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為國重邊防,喜節(jié)鉞久持,江左帝方資坐鎮(zhèn);北上訪公虛舊約,痛典型忽墜,湘中我更憾終天。 好久沒有與大家見面了,因為終日在生活的碌碌中奔忙,為了生計而拼搏,沒有片刻閑暇,連休息的時間都被擠壓,曾經(jīng)鐘愛的墨香也在忙碌中淡忘。今天內心不斷的掙扎,決定重振旗鼓再努力,墨香回歸在此時。 劉錦棠:左宗棠旗下第一名將,收復新疆的“頭號功臣” 這一期我們一起聊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頭號功臣“劉錦棠” 話說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左宗棠被授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奉詔出兵驅逐外敵阿古柏收復新疆。他提出了“緩進急戰(zhàn)”“先北后南”的方針,并決定此次出征,以劉錦棠所部老湘軍和自己的親兵衛(wèi)隊為主力。隨后,左宗棠向清廷舉薦他認為“英銳果敏、才氣無雙”的劉錦棠負責指揮西征各軍。當時左宗棠在詢問劉錦棠出關作戰(zhàn)需要多少人馬時,劉錦棠豪邁的回答道:“勝兵萬人,足以橫行,不在多也”。左宗棠聽后,下達劉錦棠為西征軍主帥,從此劉錦棠即將攀上人生事業(yè)的最高峰。 既然劉錦棠這樣厲害,我們就先了解一下這位將軍。劉錦棠名顯謨,職名錦棠 ,字毅齋。出生于湖南湘鄉(xiāng)的一個農民家庭。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他的父親劉厚榮與弟弟劉松山投入湘軍王錱部。咸豐四年(1854年),劉厚榮在岳州(今湖南岳陽)與太平軍作戰(zhàn)時陣亡。年僅九歲的劉錦棠因家境貧困,只能與祖母陳氏相依為命。少年時期的劉錦棠,“好言兵,不肯讀孫吳諸書”。正是這種不拘成規(guī)的性格,使他在日后的軍事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活多變的作戰(zhàn)風格。為了找到生活依靠,也為“報其父仇”,年僅十五歲的劉錦棠,來到江西,投入叔父劉松山所部,開始了軍旅生涯。 劉錦棠在劉松山軍中深得叔父的賞識。同治三年(1864年),劉錦棠在安徽,因保衛(wèi)湘軍祁門大營有功,被兩江總督曾國藩保舉為知縣,并賞戴藍翎。太平天國被鎮(zhèn)壓后,又加同知銜,并賞換花翎。同治五年(1866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劉錦棠隨劉松山赴河南、河北、陜西等省,圍剿捻軍,“大小十余戰(zhàn),所向克捷,錦棠無役不從” 。欽差大臣、陜甘總督左宗棠因此保奏他以道員即選,并加按察使銜。從此,劉錦棠成為老湘軍中后起的年青將領。 話說左宗棠任命劉錦棠為西征軍主帥的當年夏天,左宗棠在蘭州召開分統(tǒng)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商討作戰(zhàn)計劃。會上,劉錦棠提出“以緩行速戰(zhàn)為義”,左宗棠授予他在前線隨機應變之權。左宗棠的賞識和信任,使劉錦棠的軍事才能在戰(zhàn)爭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年底,劉錦棠再次來到蘭州,與左宗棠商討有關西征作戰(zhàn)事宜,二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光緒二年(1876年)正月,老湘軍各部陸續(xù)從涼州向肅州集結。駐扎涼州期間,劉錦棠對所部進行精簡。三月左宗棠抵達肅州,劉錦棠與他再次進行磋商,決定以“先遲后速為穩(wěn)者”。 此時,先前出關各軍,因滯留太久,銳氣被銷磨,希望湘軍早日出關。劉錦棠與左宗棠商議之后,即派部將漢中鎮(zhèn)總兵譚上連、寧夏鎮(zhèn)總兵譚拔萃、陜安鎮(zhèn)總兵余虎恩等人,率部相繼從肅州出發(fā)。 四月初,劉錦棠親自帶領大軍從肅州起程。為了避免途中發(fā)生飲水和糧草供應不足問題,他命各部先在安西會合,然后再分批向哈密進發(fā)。不久后,譚上連部隊抵達巴里坤,分兵駐扎巴里坤以西的芨芨臺、色畢口、大石頭和三個泉等地,以保證巴里坤和古城之間的運道的暢通。隨后,譚拔萃和余虎恩也相繼率部到達。 五月初,劉錦棠來到哈密,著手準備進軍事宜。他命令后續(xù)部隊把儲存在哈密的軍糧分起短運,先翻越天山,運抵巴里坤,再從巴里坤運到古城。同時,要求經(jīng)過千里戈壁的各部務必于五月底全部到達指定位置,整裝待命。這樣,既解決了運力不足的問題,又使士兵得到了休整的時間。五月,劉錦棠從巴里坤抵達古城,分兵駐扎木壘河以東地區(qū),決定在“新谷遍野、有糧可因”的新秋之際發(fā)起北疆作戰(zhàn)。在對后方進行了周密、妥善的布署之后,劉錦棠即率輕騎前往濟木薩(今新疆吉木薩爾)。 光緒二年五月,劉錦棠親自帶領清軍來到叛軍交戰(zhàn)的前哨陣地——濟木薩,與金順商討進兵方略。他在親臨三臺、滋泥泉、阜康等地,了解了軍情之后,認為“白彥虎內結安集延,外連英、俄,復以危辭煽動土回,精騎十數(shù)萬”。而清軍騎兵“十不當一”,如果決戰(zhàn)不勝,將陷入無路可退的絕境。加之考慮糧餉供給的問題,他認為平定北疆,應該先以阜康為儲糧屯兵之處,在此根據(jù)形勢相機而動,可進退有據(jù)。隨后他返回古城,開始準備進兵古牧地(今新疆米泉),以撤除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的屏障。 當時防守烏魯本齊地區(qū)的是叛軍頭目馬人得、白彥虎等部2萬多人,其中6000多人駐守古牧地。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道路,一是途經(jīng)戈壁、缺乏水源、無敵軍防守的大道,一是途經(jīng)黃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敵軍意在迫使清軍走大道,過戈壁,陷入人馬渴乏的困境。劉錦棠將計就計,一邊派出部隊掘井挖渠,開溝引水,擺出要走大道的架勢。一邊又趁夜晚突然率領精銳部隊,從小路進攻,當夜奪取黃田,第二天包圍古牧地。他命令炮隊在城外修筑炮臺,用開花大炮把城墻轟塌了幾個缺口,突擊隊從缺口搶攻入城,占領古牧地,全殲守敵。 攻取古牧地時,劉錦棠從繳獲的信中獲悉迪化防守乏人,南疆阿古柏援兵也難迅速到來。于是,立即決定乘虛蹈隙,除留少量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隊人馬星夜向迪化疾進。第二天黎明,部隊抵達迪化城外,炮隊在六道灣的山梁上架炮向城里射擊。馬人得、白彥虎沒有料到清軍如此神速,炮聲一響,便棄城南逃。 收復迪化之后,劉錦棠令金順率部西攻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自己帶著老湘軍清剿殘敵,準備南進。不料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金順的清軍傷亡慘重。(這里說明一下,當時金順為了搶功照成失斷失誤。這里先省去10000字)劉錦棠又派羅長祜率領老湘軍支援才拿下瑪納斯。這樣北疆大部分地區(qū)又回到清政府管轄,劉錦棠因戰(zhàn)功獲得騎都尉世職。 阿古柏得知迪化失守的消息后,從喀什噶爾趕到托克遜部署防御。他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騎8500人和馬人得、白彥虎殘部,以及1萬民團守吐魯番,派大總管愛伊德爾呼里率步騎4400人守達坂城,并在東西天山隘口之間筑起了一座新城;派其次子海古拉率步騎6000人守托克遜。三城互為犄角,妄圖阻止清軍南下。 光緒三年4月,劉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并進的部署,與張曜、徐占彪約定好日期。劉錦棠率領人馬,從迪化南下,趁夜晚包圍達坂城。天亮后,劉錦棠環(huán)城偵察敵情,命令各營環(huán)城挖壕筑壘。同時構筑炮臺,準備強攻。(劉錦棠視察大阪城的時候被敵軍將坐騎打死,幸運的躲過一劫) 阿古柏聽說大阪城被清軍包圍后派次子海古拉部隊前往支援,但都被清軍擊退,愛伊德爾呼里盼援無望,便準備突圍南逃。劉錦棠命令夜間遍燃火把,密切監(jiān)視。這時城東炮臺筑好,他下令以開花炮向城內轟擊。城內敵軍由于彈藥庫被擊中爆炸,加之大風驟起,烈火燃遍全城。守敵驚潰,四散奔逃。劉錦棠一面指揮各營截擊,一面發(fā)動喊話勸降,守敵頭目紛紛投降,愛伊德爾呼里也被活捉。對于大批俘虜,劉錦棠遵左宗棠之囑,實行寬待政策,凡是新疆平民,不論哪個民族,全部釋放回家,并發(fā)給衣糧。其他俘虜,愿留者留,愿走者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愛伊德爾呼里主動給阿古柏寫了勸降信。在整個進軍南疆的過程中,劉錦棠始終實行了寬待俘虜?shù)恼撸瑢Ψ只呓鈹橙似鹆酥匾饔谩?/span> 攻占達坂城后,劉錦棠分派羅長祜率步騎與張曜、徐占彪兩路人馬攻取了吐魯番。自己率騎兵于同日趕到托克遜,截住準備南逃的敵軍。經(jīng)過激戰(zhàn),除海古拉率2000多人逃脫之外,殲敵4000余人。至此,歷時不到半月,勝利地結束了攻占三城的戰(zhàn)役。 進軍南疆占領托克遜后,劉錦棠決定待秋糧采運充足之后再行南進。在此期間,敵情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阿古柏在庫爾勒由于緊張害怕產生幻覺莫名其妙死了。次子海古拉帶著尸體返回喀什時,被其長兄伯克胡里所殺。艾克木汗在庫爾勒自稱為“汗”,又被伯克胡里敗于阿克蘇,遂率殘部逃入俄境。伯克胡里繼承了阿古柏的汗位后,除留部分人馬防守東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西四城。 劉錦棠決定乘勝追擊拿下南疆,他把進軍南疆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老湘軍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zhàn)”,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zhàn)且防”。劉錦棠率領第一梯隊先期出發(fā)進抵曲惠。為了消滅逃至庫爾勒觀望動靜的白彥虎,他兵分兩路,余虎恩,黃萬鵬率馬步取道烏什塔拉,沿博斯騰湖南岸進攻庫爾勒側面,自己率主力沿大路過開都河,從正面進攻庫爾勒。當兩路人馬會師庫爾勒時,白彥虎已西逃庫車。針對白彥虎擅于流竄的特點,劉錦棠斷然決定親率精騎先行追擊,羅長祜領大隊人馬隨后跟進。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先行部隊從庫爾勒啟程疾馳400多里,追到布古爾(現(xiàn)在輪臺)時,擊潰敵騎千余。追到庫車城外時,又斃敵千余。終于在銅廠和木雜喇特河(現(xiàn)在木扎提河)追上逃敵,經(jīng)過激戰(zhàn),消滅一部,余敵繼續(xù)西逃。追到阿克蘇城外時,當?shù)鼐S吾爾族人民已自動占領該城“以待官軍”。這時,白彥虎絕望的經(jīng)烏什逃向喀什噶爾,伯克胡里留守東四城的殘部則逃向葉爾羌。 與此同時,曾經(jīng)投降阿古柏的和闐頭目尼牙斯反正,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以策應清軍。率領原部占據(jù)了喀什噶爾漢城,因力單難支,派人到阿克蘇向劉錦棠請求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劉錦棠毅然決定改變原定首先攻占葉爾羌的計劃,不等第二梯隊抵達阿克蘇,不顧長途追擊作戰(zhàn)的疲憊,馬上進軍喀什噶爾。他命令余虎恩率人馬取道巴爾楚克(現(xiàn)在新疆巴楚東)、瑪納爾巴什,進攻喀什噶爾。命令黃萬鵬率步騎營取道布魯特人游牧地,從側面進攻喀什噶爾,自率主力進駐巴爾楚克,從正面進攻。 余、黃兩部很快兵臨喀什噶爾城下,當晚將回城克復,伯克胡里和白彥虎分率殘部逃入俄境。劉錦棠進取葉爾羌,占領英吉沙爾,董福祥于次年進占和闐。一月之內,清軍馳驅2000多里,奪取西四城,勝利收復了南疆。阿古柏在后方巢穴中的一些英國、土耳其教官和工匠,一夜之間成了俘虜。他們驚嘆清軍行動的神速,稱劉錦棠為“飛將軍”。 捷報傳到肅州大營,左宗棠非常贊賞劉錦棠的指揮, 清廷也高度評價劉錦棠將其晉為二等男爵, 新疆收復后,城池殘破,官無衙署,民無居室,渠道淹廢,田園荒蕪。劉錦棠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目睹了這—慘景。他在新疆所做的 第—件事,就是設立善后局,處理善后事宜。南疆的善后工作,都由劉錦棠一路收復,—路善后。當時軍隊里幕僚人員很多,善后局主要由這些人來經(jīng)辦。善后局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招集流寓失所的農民,將被阿古柏匪徒脅行的人民遣返原籍,貸給籽種,使能夠迅速恢復生產。新疆干旱少雨,農業(yè)生產全賴引水灌溉。為此,又效仿以工代賑的方法,每日發(fā)給口糧,組織剛剛返回原籍的農民修復渠道、坎兒井。清軍官兵也被派去參加興修農田設施的勞動。這些措施,保證了南疆各地農業(yè)生產的恢復。人們衣食有了著落,社會也就日趨安定了。 再說 漏網(wǎng)之魚伯克胡里和白彥虎漏網(wǎng)逃入俄境,劉錦棠常常引為大恨。為此,他注重邊防卡倫建設,加強了對殘敵竄犯的戒備。光緒四年白彥虎派其心腹金山率幾百人馬,侵入阿克蘇以西邊境。劉錦棠得知后率騎兵從喀什噶爾出發(fā),沿邊境急馳,截住該敵,活捉金山,將叛匪全部殲滅。沒多久伯克胡里派其親信頭目阿里達什率480余人侵入喀什噶爾西部邊境。劉錦棠認為,阿古柏殘部屢次回竄,劉錦棠親率騎兵900,步兵1100人,兵分三路,在當?shù)夭剪斕厝说膮f(xié)助下,全殲了這股敵軍,擊斃了阿里達什。光緒五年(1879年)初,艾克木汗勾結布魯特頭目阿布都勒哈瑪,聚集了2300多人來犯,侵擾到離喀什噶爾只有200多里的博斯塘特勒克一帶。劉錦棠出動4000多人馬,兵分三路,乘艾克木汗襲擊清軍營寨之機,設伏于博斯塘特勒克山谷內外,誘其入伏,四面包圍,除艾克木汗與阿布都勒哈瑪領100余騎逃脫以外,其余全部被殲。 此時新疆的南疆和北疆除伊犁地區(qū)被俄國侵占外,其他地方都回歸到清政府。迫于清軍的壓力俄國政府不得不把如何交還伊犁一事與清政府商談。但崇厚迫于俄國威脅,竟擅自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伊犁問題懸而未決。 當時,劉錦棠堅決主張用武力解決伊犁問題。為了落實武裝收復伊犁的計劃,劉錦棠立即派人在中俄邊界勘測,繪出一幅中俄邊界圖及草擬了進兵伊犁的計劃,一并寄給左宗棠。正是因為左宗棠、劉錦棠等人對《里瓦幾亞條約》的堅決反對和積極備戰(zhàn),才使清廷改派駐英、法大臣曾紀澤重新赴俄談判。為了配合曾紀澤的談判,做好反抗俄國武裝侵略的準備,清廷應左宗棠之請,于光緒六年任命劉錦棠為“幫辦新疆軍務” 。接到這一任命之后,劉錦棠立即給清廷上了一道密折,表示:在曾紀澤前往俄國談判期間,一定加緊做好反擊的準備,做到有備無患;如果俄國拒不交還伊犁,邊疆將士堅決合力圖之。劉錦棠還“奏請補新軍汰疲弱,逐日訓練,令士氣常新,天山南北有警,即分軍喀什噶爾,張深入俄境之勢”。僅隔半年之后左宗棠奉召回京,清廷上諭以劉錦棠署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這樣,整個新疆防務及以武力為后盾收復伊犁的重任就全部落到了劉錦棠的肩上。正是由于曾紀澤在談判桌上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外交斗爭,以及劉錦棠等人在后方行之有效的武力準備,最后迫使俄國降低要求,改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爭回了一部分主權。 新疆收復后,左宗棠與劉錦棠、張曜、金順等在疆官員開始了善后事務。主要以:恢復屯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經(jīng)濟,設立善后局,廢除南疆維吾爾族落后的伯克制,裁汰兵勇,節(jié)約軍費,鞏固邊防,在新疆逐步推行清朝律令。 劉錦棠敢作敢為,勇于負責,為以后的新疆建省、改郡縣做準備,其功不可沒。 感謝關注新疆肥貓戶外,帶你走遍大美新疆 |
|
來自: aiaiweiwei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