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驗方"活血化瘀散"和"活絡藥水"活血化瘀散 當歸12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 西紅花9克 制桃仁9克 炒蘇木6克 赤芍6克 紫草9克 血力花(血竭)15克 金石斛9克 水煎兩碗成一碗,一日三次 活絡藥水 蟾酥3克(酒化)紫草6克 冰片10克 白胡椒10克 威靈仙6克 菖蒲6克 川烏9克 草烏9克 五加皮9克 肉桂9克 當歸9克 木瓜9克 花椒30克 良姜9克 鮮姜50克(切片)西紅花6克 大椒50克 乳香9克 沒藥9克 透骨草15克 酒精1500毫升 功效與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各種扭傷,骨折,脫臼,末梢神經痛(外傷性的). 制法:將白胡椒,花椒,鮮姜,大椒,加水2000毫升煎20分鐘后,去渣留汁,將酒精和所剩藥品合放在一個密封容器里,浸泡兩周后備用. 用法:每日三次抹患處,用時把藥加熱,用時不能沾手,眼,嘴及下陰處,有破皮傷者禁用解熱湯治療無名高熱處方:二花30克,連翹1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麥冬10克,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貫眾12克,薄荷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用法:上藥加水600毫升.先泡30分鐘,煎至300毫升涼服。日2次療效:凡高燒( T :39.5℃以上)經實驗室檢查無陽性體征發現,臨床應用大劑量高效抗生素無效者,用之即效。用本方治療數十例高熱患者,無一例不效。按語:產生發熱之病因,中醫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而西醫可分感染和非感染性兩類,但少數急性發熱的病因不能明確,以夏秋季多見。故筆各定為無名熱,所謂無名高熱即無明顯的外感、內傷癥狀表現而實驗室各種檢査又無陽性體征者“治熱以寒”、“熱者寒之”,公眾號行之醫話編輯內容 本方寓白虎湯合銀翹散之義,用石膏辛甘大寒制其內熱之盛,銀花辛涼清氣血、透邪外出并辟穢解毒共為君;以貫眾、知母、黃芩之苦寒、麥冬甘寒為臣,不但助石膏清熱之力,又能潤燥以滋陰;以連翹、薄荷、蒲公英既清膈上之熱,又能解毒散結。甘草益和中,又與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調和于寒溫宣降之氣,作為使藥,諸藥和合,實為清透表里大熱之妙方也。達原飲合濟川煎加減治療便秘濟川煎出自《景岳全書》,為“用通于補之劑”,即在溫補之中寓有通便之功,我于1998年至今,選 用達原飲合濟川煎加減治療大便秘結200多例,均獲痊愈。方藥組成 知母子12g,白芍15g, 厚樸20g, 檳榔10g, 草果8g, 黃芩10g,甘草10g,玄參10g,麥冬15g,當歸12g,牛膝20g,枳殼12g, 肉蓯蓉6g,大黃10g,火麻仁10g。典型病例 郭某,女,56歲,2005年來診。自述2004年 7月以來,大便干燥,甚至四五天大便一次,排便困難,艱澀難解,曾多方求醫不效。現5d未便,前來就診。就診時,其脈弦而微數,舌苔黃膩,口干,面色少華,系外邪留阻膜原所致。遂予上方十劑后,大便正常,復予原方五劑鞏固治療。一年后隨訪,未曾復發。四妙丹參湯治療結節性紅斑治療方法:四妙丹參湯藥物組成:黃芪、金銀花、丹參各30g,當歸6g,川牛膝、延胡索各15g,甘草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結節性紅斑屬中醫學瓜藤纏范疇,因數枚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腿脛而生得名。公眾號行之醫話編輯內容 病因為外感濕邪,濕與熱結,氣血不足,蘊蒸肌膚,以致經絡阻隔,瘀血阻滯而成。病變部位在脈絡,病理變化在氣血,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不足則不充養,瘀血凝聚脈絡,脈絡阻滯而形成結節性紅斑。胃病寧藥物組成:姜半夏15克,黃連10克,干姜15克,三七10克,枳實20克,厚樸15克,柴胡15克,白芍20克,黨參20克,白術20克,茯苓20克,炒麥芽15克,蒲公英15克,海螵蛸4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散痞止痛。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各種胃病引起的胃痛、泛酸、打呃脹滿、惡心、灼熱等消化道癥狀)。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