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有許多第一次去額爾古納市的人一定會感到奇怪,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高鼻深目的白人在用漢語說話,他們的穿著打扮已經與普通漢族無異。 這些人就是中國五十六個少數民族之一的俄羅斯族。 中國自近代以來積貧積弱,飽受包括沙俄帝國在內的列強欺辱,為何會有許多俄羅斯人到中國定居入籍呢? 他們定居到中國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俄羅斯族現在的境況又如何呢? 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 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顧名思義,是俄羅斯人(東斯拉夫人)組成的民族,而俄羅斯人到中國定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16世紀中葉,俄羅斯日益強大,伊凡四世建立了沙皇俄國。 不斷向外擴張的俄國在東南向與清朝發生矛盾,經歷了將近百年大大小小數次戰爭后,在康熙年間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而幾十年戰爭中,清朝俘虜的俄羅斯人被編入八旗,成為了第一批拿了大清朝“國籍”的俄羅斯人。 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為了爭霸歐洲,沙皇俄國的統治越發落后殘暴,許多普通沙俄百姓不得不逃到中國新疆、黑龍江、喀爾喀蒙古等地。 這是第一批大規模到中國境內定居的俄族人。 ![]() 俄國人第二次大規模到中國定居,則發生在鴉片戰爭至民國建立這幾十年時間內。 鴉片戰爭以后,清朝的腐朽和落后暴露在世人的眼前,曾經因《尼布楚條約》而暫停南下步伐的沙俄帝國再次燃起侵略野心。 他們以武力為支撐,在我國新疆、東北等地設置商圈、東正教堂、聚居點等,許多俄羅斯人也就隨之而來。 當然也有許多中國人到俄國境內生活,成了俄籍華僑。 ![]() 而第三次俄國人大舉入華則是在一戰之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俄等協約國對戰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 德國、俄國這對有數百年恩怨的老冤家再次相逢,一照面俄國就被打得連連敗退。 政治、經濟、思想上完全落后的沙皇統治,在“二月革命”中被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布爾什維克迅速推翻。 可不料革命的成果被竊居黨內高位的孟什維克(少數派)占據,代表資本主義利益的,與羅曼諾夫王朝有千絲萬縷關系的臨時政府就此成立。 臨時政府執政期間既沒有解決俄國深層次的政治經濟問題,也沒有擺脫戰爭不利的窘境。 ![]() 終于在八個月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徹底斷送了羅曼諾夫王朝和俄國的資產階級。 一個人類歷史上最勇敢的嘗試,最偉大的創新,最光輝的新生物就此誕生,那便是——社會主義下的蘇維埃共和國。 蘇維埃政權剛一建立,列寧就頒布了《土地法》,并公開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蘇維埃對中國北洋政府而言也有讓渡利益,廢除了一部分沙俄與大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的款項。 ![]() 雖然蘇維埃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厘清外交、內政,從而鞏固自身政權穩定。 但羅曼諾夫王朝的追隨者、臨時政府的支持者、害怕共產主義的外國干涉者們聯合起來,組建了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俗稱為白軍。 白軍在境外勢力的支持下,同蘇聯紅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此時對蘇聯政府而言,是希望將反對自己的勢力“禮送”出境的。 與此同時,也因為連年不斷的戰亂,有許多俄國百姓逃到中國境內,這促成了第三次俄國人大規模入華。 ![]() 蘇俄內戰 1917年爆發的十月革命,徹底結束了蘇聯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奇怪局面。 可蘇維埃領袖們迎來的不光光是勝利的喜悅,還有此起彼伏的叛亂和英、美、日、法等國的干涉。 殘酷的內戰隨之爆發。 當時蘇聯紅軍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便是缺乏有經驗的中下層軍官。 由于布爾什維克上臺之時便兌現了解散大部分軍隊的諾言,這導致許多有經驗的沙俄軍官退伍回鄉,轉化為紅軍的戰士數量也不夠。 在戰場上,既無數量優勢,也無質量優勢,自然難以應對全國范圍內的叛亂。 ![]() 其次是對手十分強大,當時站在紅軍對立面的主要有這么幾股勢力。 擁護羅曼諾夫王朝的封建殘余勢力。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舊軍官、軍校生以及強大的哥薩克騎兵,這部分戰斗力較強,給蘇維埃政權帶來了許多麻煩。 因現行秩序蕩然無存后產生的土匪流寇。 他們往往燒殺劫掠來往行人、商隊,進攻小型城鎮,騷擾紅軍后勤補給線,但紅軍真正出動大軍圍剿時又能迅速離開,給紅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 最后則是英、美、日等外國軍隊組成的干涉軍。 在1918年3月,干涉軍于摩爾曼斯克登陸,占領了蘇聯所屬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亞部分地區及高加索地區。 就連自身難保的德國和奧斯曼土耳其也入侵了蘇聯的克里米亞和南高加索地區。 內憂外患幾乎在同一時刻爆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岌岌可危。 尤其是在政治上,反叛者們組成了一個松散聯盟下的臨時政權,與蘇維埃紅色政權相對應的,它被世人稱之為——白俄。 ![]() 當時的白俄受到了許多原沙俄帝國上流及中產階級的青睞,大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舊貴族、教士、商人等都反對無產階級建立的蘇維埃政權。 在這么多不利條件下,蘇維埃政權是如何存活并發展成令世界顫抖的紅色巨人的? 蘇聯從以下幾個方面平息了國內外的叛亂。 首先便是建立了一套可以取代舊式沙俄軍制的新制度。 蘇聯為集中人力物力,宣布進入戰時共產主義狀態,將自身統治區內的戰爭潛力完全激發出來。 ![]() 同時,蘇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工作制度,大家耳熟能詳的指導員、教導員、政委等名詞均是蘇聯創新的產物。 并在日后通過孫中山等革命者傳入中國,政工成了兩個“紅軍”的“傳家寶”。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蘇聯政權本身的先進性使其存活了下來。 沙俄帝國本就是一個“貧窮帝國主義”,廣袤的土地上是許多辛勤一年勉強果腹的農民,俄國的農民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象的譏諷為“灰色牲畜”。 而比他們更慘的則是城市里的無產階級,無數的農民失去土地之后被迫進城從事著最為勞累辛苦的工作。 沒有休息,生病即意味著死亡,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顆用完就可以拋棄的螺絲釘。 而沙俄舊貴族們,則在驕奢淫逸中享受著“大俄羅斯”的“榮光”。 ![]() 在整個19世紀,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處處滴著底層人民鮮血的血淚史。 蘇維埃,是在無數無產階級走投無路的絕望中萌芽的,是在無數無產階級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怒吼中出現的,是在人類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公平正義、追求自由民主的歷史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 占到沙俄帝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無產階級和農民,以事實證明了“人民的選擇”。 ![]() 在白俄那邊,雖然他們人數眾多,叛亂此起彼伏,但其松散的聯盟也只能掩蓋一時的危機。 白俄政權的擁躉們成分太過復雜,有想恢復羅曼諾夫王朝,復辟帝制的; 這些政治上八竿子打不著一起的人絕不可能長久的聚合在一起,彼此間的裂隙每當軍事上失敗之后就會愈發擴大。 ![]() 當戰爭進行到1921年前后,白俄政權眼見自己在失敗的道路上狂飆,列寧又不失時機的改變了戰時共產主義,轉而實行新經濟政策。 一正一反下來,白軍的敗局似乎已經注定。 白俄中許多人了解列寧的鐵腕,此時出逃成了他們唯一選擇。 可他們能逃去哪里呢? 歐洲的德國、法國、英國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一戰中元氣大傷,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 此時,一個鄰接蘇聯的古老國家出現在白俄人的眼中,那就是北洋時期的中國。 ![]() 白俄的反復 在蘇聯內戰期間,先后有一百余萬人出逃他國,而這其中又有二十余萬白俄逃到了中國北部地區。 這些人當中并非都是無家可歸的難民,大約只有三成是逃難的平民,其余的則是正兒八經的白俄分子。 他們曾經高高在上,現在則是恐懼蘇維埃的報復,不得不逃到中國。 當時的北洋政府十分無能,壓根沒有能力去阻止如此多的白俄涌入中國邊境內,管理也不過是松松散散的劃定居住區域。 而這些俄羅斯人一部分安分守己,在日后成為了中國民族的一份子; ![]() 可另一部分則只是將中國當作臨時的據點,以便從事反對紅俄的活動,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謝苗諾夫。 他在蘇聯內戰時期,率領一支一萬兩千余人的白俄部隊駐扎在中國滿洲里。 當他被紅軍擊敗時,他就率領部隊逃到中國境內,蘇聯畢竟代表合法政府,需要遵守國際法,不能隨意越界。 當時日本的干涉軍也有一部分在這里,日本出于種種因素的顧慮,不愿意大規模派兵進入蘇聯境內。 但日本又想趁俄國境內動蕩之際,盡可能的占點好處,為此,他們需要找到一個俄國代理人合作。 兩股勢力就這么順理成章地互相勾結。 ![]() 日軍為謝苗諾夫提供后勤補給,而謝苗諾夫則承諾日軍,如果能夠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會全力支持日本在東北亞的利益。 兩家商定之后,就開始從我國東北向蘇聯發起進攻。 彼時的蘇聯雖然應對叛亂有些手忙腳亂,但隨著軍事制度的革新,紅軍戰斗力越來越強。 幾個月戰爭之后,謝苗諾夫的部隊損失殆盡,失去了固定根據地的他又很難迅速補充兵員。 反觀蘇聯那邊卻可以征召新兵入伍,在短期培訓后便能形成一定的戰斗力。 ![]() 與此同時,蘇聯方面也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蘇聯請北洋政府居中調停,將白俄勢力趕出中國境內。 但彼時正是五四風雷大作之時,北洋政府自顧不暇,哪有精力去管邊境的事兒? 直到蘇聯方面徹底擊敗謝苗諾夫,這一伙白俄才算是消停了。 謝苗諾夫本人受到了日本人的優待,直到二戰時蘇聯擊敗占領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才將謝苗諾夫逮捕審判。 ![]() 中華民族 俄羅斯人在前后三次大規模入華之后,在中國境內已經有了不少人口。 許多樸實的平民百姓可不愿意沉醉在所謂的“大俄羅斯”的榮光里,他們只不過想吃一口飽飯罷了。 哪怕有一口又硬又干的黑面包吃,又怎么會有人愿意離開家鄉,到陌生的土地上定居呢? 有許多俄羅斯人到中國之后,就將這里當作了家鄉。 當然,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之間也是不同的。 許多俄羅斯舊貴族有著大量財富,他們選擇到中國的大城市生活一段時間,然后再從上海、廣州等地飛往美國、英國等國家。 ![]() 隨著蘇聯政權的穩定,也有一部分俄羅斯人攜帶親屬返鄉。 與此同時,在1931年到1938年這將近十年的時間內,由于蔣介石政權與蘇聯政權決裂,蘇聯方面遣返了大量的華僑。 這些華僑往往與當地人結婚生子,他們的家屬也隨著他們到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如今,我國的俄羅斯族大約還有一萬多人,他們擁有自己的自治鄉,并且擁有極好的民族政策,在許多方面都會受到國家的優待。 當年的白俄后裔如今也成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許多有斯拉夫面龐的孩子會驕傲的說: “我們是中國人!” ![]() 參考資料 1、陸舜華,鄭連斌,索利婭,趙洲. 俄羅斯族體質特征分析.《CNKI;WanFang》,2005 2、張永強. 永恒的史詩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國際展望》,2007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