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形容它:“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杏花(樹)原產(chǎn)中國,西方的杏花(樹)是經(jīng)絲綢之路傳過去的。 杏樹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形象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具有神圣氣息,“杏壇”是教育圣地,“杏林”象征中醫(yī),“杏園”之宴乃金榜題名之時(shí)。另一方面,杏樹又被人稱為“風(fēng)流樹”,人們對“紅杏出墻”的誤解,也有損杏花的形象。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紅綃。那將紅豆記無聊,春色己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納蘭性德《浣溪沙》 而在中國古畫中, 杏花喻意幸福,杏與“幸”諧音,表示“幸福,有幸”。 ![]() 五代 黃居宷《杏花鸚鵡圖》
![]() 北宋 趙昌《寫生杏花圖》
![]() 北宋 趙佶《五色鸚鵡圖》
![]() 南宋 馬遠(yuǎn)《倚云仙杏圖》
![]() 元 錢選 《八花圖卷·杏花》
![]() 元 佚名《杏花鴛鴦圖》
![]() 明 沈周 《臥游圖冊·杏花》
![]() 明 沈周 《杏林飛燕圖》
![]() 明 周之冕《花鳥圖》
![]() 明 周之冕《杏花錦雞圖》
![]() 明 周淑禧《杏花山雀圖》
![]() 明 凌必正《杏花柳燕圖》
![]() 明 呂紀(jì)《杏花孔雀圖 》
![]() 明 唐寅《杏花仕女圖》
![]() 明 王維烈《杏花雄雞圖》
![]() 明 吳彬 《文杏雙禽圖》
![]() 明 陸治 《杏花魚戲圖》
![]() 明 陸治 《紅杏野鳧圖》
![]() 清 乾隆《杏花圖》
![]() 清 王武 《紅杏飛燕圖 》
![]() 清 惲壽平 《杏花春雨圖》
![]() 清 惲壽平《仿古山水冊》
![]() 清 王翚 《杏花春雨江南》
![]() 清末 吳昌碩 《村邊杏花白》
![]() 清末 吳昌碩《杏花圖》
![]() 現(xiàn)代 齊白石《杏花迎春圖》
![]() 現(xiàn)代 丁寶書 《杏花游鴨圖》
![]() 現(xiàn)代 于非闇 《杏花珍禽圖》
![]() ![]() 現(xiàn)代 李可染 《杏花春雨江南》
![]() 現(xiàn)代 豐子愷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 現(xiàn)代 張大千《杏花春雨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