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陸軍剛剛在阿夫迪夫卡打出亮眼戰績,空天軍就又出事了。17日,烏克蘭宣稱擊落1架蘇-35S和2架蘇-34;18日,又有一架蘇-34墜毀;19日,1架蘇-35S和1架蘇-34損失,短短三天就有6架先進戰機折戟,這個損失可是太大了。 ▲蘇-35S倒也不是第一次被擊落 截止到目前,4架蘇-34是否戰損還存在爭議,但2架蘇-35S被擊落是確鑿無疑的。18日,網上就出現了第一架蘇-35S被擊落的現場視頻,飛行員成功跳傘后被直-8救援直升機救走,而第二架蘇-35S的殘骸則沉在水中,飛行員已經身亡。考慮到空天軍蘇-34和蘇-35S往往伴隨行動,有蘇-34和2架蘇-35S一起損失的概率很大,盡管不一定有4架,但就現在已經是很大的損失了。蘇-35S是俄羅斯航空工業基于蘇-30推出的深度改進型號,出口和自用成績期待都很高,而連連被擊落的現實,不僅意味著超過1億美元的直接損失,對其聲望打擊也是不言而喻的。 ▲蘇-34的戰場損失不少 鑒于F-16在去年冬季就已交付烏克蘭空軍,因此網上出現了這次是F-16出手擊落蘇-35S的傳聞,但這一點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戰斗機使用非常復雜,需要的配合、保障也相當繁瑣,烏克蘭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即使西方直接提供F-16飛行員也不行;另一方面,空天軍畢竟掌握戰場制空權,對F-16這種非隱身戰斗機的監視力足夠,不可能事后一點消息沒有。因此,這次空天軍戰機連連墜毀,恐怕還是烏克蘭“愛國者”的戰果。而如果綜合“愛國者”在烏克蘭戰場的一系列表現,有些真相其實已經浮出水面。 ▲烏克蘭F-16現在擊落蘇-35S的可能性不大 俄烏正式開打之后,大量北約制式裝備紛紛開赴烏克蘭,有些在戰爭中名聲大噪,比如美制M-777、“海馬斯”,有些則名聲掃地,比如德制豹2??偟膩碚f,烏克蘭軍隊操作水平并不突出,往往越是復雜的裝備,使用效果就越差,但“愛國者”是個例外。一開始外界以為美國提供的是較差的“愛國者-2”,但很快就發現其實是最先進的“愛國者-3”。而俄軍將巡航導彈和“匕首”高超音速混編,最終耗盡“愛國者-3”彈藥將其擊傷的戰例,更是為世界所知。這個結果基本符合外界預期,但很快烏克蘭“愛國者-3”就變得非常強悍,屢屢前出戰線活動,多次伏擊空天軍蘇-34、蘇-35S、A-50,僅爆出來的戰果就有10多架。 ▲美制“海馬斯”在烏克蘭戰場名聲大噪 這種操作水平和戰術素養,不可能是短短幾個月時間培養出來的,更重要的,年初一架運輸烏克蘭戰俘的俄羅斯伊爾-76被擊落,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從事后來看,這還是烏克蘭“愛國者-3”下的手。鑒于空天軍事前已經向烏克蘭通報,大批戰俘身亡對烏克蘭并無好處。因此,這件事情最合理的解釋是,烏克蘭“愛國者-3”一直由外籍軍人操作,烏克蘭以雇傭并按照戰績提供獎金的方式控制,兩者通訊溝通不暢,加上后者急于獲得戰果才出現悲劇。而如果是由西方支援專業技術人員,甚至是現役軍人,烏克蘭“愛國者-3”亮眼的表現也就可以解釋了,至于早期慘遭“匕首”打擊,這其實就是個引子。 ▲由米格-31發射的“匕首”戰力相當強悍 從90年代參加海灣戰爭開始,美軍就一直大肆宣揚其“愛國者”戰績,多年積累下,也確實在全球拿下了上千億美元的市場,隨之而來的政治影響和附屬收益,更是極為龐大。對烏克蘭提供“愛國者-3”,未必沒有再次通過實戰,提高名聲的想法,但其在烏克蘭軍人的操作下,面對“匕首”反而一敗涂地,這可就弄巧成拙了。美國不能接受“愛國者-3”名氣一夜垮塌,市場全部損失的代價,挽回的最好辦法就是在俄羅斯身上找回戰績,這才有后面進一步支援人員,并屢屢前出擊落蘇-34、蘇-35S的行動。 ▲“愛國者-3”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上佳 從技術上來看,“愛國者-3”機動前出戰線的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但空天軍預警機的短板,在操作嫻熟的“愛國者-3”外籍人員以及北約強大的情報支持下,最終造就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悲劇。蘇-35S本就因為美國制裁和雷達航電落伍而出口艱難,至今只有中國真正裝備,如今算是真的名聲掃地,以后再想出口難于登天。就連已經接手埃及蘇-35SE的伊朗空軍,不久前也傳出可能停止采購的言論,最終能否落地還是兩說。此外,從烏克蘭“愛國者-3”的例子來看,其F-16由外籍人員操作的可能性也很高,不能簡單地用低素質烏克蘭飛行員來預估戰力,至今也只裝備少量蘇-57,實際上仍然由蘇-35S充當絕對主力的空天軍,即將迎來更大的考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