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后,各地紛紛上演九省聯考模式。 新高考數學在減少題量的同時,增加了解答題的賦分。解答題變數加大,除第19題是開放式問題外,大題實際上只有四道,這意味著有兩大板塊將失去昔日的榮光。考慮到全國卷不止一套,可能出現輪換情況,也可能出現板塊糅合。無論是哪種,都將削弱復習的針對性,以往那種保底數列與三角函數的套路將變得渺茫。 第19題已被視為洪水猛獸,這并不意外,尤其是模考已經瘋魔了,風譎云詭、變幻莫測。但這并非完全無跡可尋,前面已經有北京卷、天津卷以及上海卷試了水,尤其是北京卷已經相當成熟。 我個人是青睞天津卷的,比如2017年的“劉維爾定理”,2023年的“帕斯卡六邊形”和“斯特林公式”。這些題沒有艱深晦澀的新詞,也沒有連篇累牘的文字,好似潤物細無聲。 本題考查軌跡方程、定點問題以及最值問題,是一道綜合性題,卻并非難題,自然與九省聯考相去甚遠。還是那句話,我不選難的,只選典型的。 顯然,第一問是雙曲線的第三定義,按部就班、直譯即可。保證直線的斜率存在,檢驗純粹性必不可少。 第二問中直線過定點,涉及到非對稱韋達定理。解決方法有暴力求根、構造對稱式、韋達定理半代換、韋達定理和積轉化、第三定義轉化、點代平方法、設點解點等等。另外,求三角形的面積,有了定點的鋪墊,自然契合水平寬與鉛直高。 法1沒什么好說的。 法2,截距點差法,我喜歡。點差法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包括中點點差法、對稱點差法、截距點差法、定比點差法等等。點差法是設點的體現,與設線旗鼓相當。但因設線先入為主,使得設點變得黯然失色。 截距點差法,顧名思義要用到直線的截距,但凡涉及到直線的截距時都可一試。另外,截距點差法常常與三點共線相結合,不聯立,彈指間化解定點、定值問題。 本題是模仿成都前幾年的診斷題,更早可追溯到〇幾年的福建高考。這便是研究歷年高考題的價值所在,即便不能窺斑見豹,也可以雪泥鴻爪。 無疑,背景是射影幾何——極點與極線。更確切的說是雙曲線的“類焦點”與“類準線”,有著焦點與準線類似的性質。如果過點B作類準線的垂線,垂足為F,那么A、T、F三點必然共線。這樣,一道新的試題便和盤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