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寫文屬于忙里擠空兒,還累的腦袋疼,頗感腦力不足。所以我一直羨慕那些日接診百十人,還能做到日更得大夫。 再一個就是咱可能內容也做到不夠好,閱讀與留言互動交流比較少,也就沒有太多更新的動力了,只是內心燃著一點對中醫熱愛的火星,才堅持寫一點,也算是給自己攢點東西。 內經素問刺腰痛論,內容高古又錯雜,仔細對比閱讀可以看出,這篇內容合了許多早期各家經脈病候治法,又以足六經腰痛治法給與總結,是可以補充我們對于經脈的不同認識與腰痛治療的關系。 這篇內容使我們看到了在十二經脈未有完全一統天下,形成固定準確的經脈系統之前的一些經脈,例如“居陰之脈”“同陰之脈”“衡絡之脈”“會陰之脈”“飛陽之脈”“昌陽之脈”“肉里之脈”。這些脈看起來與我們現在用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有一些相似之處又顯不同,而發展到今天這些經脈都逐漸并入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之中。 《素問·刺腰痛論》: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荒荒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解脈到底是什么脈?大概其巡行的部位?用今天的十二經脈體系來看,它并入了哪條經脈呢?具體能治療什么樣的腰痛? 卓廉士教授根據解脈腰痛“痛如引帶”這個癥狀判斷其巡行路線環腰,認為解脈與帶脈相似。又從《墨子·公輸》:“解帶為城”解之于帶,帶之在腰,可帶可解,認為解脈的解字與帶字通,揣測解脈為后來的帶脈。這個說法,筆者不太茍同,但保留卓先生的這種看法,或許卓先生解釋的對。 筆者認為,此處腰痛如引帶,是形容腰痛如帶牽引一般,并非是痛如腰帶系腰間。加上善恐這個癥狀,再加上治療部位為委中瘀絡刺血,即可證明非解脈非帶脈,更像是足太陽膀胱經脈,腰痛本部在足太陽膀胱經脈,善恐在腎,腰為腎之府,大概其這段論述的解脈可認定是足太陽經脈。前一段言腰痛引肩、目荒荒、時遺溲。這個腰痛引肩,目荒荒,以及二條的腰痛如引帶我們看一下經絡圖,這個膀胱經的經絡圖比較直接的表現出了痛引肩、目荒荒、痛如引帶。 再從足太陽經筋圖來看更直接明了,就可以確定解脈即足太陽膀胱經脈。 那么這個時遺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小便自遺,遺尿啊!這個小便在腎司管,在膀胱運行,由此可見解脈也是足太陽膀胱經脈。河北名醫趙桐先師也認為解脈是足太陽脈。其《素問發微》言:解脈,浮而橫之絡脈也,主表,隸太陽之部,故痛引肩背而時遺也、、、、、、太陽膀胱與腎相表里,腎主恐主腰,故證如是也。 張登本先生也認為解脈屬足太陽之脈,是經脈之一分為二的分支。 我們具體來看一下這種腰痛是什么樣的腰痛,應該怎么治療?這類腰痛多是急性閃挫的腰痛,一般腰部疼痛似折,痛向肩部延伸,頭暈目眩,伴遺尿、心慌恐懼。治療取委中、委陽穴區的瘀絡刺血,血色變得鮮紅即刻停止。 這種腰痛發展成慢性的時候,可能腰痛連肩的表現不會太明顯,往往腰痛表現明顯,甚至腰痛牽扯至殷門、委中區域麻木疼痛,如帶牽引,有的伴有遺尿出現。這時應該怎么針呢?先取委中、委陽穴區的瘀絡刺血,如果沒有瘀絡,就選擇痛側肩胛部的天宗穴區的壓痛麻漲點進行點刺拔罐出血適量。然后針刺百會,健側天宗穴,雙風池,雙天柱,腰痛部敏感點斜向脊柱刺。易暈針者俯臥位扎針后,囑其腰臀蠕動。不暈針者坐位扎針后,高抬足溜達。 今天先到這里,有不同理解和想法請留言探討。明天咱們探討一下同陰之脈令人腰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