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是生活中的常見菜,也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吃菜,銷量高,農民不怕賣不出去,很多人靠著豆角發家致富。 “去年種了4畝豆角,賣了8萬多元,今年我又多種5畝,只要管理好,一年收入十幾萬沒問題。”王大爺面對眾人這么說。 王大爺是筆者家鄉遠近聞名的種菜能手,光是靠種豆角,他就賺上了大錢。 他表示,豆角想要種植好、產量高,必須有技巧,一年兩到三茬,畝產收一萬斤,自然能賺到大錢。 按照王大爺的話說,豆角畝產4000-5000斤,一年兩茬就是一萬斤,而平均市價為2元錢,行情好時可賣出4元一斤。 但豆角想要高產并不容易,和品種、管理等都有關系,只要能夠管理好,那結莢期就會延長,產量自然增加。 那么,豆角該如何種植?王大爺分享了他的6個技巧,結莢多摘不完! 一、種子處理技巧1、種子選擇要合理種植豆角首選就是種子,如果種子選不好,就算管理再到位,也很難有太高的產量。 很多農民都會習慣性用上陳年種子,將上一年的種子拿過來種植,其實你會發現產量并不高,很多種子都不出苗,就算出苗也十分稀松。 因此,大家一定要選擇新種子,這樣出苗率可達100%,出苗速度也會更快,苗會更壯一些。 一般來說,可選擇籽粒飽滿、抗逆性強、抗病好的種子,這些種子沒有病蟲害,對環境適應性強,出苗率高,易高產。 同時,大家也要根據季節選擇不同的種子,如果是晚秋或早春,那可選擇耐低溫、日照時間短、成熟期早的種子;如果是夏天栽種,那就需選擇耐熱性高、長日照的種子。 2、種子發芽想要種子出苗快、發芽率高,還需要做好對種子的發芽處理。 首先就是對種子進行挑選,篩除霉變、癟干的種子,再選擇晴天在陽光下直射1-2天,這樣就可讓種子活性大大提高,陽光也可殺死病菌。 曬種后,接下來就是將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控制水溫在50-53度左右,泡上15-20分鐘。 然后再將種子撈出,放入28-30℃的水中泡上4-6小時,撈出來后風干晾曬。 在浸種工作結束后,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用上藥液浸泡除菌。可用上甲基托布津、磷酸三鈉泡上20分鐘,撈出后等待晾干。 3、播前催芽完成以上步驟后,接下來就是將種子放在25-28℃的環境下催芽,期間注意澆水保濕,24小時后就可以發芽,待到90%的種子露白后,下面就可播種。 ![]() 二、播種前管理技巧1、種植時間豆角是一種抗寒性差、耐熱性強的植株,因而它喜高溫,但在持續低溫條件下生長會受抑制。 一般來說,豆角在25-35度的環境下長勢最快,不過春天或秋天時,20-25℃的氣溫下也可很好的生長。但如果低于20℃,那長勢緩慢,藤蔓較細,很難分支,如果氣溫小于15度,那豆角將發育遲緩,低于5度就會被凍死。 因此,大家在種植豆角時,最早可于每年的3-4月份(南方地區),溫度穩定在15度以上;夏豆角可選擇在5-6月份栽種,如今就是種植夏豆角的好季節;秋豆角可選擇在8月初到10月初。 2、選擇良地豆角在多數土壤中都可種植,適應性強,不過,想要讓豆角長得更壯、產量更高,那就要選擇優質的土層中。 那么,什么才算是優質土層呢?不僅要考慮有機質豐富、土質疏松、采光好的土壤,還要選擇地勢平坦或較高,排水條件好,酸堿度呈中性的沙土。 同時,還要注意選擇的地塊在近2-3年內沒種過豆角,沒有過病害,這樣的土層會讓豆角個頭大、結莢多。 盡量不選擇酸性強、土壤黏性重、積水多、重茬多的土壤種植,這類土壤只會導致病害多、植株弱,產量不高。 3、整地造墑選擇好合適的地塊后,還需要進行整地、造墑、施底肥。 通常在種植前半個月,就可進行整地,將田地中的雜草、碎石、秸稈殘留物等全部清理,再撒上生石灰或藥物消毒。 緊接著就是對土壤進行深耕,但此時可以一并將底肥撒在田地中。通常來說,一畝地可撒上3500-4000千克的底肥,外加40-50公斤復合肥或30-40公斤過磷酸鈣。 這樣的底肥搭配,是因為豆角對磷肥、鉀肥有足夠多的需求,反而對氮肥沒太多要求。當然,大家在施肥時,也要根據土壤肥力的具體情況靈活增減肥料。 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添加硼、鉬、鋅三種微肥,可以大大提高豆角產量和品質,不過不用添加太多,鉬酸銨可添加100-200g,硼砂、硫酸鋅可各添加1.5公斤。 完成以上工作后,就可進行深耕,其厚度為25-30公分,可讓肥料充分和土壤結合在一起。 如果當地近期比較干旱,一直沒有下雨,那也要注意及時灌溉,保證土壤濕度在70-80%。 ![]() 三、種植技巧1、種植方法豆角種植的方法包括直播和移栽兩種,不過因豆角扎根淺,直播顯然更為合適。一個穴內放上2-3粒種子,播種深度為3-5厘米,播后注意用上1-2厘米的細土覆蓋。 如果是早春種植,土溫低于10℃,那也可用上地膜覆蓋,以保證種子盡快發芽出苗。 如果是定植,在豆角長出2-3葉、生長滿一個月,就可進行移栽。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根系壯、個頭壯、長勢茂盛的苗。 移苗時,還要注意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起苗前要澆透水,這樣才能輕松拔出,不會傷根。 定植后還要及時澆水,這樣植株才能順利成活,待到幼苗長出3-4片葉子,就要及時添加肥水,一畝地可施8-10公斤氮肥。 2、密度要求豆角是一種喜光性植物,特別是開花、結莢時,需要足夠的陽光照射才能長得更旺,不然很容易就會落花、落莢,產量降低。 因而,在播種豆角時,一定要注意好別種得太密了,保證兩個穴的位置在30厘米左右,這樣不至于采光上受到影響。在行距上,需要保持50厘米,這樣也可方便搭架、培土、除草等管理。 豆角作為一種藤蔓植物,如果種植密度大,還會使得植株因搶奪營養,使得營養不良,且還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病害。 通常來說,保持每畝地種植6000-8000個種子,待出苗了后還需要“去弱留壯”進行間苗,保證每穴中留下2株壯苗。 3、提前搭架豆角植株長到30厘米時,或苗株伸蔓、甩蔓時,大家就要及時進行搭架,從而引導植株向上生長。 搭架的優點很多,主要包括采光、透風,可以有效預防蟲害。而搭架前,通常選擇晴天下午,搭出“人”字形架,再將新蔓接到架子上。 四、水肥管理技巧想要管理好豆角,那就需要先了解它生長的特點。 在發芽期時,通常3-4天就可發芽,此時不能澆水太多;幼苗期一般為15-20天,此時會長出7-8片葉子,該階段要預防低溫導致的枯死。 抽蔓期通常為10-15天,此時主蔓會迎來快速旺長,分支增多,一旦光照不良或溫度忽高忽低,都會使得植株瘦弱,根須不壯,根瘤菌數量少,需要特別防范。 花莢期整個周期為50-60天,一般8-13天經歷一次現蕾到采收的過程,此時對水肥需求高,且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避免提前衰敗。 1、水分管理豆角主根可扎入地下80厘米,側根也可扎入15公分,可吸收深層土壤的水,因而其抗旱性強。不過,因豆角側根多,且花莢期的水肥需求大,因而需要勤澆水。 豆角雖然喜濕,但并不耐澇,因而在其生長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澆水上要適量,保持土壤濕度在70-80%,不能積水,這樣才能讓其長勢更好。 一旦土壤水分偏多,那豆角根系呼吸就會不暢,根系老化加速,以至于豆角苗病害偏多。 一般來說,3-4天澆一次水,但也要看泥土干不干。可用手指把開土壤2-3厘米,看看泥土濕潤與否,再決定澆水與否。 當然,豆角澆水也要根據不同生長時期來決定,如果是在發芽期、幼苗期,此時根系不壯,對光照需求不強,因而澆水要少量,不然過多過少,種子或幼苗容易爛根、枯死、爛根。 而開花結莢期則要適當增大水量,這樣才能保證開花、結莢的順利進行。 ![]() 2、肥料管理豆角喜鉀肥、磷肥,但對氮肥需求量最少。發芽期、幼苗期時,不需要過多澆水、施肥,只要幼苗長勢正常、土壤不干旱即可。 如果肥料添加過多,可能會造成藤蔓生長太旺,以至于后期營養供應不足,出現減產現象。 如果出苗后幼苗長勢弱,可選擇用0.2-0.3%的尿素水進行淋澆,或待到出現3-4片葉子時添加6-8千克尿素,這樣就可保證幼苗更好的生長,根系更旺盛。 不過到了花莢期,此時植株的生理活動旺盛,除了開花結莢外,還會繼續生長莖葉,因而對養分要求高,這一時期要做好追肥2-3次。 施肥時,基本以有機肥為主、含硫復合肥為輔,前期添加氮肥,中后期增加磷鉀肥。如果有條件的話,每采收2次果莢時追肥一次。 除了追肥外,也要重視葉面肥的施用,可噴施2-3次葉面肥,畢竟豆角對硼、鋅、鈣、鉬都很敏感,一旦缺乏會使得花莢早衰、花開不旺、授粉不良等,產量大大降低。 通常來說,可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硼、鈣多的肥料,每10-15天施用一次;開花后,每個半個月噴施鉬酸銨,這樣豆角可早熟上市。 當然,每次追肥后,一定要噴水,這樣可讓肥料更好的融入土壤中,也可避免肥料太濃而燒根。 ![]() 五、整蔓控枝技巧想要豆角產量高,還需要注意好對藤蔓進行修理,這是豆莢高產的關鍵所在,也是避免營養過度消耗的關鍵,因此豆角生長中一定要摘心打頂。 一般來說,有效的整蔓控枝,可以讓豆角更透光、通風,對光照的吸收均勻,且營養也能合理分配,使得結莢產量高、一茬一茬摘不完。 通常來說,在豆角高35厘米前后,此時就要將主莖第一花序下的其他側枝、側芽全清理掉,且對一花序的側枝上留2-3片壯葉,并摘掉頂部生長點,也就是摘心。 如此的好處是,避免藤蔓旺長,避免營養過度消耗。 而待到豆角苗長到1米長時,此時除保留主莖1-2片葉子外,對所有頂部生長點進行摘心,側枝也要摘心打頂。 此外,在豆角生長期內,也要及時將老葉、黃葉、病葉等及時摘掉,如此可避免營養無用消耗,還可讓其更透光、更通風。 ![]() 六、病蟲防治和采收技巧豆角的生長過程中,最易碰上螨蟲、蚜蟲、枯萎病、灰霉病、紅蜘蛛等,想要防治就要做好田間管理,早發現早治療,在發病初期將其根除防治。 待豆角成熟,也要保證每隔2-3天收割一次,如果是旺期每隔1-2天采收,如此才能吃上更嫩的豆角。 ![]() 注意好以上這6個管理技巧,豆角產量會更高,畝產一萬斤,結莢多摘不完! |
|
來自: mrsh > 《我的文件夾(1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