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報有興趣班,其中有些是孩子真的喜歡,有些卻是家長認為這個興趣班有益于孩子的發展才報的。 比如舞蹈班,很多家長覺得女兒就應該學習舞蹈,一方面增加孩子的氣質,一方面讓孩子的身體更具柔韌性。 但是,一位醫生卻表示,自己絕對不會送女兒去舞蹈班。 “我是醫生,肯定不送女兒去跳舞” 眾多家長對醫生的話表示質疑,但是看到數據后,卻集體沉默了 童醫生是一名寶媽,孩子已經上小學了,而在放學接孩子的時候,和班里其他幾名家長就聊起了孩子的事情。 “現在的社會競爭力太強,要是不給孩子報個興趣班學個技能,之后真的很難發展。”悠悠媽媽說道。 “是呀,我們家孩子就報了舞蹈班,女孩子嘛,一方面能夠培養一下氣質,一方面還能夠鍛煉一下身體。”可可媽媽附和道。 “我們家孩子也報了舞蹈班,你們家孩子是在哪兒報的?”有家長似乎找到了聊天的話題。 “我們家孩子沒有報,”童醫生說道。 “你們家孩子也該報個舞蹈班了,”一位媽媽說到,“班里的女孩子幾乎都報了舞蹈班,要是不報,以后影響孩子的發展。” “孩子練習舞蹈確實有好處,但是現在的舞蹈班怎么說呢,一言難盡,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我還是不給孩子報了。”童醫生表示。 聽到童醫生的話,很多同班家長都非常的不屑,“不能因為花錢就不給孩子報”、“現在你懶省事兒,以后你就會后悔了”、“孩子的發展耽誤不得”…… 一眾家長都覺得童醫生是因為個人原因不給孩子報名舞蹈班的,便開始了“口誅筆伐”。 “其實我不給孩子報名,并不是因為花錢,也不是因為懶得送孩子上興趣班,而是因為現在的社會舞蹈學習環境,真的不太樂觀。”童醫生也不著急,而是平靜地解釋道。 很顯然,童醫生的話并沒有得到家長們的認同,反倒覺得童醫生在找借口,覺得童醫生就是不拿孩子當回事兒。 那么,童醫生到底是不是找借口呢?很顯然并不是。 “我是咱們縣醫院的骨科醫生,我來告訴你們為什么我不讓自己的女兒去 學習舞蹈吧。” 童醫生看到同伴家長不相信,覺得畢竟都是孩子的同學,有必要向她們的家長解釋一以下原因,盡最大的能力來挽救她們的健康。 “在很早之前,因為跳舞損傷脊髓的病例,只占這種病癥總人數的4%左右,但是你們知道嗎,在近年,已經漲到了33.9%,比之前多了8倍。” “僅我一個醫生,在上個月就接診了5名因為跳舞而損傷脊柱的孩子。” “你們知道,孩子一旦損傷脊柱,將會面臨什么嗎?”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個孩子,5歲的時候已經傷到了脊髓,到現在已經治療了6年時間了,你們以為她好了嗎?并沒有,脊髓損傷導致她現在連坐輪椅的動作都無法完成,因為她已經出現了脊柱畸形骨盆傾斜。” “你們可能會想,孩子治了6年還沒好,還不是醫生的醫術不行。但事實上,專業的醫學團隊做出過相應的統計,不完全脊髓損傷的孩子,只有22%的完全康復幾率,56%的孩子可以達到部分康復狀態,而剩下22%的患者沒有任何治療效果。” “至于完全性脊髓損傷的孩子,恢復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作為醫生,我還建有一個患者家長交流群,到目前為止,群里已經有400多人了,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個脊髓損傷的孩子,而你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孩子中有八成都是因為跳舞導致的脊髓損傷!” 說到這里,其他的家長已經沒有了質疑的聲音,完全陷入了沉默。 為什么近年來孩子學習跳舞損傷脊髓的案例越來越多? 因跳舞而損傷脊髓的案例,其實在很早之前并不是很多,只是“偶有案例”。 但是,隨著家長們對于孩子教育的重視,我們發現,孩子因跳舞而產生脊髓損傷的案例是越來越多了,而其中的原因令人心寒:舞蹈培訓機構本應該是育人機構,卻成了斂財的利器。 舞蹈培訓這種營生,本來屬于教育行業的,但是隨著需求越來越大,它開始變成“暴利”行業了。 很多開辦舞蹈培訓班的人,本身其實并沒有什么教育經驗,全都是奔著“高利潤”而來的。 畢竟舞蹈培訓只需要租個房子,簡裝一下,招聘幾個不知道專業不專業的老師,就能夠開始收錢了,平時也沒有什么大的支出,幾乎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而家長們對于舞蹈班的正規性、老師的專業性、孩子身體的結構特點等,都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了解,這就導致家長沒有了辨別能力,從而將孩子“推進火坑”、“送入狼口”。 懷著一顆對孩子好的心,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由于這種種因素“齊聚一堂”,就造成孩子有受傷征兆的時候,家長看不到,孩子受傷之后,老師看不到,最終傷害到孩子、耽誤了治療,造成了孩子終身的遺憾。 結語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出色,但是在對孩子進行培養的時候,家長應該擔負起自己的監護責任。 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除了征得孩子的同意,還需要去詳細地查看機構的手續、資質等。 同時對授課老師的專業證書、教育經歷等,也需要詳細的進行了解,并且平時要和老師多溝通,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