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鞭炮的歷史很單純。 在正式放鞭炮之前,有過實習期,燃放“滴嘍筋”。現在已經見不著了,用綿紙包上黑火藥,里面的鹽占比較高,大概是火藥負責燃,鹽粒才負責炸。 無論是放“滴嘍筋”,還是放響炮,在人的普遍意識中,都是-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活動。哪里像現在,大概是一家人,成年人帶著孩子,在某一處曠場,放鞭炮放焰火,雖然也可能會有人關注,少了不少熱鬧,比如喝彩。琢磨一下,這哪里是放焰火放鞭炮,顯然放的是孤獨、是寂寞! 很小的時候,放過兩年“滴嘍筋”。不止于家長怕傷著我不敢讓放鞭炮,我自己的膽子也小啊,何況,那時候的生活費,能糊口就難為家長了。 年長兩歲,家長會給買幾掛炮仗。三十頭,五十頭。不能比如今動輒幾千頭幾萬頭。既使如此,我們,我和同時期的同齡孩子們,是絕少一點火一串炮仗的,不舍得!我都是拆開了,一顆一顆的燃放。 最初,是豎著放在地上,用一根長長的點燃的細木棍,長長的伸出去,點燃炮仗焾。因為害怕,手總是抖的。后來,逐漸嘗試著在手上點燃了,扔出去。膽子也大了。當然免不了被炸一下子。我記得我不止一次被炸過,手被炸開過一次,煙熏火燎的樣子,痛徹心扉! 但是我是個明白人,我沒有因此而不敢手持放鞭炮,我只怪自己身手不夠敏捷。 后來,成人了,再放鞭炮,就是程式化的了,儀式感很足,少了點喜悅和熱鬧。 再往后,連程式化的儀式也不要了,想一想,生活越過越少了滋味! 也不是。滋味依然有。當下的生活,五彩斑斕,滋味也更加繁復,這有點像照片,過去是黑白照,后來上色,再后來,就是現在,但是再也沒有了昔日黑白照的神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