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人體而言,既是能量的供給,也是維持生理功能的關鍵要素。有人甚至直言“長壽是吃出來的?!?/p> 近期研究揭示,若在40歲之后能將由不健康飲食模式轉變為長壽飲食,預期壽命有望延長10年之久! 01 長壽飲食來了! 這樣吃或延壽10年 2023年《自然》子刊《自然食物》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40歲時,從不健康的飲食模式轉為長壽飲食,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延長10.8和10.4年。 即使在70歲時,從不健康飲食模式轉為長壽飲食,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增加5.4和5.0年。 *研究截圖 研究中提到的長壽飲食包括: 適量的全谷物、水果、魚、白肉; 大量的牛奶和奶制品、蔬菜、堅果和豆類; 較少的雞蛋、紅肉、含糖飲料; 少量的精制谷物、加工肉類。 研究分析發現,死亡率最高、最不健康的飲食是不吃或攝入少量的全谷物、蔬菜、水果、堅果、豆類、魚、牛奶和乳制品以及白肉,且大量攝入加工肉類、雞蛋、精制谷物和含糖飲料。 其中: 1.與死亡率增加相關性最強的是含糖飲料和加工肉類; 2.與死亡率減少相關性最強的是全谷物和堅果。 02 長壽飲食記住“兩增兩減” 01 增加一些全谷物 我們吃精白米太多了,而吃全谷物太少了。據《中國成年居民粗雜糧攝入情況2016》調查報告,超過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攝入不足。 谷類是膳食中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也有著豐富的膳食纖維。2022年3月一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研究表明,較高水平纖維攝入量,特別是谷物纖維,與老年人炎癥水平較低、心血管病風險降低有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谷類200~300克,包括全谷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這個標準大致相當于主食的1/3到1/2。 吃全谷物其實非常簡單,比如,不再光吃白米飯,而是在蒸米飯時候加點全谷物(糙米、小米、玉米碎、燕麥、薏米等)。 02 增加一點堅果 注冊營養師薛慶鑫2024年刊文介紹,大多數堅果都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鎂、鋅、硒、B族維生素、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 常吃堅果能幫我們抗氧化抗炎、有助于控血壓、維持血糖平穩、預防心血管疾病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周吃50~70克堅果,平均下來每天約10克,這相當于: 約12個榛子 7-8個腰果/巴旦木/開心果/原味杏仁 2~3個山核桃 2個巴西果/碧根果 2個礦泉水瓶蓋的黑芝麻/奇亞籽/亞麻籽 1小把帶殼松子 1小捧葵花籽仁 03 減少加工肉類 注冊營養師薛慶鑫2022年刊文指出,肉類食品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包括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類在內的大量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會提高人體的氧化應激水平,產生炎癥反應,比如煙熏肉、火腿、香腸、培根等。 總之,就是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04 少喝含糖飲料 2023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團隊研究發現:高糖飲料攝入與45種疾病風險增加相關! 包括肥胖、痛風、糖尿病等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等等。 總之,能少喝就少喝。如果想喝,每周最好不超355毫升。 03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記住這3點 01 吃得“花”一些 每天吃夠12種食物,每周25種食物。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日常飲食中,不同食物的食用量應滿足以下推薦標準: 全谷物:推薦每天食用全谷物和雜豆類50克-150克,如小麥、燕麥、大麥等。 蔬菜:推薦每天食用300克-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 水果:推薦每天食用新鮮水果200克-350克,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豆類及其制品:推薦每天食用30克-50克大豆,或相應的豆制品。 堅果:推薦每周食用50克-70克。 奶類及乳制品:推薦每天1杯奶,相當于300克液態奶或相當的乳制品。 魚肉:推薦每周吃魚2次,或300克-500克。水:推薦成人每日飲水1500毫升-1700毫升。 畜禽肉:建議成人每周食用畜禽肉300克-500克,優先食用禽肉。 加工肉類:盡量減少食用,能不吃就不吃。鹽: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 酒:能不喝酒盡量不喝酒,尤其是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女性。 添加糖和含糖飲料: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提倡飲用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油脂:成人每天烹調油建議量為25克-30克,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02 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2020年發表在《臨床營養學》的一篇研究指出,蔬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吃飯順序,對于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非常好。 如果無法接受單吃主食的做法,那么先吃蔬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飯地吃,也可以。 03 吃飯速度也決定健康 2021年12月一項來自意大利的研究提示,尤其是在肥胖人群中吃飯速度快,會顯著增加血脂代謝異常的發生風險。 研究人員強調肥胖門診應評估患者的吃飯速度,這可能是降低肥胖人群血脂代謝風險的一個簡單方法。 (養生大國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