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完全指南:從選題到發表一本通》 我們在寫課題申請書時一定要從整體脈絡上理清申請書的內容有什么,為什么有這些內容,尤其是“為什么有這些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課題寫作的大邏輯,在寫的過程中才不會走太多彎路。關于課題寫作的大邏輯,以下從7個方面去給大家進行介紹。 1.要研究什么 這是選題的問題,是專家評委等人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決定了課題申請書分數的高低。這一部分是極其重要的,后面的內容加起來也就占百分之二三十的分數比例,所以對于后面的像前期基礎等問題并不用太擔心。 2.為什么研究 這是研究背景的問題。研究背景又分為實踐和理論(學術史梳理)兩個方面,即需要分別從實踐和理論上來說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有的人可能做了很多的文獻綜述,但專家評委判斷實踐層面上沒有什么用,這屬于閉門造車,就不會給通過。課題和論文不一樣,論文可以是純理論的,課題不可以是純理論的,純理論的課題絕對不可能立項。所以,我們在寫課題申請時一定要從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去解釋清楚為什么要去研究。 3.為什么要這樣研究 前面我們回答的是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很多人在回答完這個問題后就開始寫怎樣研究,缺失了“為什么要這樣研究”的環節,也是不會立項成功的。因為這個環節體現的是整個課題申請書的創新之處。評委知道我們為什么要研究后,還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要這樣研究而不是那樣研究,這一點我們需要回答清楚。比如為什么用這個方法而不用其他方法去研究,為什么寫這個點而不去寫其他的點等。這就是研究動態的問題。很多人學術史梳理完成后,不會寫研究動態,不寫研究動態也就無法立項。雖然研究動態比前面的學術史梳理字數少,可能只有三四百字,但比學術史梳理還要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證明自己為什么這樣研究的科學性,被評委判定這樣研究不科學,那么意味著這個課題申請書后面的研究框架等基本也都被否定了。所以研究動態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4.這樣研究有什么用 回答了自己這樣研究的科學性后,我們還要回答“這樣研究有什么用”,這就是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一部分很容易與第2條的內容混淆,“為什么研究”和“這樣研究有什么用”看起來高度相似,兩者回答的都是理由,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研究價值分為理論價值(理論上)和應用價值(實踐上)。這一部分一定要寫而且要寫好,因為在課題申請書里面看完選題部分就要看這一部分。這一部分的寫作質量一定程度上也會決定評委是否繼續看后面的內容,并不是所有評委都會把課題申請書的內容全部看完,大部分評委如果覺得前面的內容寫的不好,就不再繼續往后看。因為評委在短時間內需要審完大量的課題申請書,如果我們課題申請書的前面寫的不具吸引力,就很難讓評委繼續讀下去。所以,我們所做的每一步一定要讓評委看到不同的風景,每一步都要加深評委對我們所寫的課題申請書的好印象。 5.要怎樣研究 這一部分包含內容、思路方法、對象、目標、重點/難點、研究計劃、預期成果、經費概算、參考文獻。這一部分就是要回答“這樣”具體是怎樣,需要我們把這里面包含的內容解釋清楚。到這一步的時候,需要讓評委對我們的課題申請書徹底的拜服,如果無法到達這種效果,立項的可能性仍然不高。所以這一部分及前面的部分一定要寫好。 6.為什么是你 這部分解決的是這個研究課題為什么要給“你”,如果評委覺得“你”的研究基礎或者數據表有問題,那么就不會把這個課題給“你”做。也就是說,即便課題申請書是好的,但如果“你”有問題,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在此部分我們還需要證明自己這個人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如何證明呢?首先,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的。比如,很多人在寫研究團隊的組建時,除了自己,其余成員全部是學生,這就是不正常的;研究基礎空白是不正常的,研究基礎寫了五十篇C刊更是不正常的。只要評委發現某一處是不正常的,就不會給通過。此部分我們不需要寫的多么好,但一定要達到及格水平。 7.又如何呢 這一部分是最難寫清楚的,需要放在創新之處來解決。但是,創新之處和研究價值也需要作出區分,這一點也是最難區分的。后面每一部分具體闡述時會作出明確區分。 課題寫作的大邏輯大家一定要理解并盡可能地記住,這樣在后面講到課題申請書的寫作規范時才能理解為什么每個部分都有嚴格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