,而要注重品質和質量。一份精挑細選的禮物,遠比一堆一堆的隨意物品要更讓人覺得暖心和誠意。而且,送禮這件事本身就能表現送禮人的品位,這對以后兩個人的相處十分重要。在現代社會,物質極為豐富,可供選擇的禮物也種類眾多。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進入越多越好的誤區,一份真誠的心意比什么都重要。隨便在商超買的東西還不及一個親手制作的禮物,這就是誠意的差距。精挑細選本身就代表了對這份感情的重視程度,隨隨便便買的東西,怎能說服對方相信你極為重視的心意?要記得,送禮這件事不是為了顯示自己,而是為了輸送誠懇,傳遞情誼。 第三:禮不在好,在早 送禮講求時機,在事情結束以后送,實在不能代表這個人的誠意和重視,反而有一種并不在意的感覺。于是,“禮不在好,在早”,就能顯示出送禮的時間的重要性。在合適的時間里送上合適的祝愿,這份心意比貴重卻遲來的禮物要真誠。如果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及時送到,就要事后彌補,也要允許別人生氣,不能給自己找借口。收禮的人要獲得的并不是一份禮物,而是對方的重視程度和情緒價值。如果你未做到,那么,再好的東西,對對方來說也只是你忽視他的托詞。要知道,這種失望和不滿,對你們的關系打擊極其嚴重。 送禮這件事,看似簡單,實際上蘊藏著很多玄機。如果有求于人,就要送精致的東西;如果顯示友誼,就要送暖心的東西;如果表示重視,就一定不能忘記時間。任何的禮尚往來無外乎誠摯與心意,要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更要讓對方感受到這份尊重,這才是隨禮的關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