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為了建設新中國,錢學森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優異的成績爭取到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 他遠渡重洋,不遠萬里來到大洋彼岸學習航空航天,他最先就讀于麻省理工大學,一年后轉到了更為專業的加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里他拜入了馮·卡門教授門下,和航天航天領域的奇才人物一起探索航空航天領域的奧妙。 一生未娶的科學界大拿1881年,在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里,一個小嬰兒呱呱墜地,這個人正是馮·卡門。馮·卡門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濃厚的知識氛圍的熏陶下,馮·卡門從小就展示出了異于常人的學習天賦,在他6歲時就能成功計算出5位數的乘除法。 然而卡門的父母卻并沒有因為兒子的天賦而高興,反而是認為家庭里的壓力導致兒子早熟,使得他無法和同齡人一起享受童年。于是卡門的父母就禁止卡門再鉆研數學,收走了他的一切教材,讓他出門去和同學玩耍,這才是小孩子該過的生活。 在卡門逐漸長大以后,他的數學天賦依舊熠熠生輝,在老師的眼里他就是千載難逢的數學天才。老師多次向卡門的父母建議,讓他去學習更高階的數學,卻被他的父母婉拒了。 他們并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格格不入,于是壓抑住了卡門的天賦,強行讓他將精力放在人文社科上,開始系統的學習詩歌并且小有所成。 雖然卡門并沒有在數學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但是他的數學表現依舊是非常的亮眼,并且獲得了布達佩斯皇家理工綜合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畢業后選擇了留校任教。 馮·卡門的導師是著名的力學大師普朗特,名師出高徒,他成為了美國最富盛名的航空動力學家,他將空氣動力學推到了新的高度。 1963年,82歲的馮·卡門去世,他將自己的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航空航天事業,自己則一生未娶。除了馮·卡門著名的“卡門渦列”理論能夠流傳百世,另外值得人稱贊的還有他教授的三個中國學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能夠獨當一面。 錢學森——互相影響的學生1937年,錢學森到加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里他有幸拜入了馮·卡門教授的門下,加入了馮·卡門的研究組。此時的錢學森已經發表過幾篇火箭方面的論文,在學術界里小有名氣。但他的成就跟馮·卡門相比還是不值一提,馮·卡門已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 因此拜入馮·卡門的門下成為他的學生,能夠給錢學森帶來學術上非常大的突破。 即使馮·卡門已經對錢學森有所耳聞,但是親眼見證到錢學森本人以后,他當即就被侃侃而談的錢學森折服,他敏銳的察覺到錢學森的成就不會低于他。 錢學森與其說是馮·卡門的學生,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更像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成就,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們共同研究發表了數篇論文,比如《航空科學》、《應用力學》等,并且推導出了一條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公式——“卡門——錢學森公式”,系統的闡述了飛機飛行速度與壓強的關系,豐富了空氣動力學的研究成果。 在卡門的回憶錄里,給予了錢學森高度的評價,認為錢學森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學生,能夠遇到錢學森做他的學生他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 當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大放異彩,向他追趕的時候,他卻從不會將錢學森的成就歸結于他的教導,并不會在自己的臉上貼金以此來進一步拔高自己的地位。 馮·卡門一生未娶,膝下無兒無女,他就將錢學森看作了自己的兒子,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有的知識傳授給錢學森,并且真情實感的為錢學森的成就感到驕傲。 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任職,為美國的航空航天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美國的空軍科學顧問團將他奉為上賓,給予了他豐厚的待遇。 然而錢學森雖然身在美國,但心中一直都牽掛著水火之中的祖國,他期盼著有一天能夠回到祖國,用他的畢生所學報效祖國。 1948年,新中國即將成立,錢學森準備安排好在美國的工作后盡早回國,于是辭去了在美國軍事方面的職務,期待著不久后就能重返祖國。 然而他的回國之路卻遭到了美國方面的阻撓,錢學森對美國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科學家,絕不能放他回中國。于是將錢學森扣留在了美國,長達5年之久。 在錢學森最困難的時候,是馮·卡門向他伸出了援手,并且助力了他的回國之路。 1950年,中國提出用朝鮮戰爭中的戰俘來交換錢學森,美國方面則非常動搖,要不要用戰俘換錢學森呢? 為此,美國方面邀請了國內的頂級科學家,希望他們能給出一個權威的建議,是否贊成用戰俘交換錢學森。馮·卡門作為業界的泰斗,自然也在開會的名列之中。 馮·卡門和錢學森亦師亦友,是科學探索中的靈魂知己,他理解錢學森的愛國熱情,于情于理他都應該支持錢學森的回國,于是他贊成用戰俘交換錢學森。 1955年,在被美國扣留了5年之后,錢學森登上一艘輪船,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祖國,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獲得了祖國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勛勛章。 不過自從錢學森登上了歸國的郵輪以后,就再也沒有和馮·卡門見過面。 錢偉長——在應用數學的力學方面的天才1940年,錢偉長前往加拿大多倫多留學,最開始他學習的是應用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的導師意外的發現他在物理方面更有天賦,就和錢偉長一起探索物理方面的研究。 他們共同完成了一篇論文“彈性板殼的統一內稟理論”。他的導師就將這篇文章發給了好友馮·卡門,希望能夠獲得更專業的意見和指導。 馮·卡門發現這篇論文中錢偉長負責的部分非常精彩,他作為剛剛轉行學物理的新人,已經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天賦,馮·卡門非常欣賞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和他一起共事。 在錢偉長在多倫多的學業結束以后,立馬就收到了馮·卡門向他發出的邀請,誠懇的希望他能夠到加州理工深造,和他一起做研究。 收到馮·卡門發來的邀請,錢偉長非常激動,當即就接受了他的邀請來到了加州理工,加入了馮·卡門的隊伍。 錢偉長研究的方向是彈道計算和空氣動力學設計,由他首次提出了人造衛星在軌道運行消耗能量的簡便計算方案,這項方案打響了錢偉長的名氣,他在美國航空航天方面的名聲越來越大。 錢偉長在美國的事業蒸蒸日上,但他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時機,他一定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帶回去奉獻給他最敬愛的祖國。 1946年,錢偉長告別馮·卡門,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貢獻給了祖國。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正是錢偉長這樣的人才給祖國的發展帶來了希望。 郭永懷——近代力學的奠基者另一位學生叫做郭永懷,他和錢偉長相識,二人是同一批來到多倫多求學的同窗。 其實郭永懷比錢偉長還要早一步拜入馮·卡門門下,他并沒有像錢偉長一樣在加拿大讀完博士,而是一年后就來到了加州理工大學深造,加入了馮·卡門的研究組。 祖國遭受日本侵略的痛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日軍慘無人道的轟炸和殘害同胞,讓郭永懷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執念,他一定要研究出穩定先進的飛機,學成歸國后幫助中國組建一支強大的空軍。 郭永懷在馮卡門的研究組學習時,認識了研究組里的另一個中國留學生——錢學森,錢學森此時已經在美國頗具名氣。只要一想到自己是在和如此優秀的行業大拿一起做研究,郭永懷充滿了斗志。 在馮卡門的推薦下,郭永懷來到康奈爾大學的航空航天學院,并且兩年后就創建了自己的研究項目,解決了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難題,提出了奇異攝動理論,在科研界名聲大震。 新中國成立以后,郭永懷義無反顧的申請回國,和錢學森一樣他的歸國之路受到了重重阻撓,但有驚無險的他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很多人都只知道錢學森獲得了兩彈一星勛章,其實郭永懷也在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中貢獻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也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勛章。 不過遺憾的是,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從青海基地返回中國時,乘坐的飛機在即將降落時失事了,墜毀在了首都機場外的一塊玉米地里,事發時郭永懷69歲,正是一個科學家最黃金的年紀,他的離世是中國的一大損失。 馮卡門將自己的畢生心血都貢獻給了科研,他一生都未曾娶妻生子,專注于他偉大的事業。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能夠投身在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門下,是他們的幸運,也是中國的幸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