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夢,夢要夠瘋,夠瘋才能成英雄 本文整理、排版、分享了大佬“炒股養家”的《養家心法》及部分淘股吧言論,供大家學習研究,望有所獲。大佬的話不一定全對,畢竟當下的市場環境跟當年有些不同了,但99%是對的...注:下文中的“本人”、“我”均代指炒股養家。 《養家心法》——宇宙最全版本(下) 作者 | 炒股養家 短線炒股,要么追求上億,要么什么都沒有 本人炒股以來一直致力于交易模式的優化,經歷十余年,有幸一朝頓悟。 本人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對市場情緒的揣摩,進而判斷風險和收益的比較,并指導實際操作,故暫名曰心法。 博弈,就是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時刻尋求最優化的策略。 PS:《養家心法》上集①-④請點擊下方圖片查閱 5 尾盤買股:預期熱點第二天持續的品種,需要對熱點的持續性有判斷。如何提高成功率?做的是短線,看的是更大的局。 大盤與個股是相輔相成的: 大盤不看好的情況下,注重的是風險; 有高強度的板塊的情況下,注重的是機會; 如果既不看好大盤,又沒有熱點,就多休息吧;如果有強熱點,則仍可參與操作。 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 政策面和人氣面權重相對大些,技術和基本面相對次要。 政策面相對獨立,市場會圍繞政策反復炒作,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成交回報是股市資訊的一部分,有助于心理分析,你對對手的心理足夠的了解,操作上就更容易把握主動。 信息公告如同技術一樣,本身是決策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你對市場理解的不夠深刻,光鉆研這些也是徒勞。 不知道上漲原因的股票要么就找它上漲的原因,找不到就不用管它,賺自己看得懂的錢就夠了。 人貪婪是因為他賺錢了,一個充斥賺錢效應的市場通常機會多過風險,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博取利潤。 人恐慌是因為他虧錢了,一個充斥虧錢效應的市場通常風險多過機會,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回避風險。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理解都會有自己的操作。 我是風險極度厭惡型。 短線操作,要根據實時的盤面情況,客觀的衡量風險和收益后進行相應的應變。 做短線,追求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把握爆發力品種的機會。為了控制風險,有時卻錯失牛股,為了把握爆發品種,有時得承擔風險。如果你對風險和收益的判斷越客觀越準確,時間會展現復利的威力。 錯失牛股沒有關系,偶爾承擔風險也沒有關系,對不同狀況下風險和收益的衡量才是根本,但是這本身也取決于你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對于市場的深刻理解無法簡單的說清楚,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也只能表達一二,須自行修煉。 熊市空倉,牛市操作,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卻是不可能的。在操作的那一刻很多高手對于大盤的判斷也是不確定的,是良好的操作策略/系統使然。——先完善自己的系統,對市場給出的機會能盡量判斷出客觀的贏面。 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系統,然后堅決執行。對我而言,我雖每天大量研究,但沒有好機會的時候更多的是放棄和耐心等待,而當絕佳機會出現的時候,就需要有萬夫不當之勇去爭取。 我的操作是按照大概率贏面的角度出發,如果市場一定要連續下跌讓我虧一筆錢也無妨,等反抽賣出就是了。只要我的出擊符合大概率贏面,并不影響整體的收益。 股票操作是科學,做對的操作就可以了,輸贏交給概率。只要系統沒問題,賺錢不值得激動,因為那是概率,虧錢也不必懊惱,因為那是概率。 買入機會,賣出風險,只做對的交易,勝負交給概率,多一份淡定,少一分勝負心。 根據勝率的百分比,決定下注倉位的輕重,如果你技術過關了,那么需要的就是冷靜再冷靜,理智再理智,情緒歸情緒,操作歸操作,永遠不要讓情緒來控制你的操作,然后嚴格執行就可以了。 當你經歷n次失手后,就大致知道出擊的成功率,重倉出擊,務求完勝,一旦失手,賣出重來。 當市場不斷變化時,現有的參與者在想什么?場外的資金,又在想什么? 在市場內,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做跟隨者,不做發動者,絕不是引導市場,而是跟隨的更緊一點,這個必須要強調。也許有人可以引導市場,但是我的模式是堅決反對這么做的。 符合主流熱點的新故事是賺大錢的機會。 熱點來自題材,持續性來自賺錢效應。 海量信息的快速識別來自于對于股市的深刻理解。 —關于止損— 高點買入后碰到大跌,就拿著中線不動,這是一個心理障礙,說得好聽點是不愿意認輸,覺得賣出了就是輸錢了,說不好聽點是虛榮心在作怪,操作上應該用理性來應對。 關于補倉以及止損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如果你還有補倉或者止損的想法,就說明你的心里還有成本這個障礙,好的操作應該是最簡單的,只有買入或者賣出,沒有止損和割肉。 在我的操作模式里面,從來沒有“止損”這兩個字。 止損——不看好了就賣出,管它是不是止損。因為簡單,所以果斷。我覺得最大的忌諱就是在買賣受損時賭徒式加碼,虧錢了就急于翻本,亂操作一氣,容易錯上加錯,后果嚴重。 忘記你的成本很重要——忘記成本后再考慮,假設你現在空倉,你會怎么辦?如果你還會買持倉股,那就拿著,如果會買別的股,那就換股,如果選擇空倉觀望,那就賣出。 賣出后重新審視市場、捕捉新機會,不必為了所謂的解套而錯失其它的機會。 永不止損,永不止盈。只有進場,出局。買入機會,賣出不確定,出局就是出局,不管止損止盈。 沒有邏輯支撐,只是技術形態看好,就算買,也只能輕倉,放棄也不可惜。 看的越多,自然機會就越多,一年把握4-5次重倉必殺,再加上平時小機會的累計,翻番自然不是問題。 熱點的介入:一種是提前預判埋伏,一種是盤中追擊、隨機應變為主。 做短線,盈虧比很重要,權衡風險和收益,做出相應的決策。 股指期貨的容錯率低,這個和股票差別很多,我們股票炒手的優勢在于對市場熱點的判斷,有時候大盤判斷錯誤,也未必虧錢,或者買到熱點龍頭,大盤退潮了,也能全身而退等等,但是股指期貨判斷錯誤,直接結果就是虧錢,加上杠桿又影響到心態,反過來又影響操作。 我們這個市場,有大量的短線客,做短線的想的都是要做龍頭,只要被市場確定為龍頭,賣給誰就不再是問題。要買的人很多,籌碼有限,所以就造成連續漲停的結果。 關于長線和短線,我不否認長線的賺錢模式,但是在當前的A股市場中,短線模式確實是效率較高的一種,百萬實盤賽中眾多的好手就是最好的證明,其復利的增長速度讓很多投資者難以相信。 先克服心理障礙,之后多操作,多思考,概率會告訴你以后應該怎么做,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礙,再多的失敗也不能轉化為經驗。 如果你有好的理念,賺再多都沒什么好奇怪的。看賬戶,我都不信自己有這樣的增長速度。 大盤不好的時候,不做也可以,小倉做也可以,如果你是老手了,不做光看也可以感受市場的變化,如果你是新手,多虧些或許能增長點經驗也好,看你的具體情況了。 有些強勢票是個股行為,往往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于板塊性的行為,大體上有個規律,如果你有心,耐心總結,掌握了以往熱點輪動規律后,自然預期的準確性會提高、以后自然知道要怎么做。 倉位管理——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個人操作偏保守,故發現盤面不良信號傾向于退出觀望。 百萬級的:操作方式多種多樣,高接低擋不亦樂乎,一買一賣就是鼠標點一下,百萬級的放棄一些左側交易模式,選擇有板塊熱點保護的品種為主; 千萬級的:沖擊成本必然大為增加,學會分倉操作,放棄一些個股性機會,操作熱點為主。 資金大了必然增加沖擊成本,買入的時候沒買夠量股價已經上去了,而一旦失手的時候,本來可能虧2-3 個點結束的操作,要變成5-6 個點的損失,更有較長的賣出時間,從而影響其它品種的操作,小資金相對靈活的多,來去自如。 隨著自己交易模式的不斷優化,(本人)確實操作上略有變化,不過絕對不能算做龍頭股和強勢股的旗幟,本人風格偏保守,不愿意承擔高風險,在自認為確定性和持續性較高的主流熱點機會面前才會重倉參與所謂的龍頭股。 有時買龍頭,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根據板塊整體動能,龍頭有相應溢價,而股價尚未反應溢價時介入; 有時買跟風,不是因為膽子小,是因為龍頭賺錢效應十足,而部分跟風品種尚處低位,有隨時受龍頭激發而向上的潛力,職業炒手正是此路好手。 各種現象,并不一定都能得到解釋,但是有些是有普遍規律性的,例如左側交易的好時機是連續一段下挫后的集體大幅下挫,連續上漲一段后的集體漲停則要特別小心。 賺錢效應是激發資金不斷進場的最大動力。 我的理解:價值投資=短線投機,區別只是在于操作的時間區間、和對價值的認知。價值投資者認為,短期的市場是不確定的。但作為短線選手,我認為短期的市場情緒是有規律可循的,長期是無法預料的,于是就演變出不同的操作。 6 關于心態,股票做好了,能實現穩定盈利,心態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心態問題我只能說,情緒是情緒,操作是操作,獲利兌現和恐懼虧損是人的天性,但是作為職業投機者應該克服,迫切也好恐懼也好,操作該怎么還是怎么,如果讓情緒影響了操作,便不該了。 茫然本身也是市場情緒的一部分,想辦法跳出自身情緒,在更高的高度俯看市場情緒,你會發現這些情緒變化本身就是規律的一部分了,就像歷史輪回。 賺該你賺的那部分就可以了,不必過于拘泥。 萬事俱備的時候,東風一吹,才是行動的時刻。 有些人早上起床要鬧鈴,有些人不需要,因為已經成為習慣。 往大了說是綜合素質,什么都要知道點,但是實際上到后來,什么技術啊,基本面的都不重要,到了那個階段,k線看一眼,就決定操作了。 理念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把握市場熱點,實際操作中,預判、試錯、確認、加倉等。 操作應簡單化,想的太多臨盤難免猶豫,不要有太重的成本障礙。 做短線,熱點的判斷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有沒有賺錢效應。 除了成交量,基本什么指標都不看。 成交量,主要是看成交量的變化。 追板,主要看市場環境、熱點。 成交量再結合價格的變化,揣摩場內和場外人心的變化。 板上買票的操作基本占了本人操作的一半,統計的勝率低只是針對純技術的行為,但是不能否定,這種方法仍然是短線切實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有大局觀,特別重倉買入的一剎那、要有后市還有3到5個漲停空間的判斷。一只股票如果你沒有后市3-5漲停空間的判斷,那么一個板也不要重倉買入。 判斷日內高低非本人強項,另外asking、職業炒手、just999等實盤高手在股指期貨中不乏虧損,說明即便無法判斷日內高低點,亦可把股市作提款機。 大盤弱勢,更須堅定短線炒股的信念。 衡量一個職業選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盈利的穩定性。 重要的不在于錯過了什么,在于當下應該把握什么。 股票買賣,很多人的一個誤區,認為跟著大戶買有贏面,那么大戶又是跟著誰買呢?asking,他的選股思路卻是大眾情人,這才是短線的交易之道。 每個人心中有各自不同的第一股,真正的第一股始終是市場決定的,而市場本身又是不斷動態變化的。我們操作的本身就是追求在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籌碼盡量在相對有利的方向上。 市場有自己的選擇,尊重市場的選擇。 我是做短線的,現在放棄了很多零碎操作,選股而言,要么是當前的熱門,要么是預判會成為熱門的品種。 波段不確定性很大,超短才是相對確定的。 虧錢不是做短線的錯,剛開始學習,水平不夠,交點學費也是應該的,最可怕的是失去了信念。 虧損的經驗本身也是一種財富,但是要用它來優化自己的策略,以避免以后的虧損。 穩定的復利才是職業炒股的根本。 股票是一個心理游戲。我們的操作應該盡量讓自己避免被動。好的策略就應該不管行情怎么變化,讓自己始終在應變中處于優勢,這也是實現穩定盈利的根本。 學會一套完善的系統,才能做永遠的贏家,我沒法知道明天大盤是漲是跌,但好的操作可以做到的是: 如果大盤上漲,我的股票大漲, 如果大盤下跌,我的股票不跌或者小跌, 如此反復,積小勝為大勝。 是贏是虧有時候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對,盈虧的事情交給概率。 用全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市場,而不是拘泥于自己套牢的股票。 做T本身也是買賣操作的一部分,只是機會大的時候買入,風險大的時候賣出,而恰巧這種情況出現在同一天同一個個股上時就變成了所謂的做t,不要刻意為了做T而做。 心理層面的研究在我看來至關重要,我的操作策略基礎便來源于此。 有人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說天下股市唯心法不破。 我的有些看法可能對你來說是顛覆性的,比如對于莊家和散戶,我認為,好的股票,主力是散戶,而所謂莊家反而是跟風的。 追漲也好,低吸也好,問題不在模式,而在何種階段應用,以及火候。 不刻意反向操作,市場做多,我可能做多,也可能謹慎,單一的理解都可能有失偏頗。 一個股票,買的時候,問下自己,往上敢不敢看30%的空間,往下敢不敢越跌越買,如果回答的是肯定的,那么就買吧,信心來自對市場的理解。 潛意識的思想很多來自于情緒,好的操作策略應該借助市場情緒,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所主導。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情緒,而只是純技術的話,我現在的水準不支持可以在股市上獲得穩定盈利。 7 —道·大局觀— 個人覺得炒股應有大局觀,大局觀,這是道的范疇,盡量培養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審視整個市場,選擇機會大于風險的股票進行操作,而不是拘泥于止損止盈這類。看好買入,不看好賣出或者換股,操作越簡單越好。 大局觀是一種綜合因素,只參與機會大于風險的操作。當市場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各方面都較好的時候便是重倉出擊博取超額利潤的時機,如此往復不斷復利。 大局觀是一種感覺,或許有時候不明白,但是盡量多嘗試讓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整個市場,一旦明白了,將受益無窮。 具體技術的東西,個人不怎么注重。大方向的問題,或許就是asking說的一張紙的意思,懂就懂了,不懂的多說也無用,用我的話說,就是雖然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我喜歡用更大的局來看待合力,根據市場的賺錢效應和恐慌效應來判斷大勢。 過去的穩定增長,只代表過去,還是讓未來的來檢驗吧,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大體上就是行情好就多做做,行情不好就多休息。 預期也是動態的變化過程,要結合大盤和整個市場狀況判斷,最忌自己都不看好了,只是因為套了幾個點,還在猶豫。 外圍股市表現很差有時候會影響開盤,因此部分情況下可以利用外圍做反向操作。 關于什么時候能成為職業股民,資金方面,如果股市的收入能夠超過開銷即可;收益率方面,至少跑贏最優秀的公募基金和大多數私募基金;志向一定要遠大,操作務必要穩健。 次新股的特點是彈性比較大,所以歷來在大盤反彈階段會成為大幅炒作的對象,不過一旦轉入風險區,相對風險對于其它品種也是成倍增加,本質屬于高風險高收益類型。 —經典語錄— 高手買入龍頭,超級高手賣出龍頭。 別人貪婪時我更貪婪,別人恐慌時我更恐慌。 敢于大盤低位空倉,敢于大盤高位滿倉;心中無頂底,操作自隨心。 永不止損,永不止盈。只有進場,出局。買入機會,賣出不確定,出局就是出局,不管止損止盈。 得散戶心者得天下;人氣所向,牛股所在。 盡力把握好操作,勝負的事情交給概率。不管結果如何,坦然面對,冷靜處理。 買入機會,賣出風險,只做對的交易,勝負交給概率,多一份淡定,少一分勝負心。買賣那一刻的淡定自如,亦是自身境界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信念二字。 我曾經很長的時間迷茫過,所以我懂得信念的重要,自強不息,百折不回。 關于倉位,有好機會就重點搞,沒有好機會就拿著錢耐心等待或者輕倉練盤感,總之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了。決定倉位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風險收益比。 短線好手倉位的高低通常會與市場整體交易量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機會多時多操作,機會少時少操作。 贏面包括勝率和漲跌空間比——譬如滿倉出擊時,對我來說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會做這樣的決策: 一方面是勝率要求90%以上; 另一方面是上漲的空間和下跌的空間比率,上漲的空間至少要看到30%-50%以上,而下跌的空間應該在3%-5%以內。 以個人而言,盡管一再控制風險,難免也有重倉失手的時候,此時情緒有所波動是人之常情,對此我的方法就是問自己,如何我現在是空倉的話,我會怎么辦? 如果我是空倉我就什么也不買,那么就賣出手上的個股。 如果我是空倉我會買其它的股,那么就換股。 如果我是空倉我還是會買自己手上的股,那么就不要賣了。 當然以上問題只是方向性的問題,還有個量化的要求,比如如果空倉也只是考慮少量買自己手上的股的話,那么至少現在是重倉的話也要減倉。 對于入市不長的短線愛好者先潑些冷水,純k線技術的打板,統計勝率約在45%左右,簡單所謂的追龍頭模式,勝率也大抵如此,大致于澳門賭場,如此反復只會吞噬你的本金。 所謂的龍頭理論實際并不科學,雖然很多短線客對此篤信不疑,這也是導致長期迷茫和不能穩定獲利的本源。在我看來沒有永遠的龍頭,雖然買龍頭是一種方法,但是想辦法賣出龍頭才是更高的境界。 知易行難,我有個朋友也做短線,追龍頭為主,剛開始大家都是幾十萬,行情好的時候,他主動和我比收益率,經常超過我,行情不好的時候就聽不到他的聲音,現在他還是幾十萬。 對于個股,不應拘泥于手中所持品種,而應最大限度的觀察各板塊走勢,要對各個周期的領漲和領跌品種進行重點關注。 對于操作,不要一味地追求個別技術指標,或者短期的所謂資金流進流出,主力莊家這些。 對于大盤,不要過多依賴于預測什么點數頂底這些,而應多關注哪些在漲,哪些在跌,那些先前漲的或者跌的后來又怎么走了。 8 感謝asking和炒手,他們讓我在研究了10年價值投資后,才知道原來中國股市要這樣炒的,不然的話,現在可能還在迷茫中。 國內A股投資者,若有較高的目標,較好的策略是:先讓自己快速成長為短線高手,然后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上億的積累。 短線投機者在初始階段有較高的效率,高手十萬到億,可以在10年內達成。 應該感謝、慶幸自己生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確實,在可以預見的10年內,短線仍然有此收益,未來隨著市場的成熟,機會肯定會逐漸減少。 現在股市的短線,好比80年代的下海,當時很多人對于下海也不置可否,結果很多人成為萬元戶,當然也可能被淹死,能不能成功,是很多因素共同構成的。 我覺得現在的職業炒股,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肯定會有很多人成就千萬、億萬身家,當然也可能失敗,能不能成功,也有諸多因素。 對于新手而言,沒有捷徑,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至少完整地經歷過一輪牛熊,最好兩輪或以上,然后自行歸納總結。 個人而言,當時決定辭職之前也是和家人做過較多溝通,一方面是事業碰到了瓶頸,另一方面我對股市有極大興趣,且需要大量的時間研究,通過綜合考慮,覺得當時選擇職業炒股對我個人而言是階段較好的人生策略。事后看當時做的這次選擇是非常明智的。但是這并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這是一個綜合因素的考量,就像股票的買賣一樣,重點在于對機遇和風險的評判。 職業一年確實頂過業余十年,至少我是這樣的,08年的一輪熊市若不是職業,恐怕受教也不會這么深刻,之后頓悟,此后大盤所有的大跌全部規避,我知道,夢想就在眼前了。 只是在岸上是很難學會游泳的,但是下水了難免也要被嗆到。但是在嗆水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學會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 至于是否職業,這本身也是一次賭博,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懷著坦誠和感恩的心,用科學的方法不斷的研究,你的機會就會比別人多。 短線炒股,要么追求上億,要么什么都沒有。 如果你決定職業的話,祝好運。 沒有人能告訴你是不是一定會成功,就看你自己覺得是不是值得。 很多事確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承受得了的,逼著你往前走的,不是前方夢想的微弱光芒,而是身后現實的深淵萬丈。 —祝你好運— ▌只做龍和妖 · 超硬核復盤 FBI WARNING ?聲明:本文僅為干貨分享,所有言論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請勿據此交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