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中國的漢字才是文字,其他的文字都是符號? 華夏文明與其他文明的重要區別之一是,我們一直有一套成熟且持續的文字表達系統。 漢字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象形文字雖然非只有漢字,但其他的,據稱都已經慢慢的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簡單的說,很多字你即便不認識,也能大概猜出讀音和意思。而其他文字基本都是表音化文字,只有發音,然后強行將其與某些意思關聯起來,所以在做具體表達的時候,效率極低。 例如,聯合國憲章共有6種語言版本,其中,中文的字數只有26550個,為最少,遠低于第二少的阿拉伯語的40533個字。最多的是西班牙語的59694個字,是漢字的2倍還多。 舉個例子,你多大?用英文回答,如果是十六歲,那么就是i'm sixteen,如果是十七歲,那么就是i'm seventeen,而在漢字中,十和六加在一起,就是十六,而英文只能不斷的創造新詞來充當這些數字,可見其效率。 最近我在讀這本《中華漢字傳奇》,書中詳細介紹了漢字的起源、發展、演變的過程,透過每一段故事背后的歷史、文化傳承,把漢字多維度的全貌和故事展示了出來,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所以推薦給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