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南方霸主吳王闔間打敗楚國后,與鄰國越國的關系可謂是水火不容。 這不,越王勾踐剛即位,吳王就趁火打劫,發兵攻打。 結果,一場大戰在攜李地方上演,吳王闔閭本以為勝券在握,哪知道卻吃了敗仗,還受了重傷。 回到吳國后,他一口氣沒咽下,就這樣去了西天。 兒子夫差即位后,可是把父親的遺言記得牢牢的:“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他整天讓人提醒他,每次經過宮門,手下人就大聲吆喝:“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呢,總是淚流滿面地回答:“不,不敢忘。” 這夫差可不是鬧著玩的,他派大臣伍子胥和伯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他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越國。 越國大夫范蠡看在眼里,心里跟明鏡似的,對勾踐說:“吳國練兵都快三年了,這回是動真格的,咱們還是守城吧,別跟他們硬碰硬。” 可勾踐,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心想:“我堂堂越王,豈能怕了他吳國?”于是,他也發兵迎戰,結果可想而知——越軍大敗。 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這時的勾踐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好掏出金銀財寶和美女,大肆賄賂吳國,求和議和。 吳王夫差一看,嘿,這勾踐還挺識時務的嘛,就同意了議和。 但他可沒打算輕易放過勾踐,非要讓他和妻子到吳國來當奴仆,好好羞辱他一番。 勾踐也是個能屈能伸的主兒,居然就答應了,他把國事交給大夫文種,帶著范蠡就去了吳國。 到了吳國后,夫差可沒讓勾踐閑著,整天讓他牽馬,伺候自己。 有人辱罵勾踐,他也只是低頭順眉,忍氣吞聲。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居然暗中命范蠡去探病,范蠡回來后告訴他:“夫差的病快好了。”勾踐一聽,計上心來。 他親自去見夫差,以“探問病情”為理由,更絕的是,他當著眾人的面,親口嘗了夫差的糞便! 然后向夫差道賀說:“大王的病不幾日就能好轉。”夫差一聽這話,頓時驚呆了。 他心想:“這勾踐真是個忠心耿耿的奴才啊,居然能做出這種事。”沒過幾日,夫差的病果然好了。 他被勾踐的舉動深深感動,一揮手就把他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可是徹底變了個人。 他不近女色,不觀歌舞;他靠自己耕種吃飯,靠妻子親手織布穿衣。 床上鋪的是干柴干草,還懸著一個苦膽,天天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恥辱。 他常常巡視各地探望孤寡老弱病殘,深得百姓愛戴,他還對諸大夫說:“我預備同吳兵開戰到此報仇,望諸位肝膽相照。” 終于有一天越國兵強馬壯,勾踐率領大軍與吳國決戰。 結果可想而知——吳軍大敗,夫差被活捉,吳國宰相伯豁被殺。 越國滅了吳國后勢力大增,越王勾踐稱霸于諸侯。 這故事說起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你看開始吳王夫差為了報父仇,日夜操練兵馬,可謂是一心一意。 可結果呢?他打敗了越國卻沒能徹底消滅它,反而讓勾踐有機會臥薪嘗膽,卷土重來。 而勾踐雖然一開始意氣用事吃了敗仗,但他能屈能伸,忍辱負重,最終反敗為勝。 人都有羞恥之心,但如何面對羞恥,如何處理羞恥,可就需要點智慧了。 像勾踐那樣把羞恥當作動力,把屈辱當作反作用力的人,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而那些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一受到羞辱就暴跳如雷的人,恐怕永遠都只能在原地踏步了。 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妨學學勾踐的“屈”之策略,記住: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所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