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道悟道時,千萬不可妄動念頭,那么心中就是一片虛寂清朗的境界;在遇到紛紛擾擾的事務時,也只像平常時一樣,那么事情處理起來自然順利。 在清凈的山中,清掃一片巖石,點燃一柱香,然后隨意而眠,醒來后又與走來的人談玄論道。一陣涼爽的松風吹來,用不著搖蒲葵扇取涼,清心而坐,對面清翠的崖層上,有百丈瀑布懸掛下來。 夜里,我身的元神安睡于丹田中,寂寂湛然,而黃庭中有云滿布,頭頂月光朗朗,兩只鴛鴦浮游在碧綠的水面上,萬頃水面的中心,開出一朵紫金蓮。 在幽深的古洞時里,石床上吹來細細的風,沒有纖塵,這個世外之人,或許是羲皇,在此高臥。太陽很高時,羲皇睡醒了,再醒來時,看見峰頭上月輪升起。 世間的人,白天清醒時就像睡著了一樣;而老子在山中,睡著了卻像醒著一樣,醒耶?睡耶?都不是,也都是,但見溪云漠漠,溪水冷冷。 開悟心這個人身宗主的性靈的時候,是在身體不動,人睡的時候,領(lǐng)會夢中大徹大悟的真理,進人什么也聽不到,什么也想不到的虛寂境界。 古人曾說:“修道容易,而煉魔艱難。”這話說得太實在了。雖然色魔與食魔容易制伏,獨有睡魔難以熬煉。所以禪家有長坐不臥的方法,因為人的真元,常在夜間走失,如果睡眠時不慎重,那么精就從下漏失,氣就從上泄走,精與氣走泄后,元神沒有依靠,也脫離身體而出。精氣神三寶各自弛散,人身又怎能長久存在! 積精全神而能致于道的至人,收斂心神潛藏在丹田中,與氣相交合,水火相濟,那么神就不外弛,而氣也就自然安定?!糯軌?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真人,醒著時沒有憂,睡著時沒有夢。所以要達到無夢的境地,不是修道成功之后,不能達到。 然而剛剛修道的人,煉心沒有到純的程度,昏昏噩噩時多,開悟時少,剛一合上眼睛,元神就離開心臟,睡魔進入軀體,以致魂夢到處飛揚。不只是元神出竅真氣游離,恐怕還有精漏而體衰的禍患。要想戰(zhàn)勝這個睡魔,須用五龍盤體的方法。 五龍盤體的方法 頭向東側(cè)身而臥,像龍蟠踞一樣,像犬蜷曲一樣。一手曲肱枕在頭下,一手直摩臍腹。一只腳伸,一只腳縮。先讓眼睛睡著,再讓心神睡著。進人極虛極靜的境界并牢牢守之,這樣,神與氣自然歸于人身根元,呼氣吸氣自然達到內(nèi)含如胎息的程度,不去調(diào)理氣息而氣息自然調(diào)和,不去使氣藏伏而氣自然藏伏。 這是臥禪法的關(guān)鍵,與那導引之法不同。功夫到家時,自然睡著時心神相抱,大徹大悟生死至理,也能遠離那些顛倒變幻的夢想。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古之真人,其覺也無憂,其寢也無夢。”然而雖然睡熟了,也常能警覺;到醒來時,卻慢慢地輾轉(zhuǎn)身體。這時心境中一片湛然,良知自然存在,仿若佛的境界,正像白居易所說的“前后際斷處,一念未生時。”此時如果做一場“放大靜”的功夫,其效驗真是妙不可言。 從前尹師的靜室中有一副對聯(lián): 覺寤時,切不可妄想,則心便虛明; 紛擾中,也只如處常,則事自順遂。 如果要知道睡法,應當在人夜時,耳中什么也不聽,眼里什么也不看,口里什么也不說,心中什么牽掛也沒有,鼻息不喘,四肢不動,只讓那一點元神真氣,相依相戀。像爐中的火種一樣。久而久之,此法純熟后,自然神完足不想睡眠,氣充盈不思飲食,精滿固不思情欲,元氣自然匯聚,真精自然凝結(jié),內(nèi)丹自凝有如胎嬰自然棲息于中,“三尸”自然消亡,“九蟲”自然逃離,那所謂“睡魔”,也不知從哪里跑了。自然覺得身體輕健安和,心中虛寂而充滿靈性,氣息和順而清爽,心神圓滿而光明。能夠這樣就是踏上了長生不死之路,莫再問修道的能成不能成。 文章源于《性命圭旨》 |
|
來自: 文香閣 > 《修養(yǎng)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