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為人父母,對于網上所有關于孩子的信息很難不留意。討論和關注校園霸凌,也是其中一個。網上所有的討論,都不是一無是處。許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具體到自己的日子,怎么會是一兩句話可以講清楚。 在這里,我推薦和菜頭的兩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VnQTeH78RETsImd1hL3yRQ https://mp.weixin.qq.com/s/5ZowSS56afVY1m2pMyOzDg 顯而易見,在看完和菜頭的文章后,依舊是然并卵,可能對我們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因為所有霸凌的出現,制止和走出,都指向父母親的不缺位。和網上所有問題一樣,手電筒照著別人,亮度足夠清晰;照向自己時是只有一雙擋臉的手。 回憶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每個人都有必要,尤其是小學、初中階段發生過什么事。小學二年級,我從鎮上回到村小讀書,對于我這個外來生,老師和同學都有個接受過程。我并不是個聽話的孩子。小學三年級,上早讀課,我一直都是閉口不讀,但是,語文老師抽背課文,我也能勉強背完。他是個老教師,年紀五十歲以上。他總是要求我大聲讀出來,全班同學張開大口,噴同桌一臉口水,才是正解。他坐在講臺上,一臉輕松和愉悅。然而,我卻三番五次不從,當耳邊風,不回話,也不開口讀。有一天,他無緣無故給我一巴掌。我眼冒金星,一整天人都悶悶不樂。回到家,父母親問起為什么,我就如實回答。父親他是個初中數學老師,他歷來對我們要求不嚴,在我整個小學初中學習階段,就教過我一個數學題。顯然,他這種性格,只能我母親出面,去問問我語文老師。母親態度明確,孩子不聽話可以打,但是要試著用力。于是,老師不再要求我太嚴,以至于把我留校在班級里懲罰,他回家去后,竟然忘記還有我在教室里坐板凳。我自己見天色已晚,爬上窗戶,把木窗的一根豎桿松開,取下來,鉆出來,若無其事回到家。夜晚,老師騎著自行車從家里跑來我家,見到我在家玩,開心快樂像個孩子說,“這個崽能干”。父母親也當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 到小學四年級,我因為可以力挑“兩兄弟”而名聲在外。班上有個兩兄弟,見我身體壯實,又有一班朋友,就想挑戰我這一地位。一日,風高云淡,他們明確表示在操場草坪一決高低。我一個人就上去摔跤,不一會兒,就干倒他們兩個。當然,完全是占著我身體壯實,他們根本沒我那個力氣,按我不動。考試起來,我又排在前列,老師實在拿我沒有辦法,說我“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 這一評語一直伴隨著我。如今,我周末陪著孩子學音樂,學籃球。第一件事,和老師提的要求就讓老師很不開心。我對葫蘆絲演奏老師說,來陶冶陶冶情操;對籃球老師說,來鍛煉鍛煉身體。一下子斷絕老師和孩子考級的念想,目的就是要孩子輕松快樂玩。看著他在籃球館里開心快樂跑著玩著,感覺邁克爾喬丹就在這里起飛。時間一長,老師們反而都愿意和我交流。因為我對于孩子來學習興趣愛好,沒有要求。你自己輕松,別人也會放下防備的盾牌和你共事。人活著到最后還是要活成個真實的人。只有真實起來,就會輕松、坦然,最后成為那個世上最快樂的人。只是去回憶一下自己成長過程中缺失什么,獲得什么,需要哪些改進,孩子的那個世界才會完整和無憾。然而,要成為那個快樂的人,卻是世上極難的一件事。 和孩子一起“上學”是一門功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