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4-03-25 21:51:02
作者:望潮客戶端記者 何賽/文 孫金標/攝
“醉美天臺·夜遇赭溪”天臺赭溪老街今年初盛大開街,并迅速成為一條“網紅街”。 煥新一條老街,激活一座古城。赭溪老街濃縮了天臺風土人情,成功營造了商業之外的天臺人文環境和氛圍,從而打破仿古商業街千篇一律的弊病,做到了在建筑、商業、文化上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融。那么,赭溪老街的打造,對于城市更新來說,到底帶來了哪些啟發呢?從今天起,本中心推出“解讀城市更新的天臺'赭溪老街模式’”融媒系列報道,以饗讀者,敬請關注! 一半溪水一半畫,一半古城一半詩。 “人在赭溪老街,仿若畫中游。”近日,天臺赭溪老街附近居民老高和妻子經常出來散步,在唐風宋韻中享受春風沉醉的夜晚。 他笑談,隨著街區的開發建設,記憶不斷更迭——小時候隨著父親南下定居,赭溪風光旖旎,集市之日更顯熱鬧;而如今花甲之年,這里作為天臺現象級文旅IP“火”出圈,南來北往的游客,讓他欣喜發現,赭溪老街已從一地之美成為“江南秘境”。 事實上,赭溪老街的雄心遠不止于此。 “我們放眼長三角,導入天臺非遺文化,致力于打造中國文旅新潮地。”森然楊帆集團執行總裁陳以生說。 那么,這條擁有千年歷史沉淀的老街,有著怎樣的“旅”想?又是如何從歷史中活色生香地走來?
![]() 2024年1月1日,赭溪老街正式開街,自西向東綿延數里壯觀人流,宛如一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元旦假期共有超過40萬人次的游客在此共度新舊之交。 “上至政府下至群眾,這是大家全民參與的赭溪項目!” 新中式風格的“赭溪老街”門頭下,游客絡繹不絕,天臺縣人大代表陳達滿望不禁感慨萬千。 2020年1月10日,赭溪項目啟動“萬金懸賞 一名驚人”征名活動,一時間全城轟動,大家紛紛結合印象赭溪參與征名。 最終“赭溪老街”脫穎而出。
天臺老城始建于三國時期,至今1800多年。赭溪老街就取名自流經老城區的赭溪。兩岸建筑夾溪而建,唐朝時就是繁華的商業中心,至明清時更是繁榮不衰。 “可惜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城市發展,老城區逐漸沉寂。”陳達滿回憶,21世紀初,天臺縣就在布局謀劃赭溪區域的發展,渴望再復繁華。 蟄伏數十年,赭溪項目終于要“破繭”而出。 近年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該項目發展,縣四套班子領導多次赴現場踏勘、調研。2015年組織拍攝了《夢想赭溪》專題宣傳片,大力開展赭溪區塊開發的宣傳。 2018年,更是大刀闊斧將開發事宜提上日程。6月起開始編制、策劃方案,歷經數十次反復推敲,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2019年,項目正式進行競拍。楊帆集團和另外一家競爭公司都想拿下。 僵持不下之際,最終,兩家公司董事長當面鑼對面鼓,互訴自己建設開發的初心和計劃投入。 “赭溪老街承載著我的鄉愁,必將不遺余力打造。”森然楊帆集團董事長楊相如從小在赭溪畔長大,他將對故土的情懷和盤托出,既感動又勸退了對手。 經歷整整84輪競拍,楊帆集團終于以4.59億元成果競得該地段項目,也有了開頭的“萬金懸賞 一名驚人”征名活動。 之后,在萬千市民的期待中,開發建設如火如荼進行。 ![]() “這是一場文化之旅。”仙風道骨、吟詩作揖,問道橋上,演員正演繹著文人雅士尋師問道的故事。司馬閣前是絕佳觀影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張夢忍不住駐足觀看。 司馬承禎為唐代三朝國師,是浙東唐詩之路形成的核心靈魂人物,隱居于天臺山。李白、王維等詩人慕名而來,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也成就了“一座天臺山,半部全唐詩”的佳話。 “這是專門為了傳承文脈,才新建的司馬閣和問道橋此二景。”老街企宣負責人蒙仁琦講了一個小插曲,開街前一個月,司馬閣竟然還在“三易”建設,讓他捏了一把汗。 ——鑿開建筑四周水泥地面,新建環水平臺;換原來的屋檐為唐朝的八角屋檐…… 效果不錯,“大動干戈”后更顯鐘靈毓秀、文脈深厚的天臺風貌。
“反復改建,就是為了更還原歷史場景,帶給游客更好的體驗感。”開建之前,作為2019年省級市縣長項目的赭溪老街,項目力邀建筑設計大師蔣愈與景觀設計大師宋淑華聯袂執筆。 項目整合天臺佛宗道源、和合文化、唐詩之路等文化底蘊,整理和延續古城街巷肌理,挖掘和提煉天臺古民居特色,保護與恢復城市歷史舊憶。 同時,項目導入天臺非遺、康養、休閑、民宿等文旅業態,呈現藥王廟、金舉人宅、許鎮長宅、太白樓、越劇廣場、二十四節氣廣場、濟公廣場等歷史景觀,努力打造“融文化于體驗,布產業于街巷”的高端文旅休閑商街。 作為省“千項萬億”工程和省文旅“雙百”計劃重大項目之一,赭溪老街改造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自從2019年年底動工以來,歷時4年建設,一坊兩街六組團布局之間盡顯天臺底色。 正如知名導演張紀中推介之詞,“走進赭溪老街,回望歷史的天空。” ![]() 晨曦微露,赭溪畔的居民恍若按下慢節奏的開關。 迎著潺潺的水流聲,家住橋上村的李阿姨,不慌不忙送孫女上學。吃個老字號的天臺食餅筒,跨過臨川橋,經過通越門,6分鐘,即可穿過赭溪老街街區步行到天臺縣實驗小學。 老城區生活交通干線交錯復雜,赭溪老街“新生”,特意將此地設計成開放式街區,為居民保留了一條回家的路,呈現了全國少見的門開八處景象。 如果說老城區是承載天臺歷史敘事的核心區,那赭溪就是了解這座城市最生動的文化入口。 循著赭溪,一腳跨入“記憶”——赭溪,因丹霞地貌而得名,自北向南貫穿天臺古城,匯入始豐溪,全長13.09公里。赭溪更是天臺百姓的生息之溪,兩岸居民在此安居樂業,市井生活盡收眼底。 重現市井百態,是現代文旅的“賣點”,也是赭溪老街未來建設5A級景區的目標的底氣之一。
“如今風景更好。”新修繕的藥王廟前,一棵結滿果實的菩提樹煞是好看,黃色的果實和紅色的絲帶相映成趣。十幾年了,每個周末,陳阿婆總愛來此地。 在天臺老城,不得不提的藥王廟是老城關的記憶根脈。天臺作為“佛宗道源”之地,藥王廟是很多天臺老城關人游覽寺廟,燒香禮拜,祈福消災的寺觀之一。這里濃縮著天臺的風土人情、傳統民俗生活以及城市千年文化,積淀著天臺厚重的文明底蘊。 從開放式街區到保留當地市井文化,以“有回憶,宜生活,新時尚”為設計理念的赭溪項目設計廣受好評。 2021年,天臺赭溪老街榮獲第五屆美國 MUSE 繆斯設計獎最高獎項——鉑金獎。 未來,以赭溪老街為軸,一幅串聯石梁、國清寺、濟公故居、始豐溪等景點的天臺黃金游覽路線圖,即將呈現。 編輯:何賽 審核:張怡 監制:林學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