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下午約了一個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一起吃飯,剛見面坐下來不久,還沒聊上幾句,朋友的電話就響了。 朋友下意識地瞥了一眼手機屏幕,沒有接! “怎么不接呢?沒有關(guān)系的。” “這個電話不能接,很麻煩!” 在我好奇的眼光下,朋友講了這么一件事。 電話是他姑姑打來的,現(xiàn)在最親的幾個親戚都不敢接她的電話,原因也很簡單,姑姑現(xiàn)在在養(yǎng)老院,想回家去住,她的兩個兒子不同意,所以姑姑就不停地給至親的幾個人打電話。 這是他們家的家事,雖然是至親,但這真的管不著,也沒法去說,不是表哥他們不仁不義,不孝順,而這也實屬無奈。 姑姑太能嘮叨了,一個芝麻大的事,她可以從早念到晚,去年年底,姑父走了,姑姑就分別在兩個兒子家輪流著住,可幾個月下來,兩個兒媳完全受不了了,揚言要不將她送養(yǎng)老院,要不離婚。 兩個表哥也知道自己媽媽的脾氣,從他們記事以來,媽媽就是一個有事沒事都愛嘮叨的人,除非她遇到自己高興的事,要不,家里沒有一天是有歡笑聲的。所以,兩個表嫂甚至還說,公公是被婆婆嘮叨走的。 長期的忍讓,壓抑自己,最后年紀大了一些,承受能力也弱了,情緒崩塌了,身體垮了,走了! 這話,似乎合情合理,邏輯上也沒有太大問題。 見過不少的家庭(其實,我想寫見過太多的家庭),爭吵,嘮叨遠多于平靜和歡笑,這樣的家庭,幸福嗎?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乎,我想到了這么一個問題: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shù)高低,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決定的? 雖說人們常說男人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大多數(shù)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的幸福度應該男人占主要決定作用。 而事實上,排除男人沒有責任心,好吃懶做外,女人才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 老人們常說:一代的媳婦萬代的祖母,一個好媳婦旺三代。 細細推理,事實如此。母親孕育了孩子,孩子跟母親也最親近,所以母親的教導,行為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并且有些影響,是一輩子都無法改變的,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壞的童年一生治愈。 到這里,我們就似乎很理解朋友兩個表哥的做法了,站在孝順和道理中間,他們像極了自己的父親,忍受和煎熬著。 “孝順”母親,自己的家都可能會沒有了,把母親安排到養(yǎng)老院,心里雖不忍,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老母親能夠反省自己,一個兒子不孝可以理解,兩個兒子都不孝?一個兒媳處不來也可以理解,兩個兒媳都處不來? 到底是孩子們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 人,其實是很難真正認識到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解釋周圍的人和事。 特別是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女人,如果太愛嘮叨,甚至還夾雜著強勢的味道的話,婚姻和家庭,真的很難幸福。 戴爾·卡耐基說:“嘮叨是愛情的墳墓”,仔細觀察了身邊的家庭,女人的嘮叨也是家庭幸福的墳墓。 一個家庭幸福程度的高低,往往是由女人決定的,她溫柔賢淑,家庭大多興旺和睦,她嘮叨強勢,家庭大多沒有溫度,只有她自己不自知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