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外表憨厚的袁殊潛伏于上海租界從事抗日活動,被叛徒王天木出賣,汪偽特工總部將其關進了死牢,經過一番操作,袁殊華麗轉身,潛伏如故。 袁殊原名袁學易,于1911年出生在蘄春蘄州鎮一個沒落的官宦人家。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袁學易參加了罷工、罷市、罷課,改名袁殊。1929年留學日本,專攻新聞學,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回國后擔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 1931年10月,袁殊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共情報系統——中共特科。 1932年,袁殊通過表兄、黃埔一期的賈伯濤的關系,見到上海市社會局長、國民黨中統情報頭子吳醒亞,順利打入國民黨中統。 1933年,袁殊被吳醒亞任命為中統“干社”情報股股長,表面身份是上海新聲通訊社記者,出席南京政府的記者招待會,認識了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副領事巖井英一。 此時,中日正在談判,談的是貨幣兌換率與關稅問題,這自然成了新聞界的搶手貨。由于袁殊有巖井渠道,消息又快又準,他立即成了紅人,巖井開始每月付給袁殊200元的“交際費”,他又成了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的“情報人員”。 袁殊的行動皆得到了中共地下黨負責人的批準——他成為了“三重間諜”。 1935年,袁殊因“怪西人案”入獄,被指責為中共線人,在三方營救下提前出獄,巖井英一又安排袁殊到日本“留學一年”。 回國后,袁殊即與中共特派員馮雪峰聯系上。1937年4月,袁殊奉馮雪峰指令加入了上海江湖幫會——青洪幫,成為“通”字輩。 此后,袁殊成為和中統情報頭子吳醒亞、日本駐上海領事館、上海江湖幫會都有一定聯系,集多種身份于一身的情報人員,巧妙地利用這種多重身份廣開情報來源,上報給中共中央。 1937年6月,潘漢年以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實際上是中共中央情報部部長)回到上海,袁殊歸潘漢年領導。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軍統情報頭子戴笠任命袁殊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報,二是堅持留在上海。袁殊通過各種關系,大量獲取日本情報匯報,然后,有選擇地給軍統匯報。 上海淪為孤島后,袁殊奉命(潘漢年之命,表面則是戴笠之命)留了下來,成立了秘密行動小組,專門懲辦日酋與槍殺漢奸,并得到了軍統局的獎勵。其中最為成功的是,爆炸了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倉庫。為此,軍統給袁殊記了大功。 1937年上海淪陷后,巖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個日本特務機關“特別調查組”,袁殊成為了其中一員,此事不僅潘漢年知道,軍統也是知道的。 由于袁殊迭立奇勛,國民黨軍統情報頭子戴笠把他召到香港予以獎勵。在香港,袁殊還見到了中共情報部部長潘漢年。袁殊接受戴笠兩項任務:一是暗殺汪偽76號特工機關負責人李士群;二是利用日本關系,交換和平意見。袁殊回到上海,同軍統潛伏人員策劃爆炸李士群的巢穴—— 76號。 1939年夏,潛伏于上海租界從事抗日活動的國民黨軍統局上海區區長王天木,叛變投向汪偽集團。被王天木出賣的軍統局潛伏特工中,有少將級獨立情報員袁殊,汪偽特工總部將其關進 了死牢。 巖井英一得到消息,出面把袁殊保釋出來,理由是袁殊是“日本外務省情報人員”。巖井英一把袁殊保釋出獄后,叫他組織一個機構,加入到汪偽政權中去。 袁殊征得潘漢年同意后,很快便組織起了興亞建國同盟總部,總部里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中共地下黨員。日本外務省每月撥給的津貼,相當部分變成了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經費。袁殊以興建總部負責人的身份,打入汪偽政權,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宣傳部副部長,取得了列席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的資格。自然,這個會議的情報,很快就送到了潘漢年手中。 1941年,汪偽決定對淪陷區實行“清鄉”,袁殊被委任為清鄉政治工作團團長。日本軍事顧問團和汪偽清鄉委員會制定的絕密文件,都要經袁殊翻譯、校訂中日兩種文本,處于清鄉范圍內的新四軍因而能在清鄉開始之前,及時跳出包圍圈。 袁殊又擔任了一系列偽職,如江蘇省教育廳長、清鄉專員以及偽保安司令等等,他的情報工作日益老練。 1945年初,袁殊辭去了偽教育廳長等職,僅留下一個上海市參議的名分。 抗戰勝利后,袁殊被戴笠任命為軍統直屬第三站站長,授予中將軍銜。1945年10月,袁殊秘密抵達蘇北解放區,并于1946年重新履行入黨手續,結束了長達14年驚心動魄、刀光劍影的地下黨生活,袁殊改名為“曾達齋”。 1949年2月,袁殊被中共社會部部長李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1987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享年76歲。 袁殊是電視劇《偽裝者》中明樓的原型。致敬袁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