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慶楷 當翻開《我與地壇》時,我為之震撼。在青春韶華中失去了雙腿的他,在生命低谷的艱難歲月中,他勇敢地突圍、堅韌地前行。蒼幽的老柏樹、茂盛得自在坦蕩的野草荒藤、搖頭晃腦的螞蟻……史鐵生筆下的景物洋溢著生命的律動,敲擊著我的心靈。這些古老與新鮮、沉靜與涌動、博大與纖細、瞬間與永恒的景物,賦予了史鐵生突圍的勇氣與力量。 夕陽映照下的地壇,殘垣斷壁更顯歷史滄桑,史鐵生在地壇中思考時間永恒,感受歲月無情流逝。亙古的天地和凝重的歷史襯托出他的微不足道,讓一個不幸的人獲得了自我解脫與靈魂救贖。曾經焦躁不安的史鐵生在地壇里獲得了平和、寧靜。地壇給予了他重生,拯救了他,讓他有了感知生命的新視角。 如果說地壇是他的精神家園,他的母親則是他心靈的港灣。在《合歡樹》中,我看到了一位寬容隱忍的母親。在《我與地壇》中,我透過母親的動作,感受到她對孩子無私的大愛。文中的兩個動詞“目送”與“尋找”,讓我淚目。如同地壇的“等待”,母親在史鐵生的生命里以守望者的姿態出現,一個極力“躲避”,另一個極力“尋找”。在這富有張力的對比中,我仿佛看到屹立在暴風雨中的燈塔,指引著史鐵生前行。當他沖破了生命的枷鎖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只留下那棵合歡樹,繼續守護他的人生旅程。 “一朵花的美麗在于它曾經凋謝過。”我們也許曾和史鐵生一樣,經歷過黑暗深谷、迷霧森林,但幸運的是我們抓住了生命中的那抹光亮,找到自己的地壇,破繭重生。我們也會遇到“靈魂擺渡人”,他們理性、沉靜、堅強,指引我們昂然前行。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學生;指導老師:唐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