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部游 貴州游俠 六、揚州彩衣巷、東關街 到達揚州后直接導航瘦西湖,到達時已經停止售票了,即使進去也走不完,于是我調頭行走。途中有一座塑像。 ![]()
前行有一個大院,門楣上有“卷石洞開”牌匾,兩側有對聯“水榭朝曦花綻露,山房晚照柳生煙”。門上寫著“內部整修,暫停開放”。 ![]()
![]()
導航東關街,途中河對面有一座鮮紅的寺廟,河岸是用精石料砌筑的,還有一座大碼頭和很長的階梯。寺廟門上方有“敕賜天寧禪寺”藍色大字牌匾,其間還有紅色小字“圣旨”。 ![]()
![]()
![]()
那些階梯是通往碼頭的,這里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上岸的地方,叫做“御碼頭”。這條河是揚州的護城河,天寧寺始建于東晉,現存建筑為清同治年間修復,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華嚴閣、東西廊房及配殿組成,占地面積11968平方米,是皇帝南巡時的駐蹕之地,與重寧寺隔路相望,并稱“雙寧”。由于漸漸天黑,我沒有進寺廟,但第二天居然忘了。前面不遠處有“史可法祠”。 ![]()
![]()
![]()
![]()
![]()
![]()
![]()
從一條小巷道走到了彩衣街,途中有鎖著門的XX故居。 ![]()
![]()
彩衣巷現在非常熱鬧,有數不清的小吃鋪面。房屋有老建筑,其中一些是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有改造過的新建筑。 ![]()
![]()
![]()
![]()
![]()
![]()
![]()
走過一座砌筑在料石基礎上的單孔磚拱橋,叫做“大東門橋”,有斜坡通過河邊。 ![]()
![]()
![]()
![]()
![]()
走了一段,返回行走,吃了一片(半只)烤豬蹄、兩個烤包子,又買了半只鹵豬蹄髈,請師傅剪成大塊。一共花了近70元。然后走向賓館住下。 20日,出來吃了早餐,只花了6元錢。遇到一個“山陜會館”卻找不到進去的門。 ![]()
![]()
走向彩衣街的盡頭,過大街是東關街,也是一條老街,自唐朝就是大街,長1146米,明嘉靖35年知府為抵抗倭寇建揚州新城,在此街建于“利津”城門,俗稱東關。為“中國十大名街”。 ![]()
這條街很寬,兩旁的建筑也很高大精良。一棟房屋墻上寫有“大清乾隆館”。前行有“張玉良紀念館”緊挨著國保單位逸園,逸園的外墻非常高大,但都沒有開門。 ![]()
![]()
前行又有一座高墻大院,這里是“胡氏宅第”,有牌子介紹:此宅建于民國年間,主人早年在南通開辦錢莊,后在上海中南銀行任經理。宅第占地1千多平方米。 ![]()
再走有“尹家大院”曾經為蘇北行政公署舊址。還有“街南書屋”為康乾年間安徽人馬氏兄弟的別墅,在磚墻上鑲嵌了字紙爐,上面有“敬惜字紙”字樣。 ![]()
![]()
前行有辛亥革命烈士熊成基故居。 ![]()
不遠處是“武當行宮”、馮氏鹽商住宅。 ![]()
![]()
再往前走,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新城樓。磚拱門上有“東門”大字。 ![]()
出城門前左轉不遠,有東關郵局老建筑,旁邊有“游客中心”,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
走出城門左行,看到連接著新城門還有一段老城墻殘端。 ![]()
![]()
背對城門前行,兩側還有老建筑。 ![]()
走了一百多米,接近河邊,這里有熊成基戎裝立像,還有兩門古炮。 ![]()
![]()
![]()
![]()
![]()
一片寬闊的石板路面中間有一部分是青磚鋪設的。 ![]()
綠地中有馬可波羅騎馬的塑像。 ![]()
馬可波羅(1254——1324年)13世紀來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是700年前唯一走過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京杭大運河的外國人,是叩開中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大門的第一人。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揚州是他唯一擔任過地方官員——揚州路總管府總管三年(1282——1285年)的城市,東門是他從泰州騎馬進揚州城的路口。 再走就來到了大運河邊了。 (游覽日期:2023年11月19日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