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醫生。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本就陽虛的人會感到日子變得更加難熬,害怕寒冷,身體感覺涼意,尤其到了晚上就算怎么加被窩也暖和不起來。自己嘗試吃一些補品,卻發現效果并不顯著。其實這是因為你沒有準確找到自己體內的陽虛部位。身體發涼的位置通常提示了陽虛的根源。心陽虛會導致后背發涼,脾陽虛則會使肚子發涼,腎陽虛則會導致腰腿發涼。今天我們來逐一解釋這些情況。 ![]() 首先,心陽虛會導致后背發涼。如果你平時容易感到寒冷,后背總是發涼,稍微運動就出冷汗,那么你很可能屬于心陽不足。心臟位于上焦的上方,它可以直接溫暖上焦區域。心陽不足的人容易出現后背發涼的情況,同時還可能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對于這種情況,補充心陽為主,我們可以使用柏子養心湯進行調理。 ![]() 接下來是脾陽虛導致肚子發涼。脾屬于中焦,因此脾陽虛的人經常感到肚子發涼,可能會有隱隱的疼痛,不是很劇烈但持續時間較長。同時,還可能伴隨著肚子脹、不消化、對涼食敏感、拉肚子等癥狀。脾陽虛的人長時間運化不足,易產生水濕,導致胸悶惡心、四肢沉重、感覺困倦。對于這種情況,需要溫補脾陽,我們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進行調理。 最后是腎陽虛導致腰腿發涼。腎位于下焦,腰為腎之府,因此腎陽虛的人常感到腰腿發涼疼痛,可能伴隨頻繁小便,夜間頻繁起夜,或長時間腹瀉等癥狀。對于這種情況,需要溫補腎陽,我們可以使用桂附地黃湯進行調理。 最后要提醒大家,用藥和用量因人而異,如果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不要盲目用藥。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中醫四大虛陽陰氣血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