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旅游,黃鶴樓一定是必去的景點。它位于長江南岸蛇山之巔,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楚地第一樓”之美譽。  黃鶴樓初建于三國時代,孫權始筑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它只是一座瞭望守戍的“軍事樓”。而據《極恩錄》記載說,黃鶴樓是辛氏為紀念一位幫她致富后,跨上黃鶴直上云天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樓取名的一家酒店。  唐朝時期,黃鶴樓逐漸演變為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文人名士先后在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最數崔顥的《黃鶴樓》這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被譽為歷代吟詠黃鶴樓的經典之作。以至于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讓黃鶴樓更是美名遠揚、名氣大盛。 

李白說歸說,做歸做,這也許是詩仙虛懷若谷而已。一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span>只要上過學的都知道,家喻戶曉,廣泛傳頌,使黃鶴樓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樓。 

而且李白賦予黃鶴樓的作品最多。他江夏送友人,“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他甚至醉后狂言“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當然登樓賦詩的不只是李白,有王維的“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有孟浩然的“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更有賈島的“青山萬古長如舊, 黃鶴何年去不歸”的感嘆。 
到了宋朝以后,關于黃鶴樓的詩詞更是繁多。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最為豪情萬丈,慷慨激昂,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可惜他遭奸人陷害,不幸蒙冤慘死。 

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可以從詩中領略到毛澤東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 
想到黃鶴樓有那么多贊頌的詩篇,“晴川閣有什么名詩佳句嗎?” 在與家人坐出租車閑聊時,我提出了這個問題。冷不防,司機回答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不是崔顥《黃鶴樓》中的辭句嗎?我糊涂了。  轉而又一想,雖然“晴川歷歷漢陽樹”出自黃鶴樓詩句,但“晴川閣”名字就來源于崔顥這首詩詞,兩者兼之。于是我的這篇游記也以此句為標題,誰讓它名氣那么大。

晴川閣,也叫晴川樓,譽為“三楚勝境”。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由漢陽知府在修繕禹稷行宮(禹王廟)期間增建的,與黃鶴樓隔江相望,互為襯托。 

 雖然晴川閣在歷史上不像黃鶴樓或岳陽樓那樣悠久,但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優美的造型,同樣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低吟淺唱,但沒有留下多少讓人印象深刻的詩句。


晴川閣、黃鶴樓和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古琴臺正在維修,無緣游玩;登黃鶴樓時,天空灰蒙蒙的,能見度差;雖然留下一些遺憾,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更好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