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晚年底氣不是前半生的風光,也不是房子和車子,而是這六條: 1、好身體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最后是身體好的人。 晚年有個好身體,手腿靈活,生活還能自理這是老人最大的福分和底氣。 退休金再高身體不好也是白搭。 老年人有健康身體,老去的路上才能安穩,才能享受有滋有味的晚年生活。 2、內心富有 內心富有的老人,對生活的態度平靜而滿足。 不會被外界的眼光和虛榮干擾,也不會炫耀自己的優越。 對人對事,有很強的包容思維,不反感別人做自己,還會理性善意的溝通和協作。 這樣的老人,真正活出了自己晚年的幸福和底氣。 3、養老錢 親生兒不如近身錢,兒子、孫子有錢,不如自己兜里有錢踏實。 其實,一個人不管在那個年齡段,沒錢日子的艱難都到了頂格,尤其是到了晚年時沒錢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老人要攢有養老錢,不需要手心向上往兒女要錢過生活,這也是晚年活著的底氣之一。 4、“無心”不苦 “無心”是說人到晚年,對生活淡然的態度,而不是放棄生活。 弘一法師說: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不好的心境被清空而“無心”,少了吸引苦難情緒的磁石,再也沒有憂愁和煩惱的糾結。也就能坦然適應生活中的無常,晚年的日子會過得順暢些。 5、感恩生活 心懷感恩,珍惜當下擁有。 很喜歡這句話: “上天給你什么,你就享受什么;上天拿走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上天懶得理你,你也別理他。” 人常常感覺活得累,尤其到了晚年的老人覺得活得無趣。 其實,不是日子累,也不是無趣。 而是我們自己想得多,或者說沒有達到心理預期而心中不快。 6、好兒女 好兒女的標準,不是在社會上有多大顯著的成就,或者說擁有多少資產。 而是,兒女成人成材,堂堂正正行走社會,對父母有感恩和孝心。 當父母衰老時,能給予關愛和陪伴,讓父母感到老有所依,心里踏實而溫暖就足夠了。 ![]() |
|
來自: 平常心呈 > 《善待自己順其自然自尊自愛自力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