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養老院電梯里看到這些來探訪的家屬,不免心生同情:他們自己也是需要有人照顧的老人了,卻還在為照料父母奔波,幸虧有養老院助一臂之力。同時覺得網上那些“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是不孝”的言論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今天下大雪,電梯里依然有來探視的家人,看到他們年齡也不小了,滿臉疲憊,還冒雪前來,真是不易啊! 我不由掏出手機,裝著拍電梯壁上的點餐菜譜,拍下他們的身影,心想:他們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也是有他們的不易和難言的苦衷吧。 ▲作者所拍攝的探視家屬 我父母之前一直居家養老,由我和保姆照顧。當時感覺即使再辛苦,也沒打算讓父母去養老院。因為一想到網上那些關于養老院的負面傳說心里直打鼓,再者也被輿論道德綁架,怕背上不孝之名。 去年9月母親生病,由于老父親當時也95歲了,為了方便照顧,我把他也帶進醫院,和91歲母親安排在一間病房。誰知母親病后癱瘓了,得有專業照護人員護理,再說我也年近70,兄妹在外地和國外,出院后回家照顧不了,最后決定送二老去養老院。
為了更好照顧他們,我讓在我家干了20多年的保姆阿姨也和他們住進了養老院。去了以后,母親是4級護理,每兩個小時翻一次身,每兩天洗一次澡,伙食每頓兩葷兩素,不對胃口可以自己點餐。老父親喜歡看報紙,工作人員每天還給他送一份報紙(免費的)。 雖然我每天都去探視,可護士和護工還是每天都拍他們生狀況小視頻,發在我們家庭群里讓在外地家人看了放心。 ▲養老院工作人員帶領老人做手工 由于我每天都去養老院,在電梯里遇到來探視家屬頻率就高,漸漸發現他們也都七老八十的,本身就是老人了,他們把父母送來養老院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吧(自己已老矣,無力照護父母)。 和院長熟悉后問了問院里情況,院里入住的老人90%以上是高齡、失能智老人,最大的104歲,還有從國外回來的老人。大部分是需要有專業護理技能的人來照顧,更何況這些入住老人子女本身就是老人了,他們沒能力照顧好這些老老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人們的養老觀念也要跟上社會的變化,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干,不要妖魔化養老院,養老院按正常邏輯來說當然是愿老人健康長壽、過得好才對啊,這樣養老院才會有效益。 誠然,養老院不是十全十美、完美無缺,護理人員也不是親人,做不到像家人那樣對待老人,但只要能把老人照顧得安度晚年,就足矣! 以下為養老運營消消樂主編個人原創看法: 一直以來,很多人覺得,老人晚年去養老院養老,是兒女不孝,拋棄了老人。這樣的想法是不合時宜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看待養老問題的眼光和思維也要與時俱進了。 當我們發現自己無法時刻陪伴在父母身邊、無法將父母照護得面面俱到時,是不是可以選擇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養老院工作人員和老人 若老人已經失能、失智或者高齡,如果自己確實沒時間照顧,或者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的時候,把老人送到一家正規的、知名度高的養老院,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得到高質量的服務,那在養老院養老更是種享受。 選擇優質的養老模式,不僅能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質,還能維持老人現有的生活習慣,讓老人在此過程中延續對自我價值的認可,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這就是對老人尊嚴的維護和尊重。 社會在發展,思想在進步,會發現老年人選擇住養老院,真的是好處多多。有了養老院的全方位照護,老人能夠更加開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愿每個人老的時候,都能被溫柔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