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得心腦血管病的人可真不少! 不少粉絲都在問,這個說頸動脈上長了斑塊想問咋調養;那個又說頭總是暈乎乎的,可不知道怎么辦好;有的還討論起腦供血不足、經常頭疼怎么樣才能改善;還有的說什么輕度腦梗到底該如何療養呢?甚至還有人在琢磨心血管堵到啥程度才敢裝支架,還有裝完支架之后應該怎么調理等等。 一個方子,只要是心腦血管方面有問題的,全能用。 這個神奇的方子叫做“三通湯”(顧名思義,就是“一喝下去,所有心腦血管病就能通通改善”):丹參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參6克、麥冬6克、五味子6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 那這個神奇的方子究竟是怎么能打通咱們的心腦血管,甚至全身血管的? 主要就是圍繞著“心主血脈”這四個字! 說到底,心腦血管順不順暢,身體里頭的血管順不順暢,全靠咱們那個心臟使勁兒,要想疏通血管,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去除淤血痰濁、讓心臟更強大! 心腦血管不通暢,首先要治標。得先把那個讓身體難受的癥狀給治好,那就得找能活血化瘀的藥。 丹參這時候就挺身而出,它既能活血化瘀,還能補血,色紅入心——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 丹參,也是西醫公認的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用的中藥。緊急時,他們也會給病人掛點兒丹參制劑,當場打通心腦血管。 丹參的主要功效還是幫我們的心血管暢通無阻。不過,要想讓腦血管也暢通的話,那就得加上葛根才行,能幫助改善腦缺血的問題,因為葛根有升清陽的功能,能把氣血升上腦部。 但是單憑這倆還差了點火候,因為它們藥性不怎么活潑,想要整個身體的血管通暢還得再加點勁,于是乎我們把川芎給請過來了。 川芎可是個血中氣藥,能化瘀又能行氣,只要身體里的氣跑起來,那瘀血就跑得更快了。 關鍵是川芎還是個開路先鋒的藥,藥性活潑、走而不守,丹參就在后面跟著,川芎指向哪兒,丹參就往哪兒打,上行頭面,下行血海,中間還能解開郁結,這么一整頓,全身的血脈都能暢通無阻。 可是呢,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三味藥把血管弄通暢之后要是身體里面的陽氣不夠,比如說心陽不足的話,那寒氣就又會趁機翻滾回來,瘀血就又開始聚集了,心腦血管就又堵住了。 為此,又請來了桂枝和甘草。 桂枝陽氣十足,就像太陽一樣,能加強心陽,趕走寒氣,驅寒辛散,甘草則能守中,補津液,補脾胃,兩人搭檔,這就是中醫說的“辛甘發散為陽”。 就這樣,源源不斷的陽氣就能被輸送到心臟乃至全身了。陽光普照,陰霾自然消散,寒氣就只能落荒而逃了。 血管通了,心陽挺起來了,但緊接著又得面對新問題:有些心臟病患者尤其是年紀大的朋友,他們的心臟氣血總是不足,咋辦? 心氣血不足的話,就算把血管暫時搞通了,將來還可能會堵上。原因很簡單,就跟水量少,河道容易堵上是一個道理。有的人吃那些血管通的藥物,吃到后來感覺渾身沒勁兒,發虛,這就是因為心臟氣血不足。 因此,看見心臟有點不對勁兒就立馬活血化瘀這種事兒可不能干,得看看正氣足不足,如果正氣夠的話就可以直接活血化瘀,如果心氣和心血一起不足,那就必須得補充氣血。 于是,找來了人參,人參是專門補心氣的,還可以強心。但是人參的性比較溫燥,吃了會不會上火呢?不用擔心,人參又拉來了五味子和麥冬,有它們在旁邊等著預防,免得人參吃多了火氣過旺。 人參增強心氣,五味子和麥冬補心血,這下心臟的氣血就滿滿當當的了。 最后丹參、白術和茯苓。 白術和茯苓能健脾,能提高脾胃的運化能力。脾胃可是咱人體的后勤,是五臟六腑的總管家,是氣血產生的源頭,如果沒有脾胃的有力支撐,心臟的氣血肯定不夠用。 脾胃好了,就能源源不絕地產出新鮮的氣血去支持心臟推動血管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白術和茯苓一加入,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了痰濕的問題。體內的脾胃運化能力強了,就不容易產生過多的痰濕,自然也就不會阻礙心腦血管。 不少中年人都喜歡胡吃海喝又不肯鍛煉,一查說是高脂血癥,這其實就是痰濕惹的禍。 這個三通湯里隱藏著不少奧秘,懂點中醫的朋友應該能看出門道! 小小的方子,涵蓋了四個千古名方: 第一個名方——通脈飲:打通心腦血管,川芎、丹參、葛根 第二個名方——桂枝甘草湯:強壯心臟陽氣,桂枝、甘草 第三個名方——生脈飲:大補心氣心血,人參、麥冬、五味子 最后一個名方——四君子湯:健脾,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四個千古名方合在一起,從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守護中國人的心血管。 只要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朋友都可以試試,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行。 一天一劑,七天一個療程,一般的三個療程,效果就會顯現。值得注意的,腦溢血不能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