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鑫鑫,楊曉強 一、政局:選爭激烈 隨著大選臨近,印尼各政治派別圍繞備戰大選特別是總統選舉展開激烈的角逐。首先,基于現實利益,三大競選陣營都不同程度地經歷了分化與再組合。阿尼斯的“變革聯盟”為爭取傳統穆斯林群體選票,放棄了民主黨領導人阿古斯,轉而拉攏民族覺醒黨主席穆海敏與其搭檔。民主黨隨后也投向了普拉博沃陣營。普拉博沃的“印度尼西亞團結聯盟”易名“印尼前進聯盟”,成員包括專業集團黨、國民使命黨等多個國會派系,占國會議席數最多,還吸引了數個國會外小政黨加入。甘賈爾的競選聯盟是以民主斗爭黨為核心的競選“大聯盟”,追隨者僅有國會中的最小派系建設團結黨及國會外小黨民心黨。 其次,確立不同“政治品牌”,著重拉攏年輕選民。10月25日,三組候選人正式向大選委員會注冊參選,施政綱領亦公之于眾。阿尼斯“全體國民共享公正繁榮的印度尼西亞”愿景與普拉博沃提出“與'印尼前進聯盟’攜手邁向'2045年輝煌印度尼西亞’”愿景有著方向性差異,前者力主以變革實現公平正義,民粹主義色彩最突出;后者主張現行政策的延續和強化。甘賈爾設計了“向卓越的印度尼西亞前進:實現公正、可持續的海洋國家的快速行動”,采取對佐科政策采取相對折衷和模糊的態度。思想活躍、政治立場不確定性高的年輕人成為本屆大選的主體。候選人通過社交傳媒、主動回應年輕選民關切、打造易為年輕群體接受的個人形象等方式竭力拉攏該群體。 最后,佐科與民主斗爭黨的緊張關系對選情產生重要影響。2023年下半年起,佐科與民主斗爭黨的疏遠跡象愈發明顯。印尼政治觀察家認為,普拉博沃與佐科長子吉布蘭搭檔,宣告了佐科與斗爭民主黨關系的終結。佐科志愿助選團隊一邊倒地站隊普拉博沃,佐科幼子、印尼團結黨主席卡桑和女婿、現任棉蘭市長波比也都公開宣布支持普拉博沃。“佐科效應”顯著拉升了普拉博沃的支持率,自2023年10月以來其支持率始終領先于另兩組候選人。對此,阿尼斯和甘賈爾陣營努力守住他們在西蘇門答臘、亞齊、雅加達、中爪哇等地的票倉并爭取搖擺選民,試圖把選舉拖入第二輪投票。 二、經濟:穩步復蘇 印尼經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疲弱以及低基數基礎上的較快回升后,印尼經濟已重回正常增長軌道。 印尼政府積極利用財政和金融手段,推出了一系列落實促增長、保民生的經濟政策。其中,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舉措:一是繼續推進自然資源下游產業發展。二是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解融資之困;三是重視挖掘綠色經濟潛力;四是多舉措穩定物價和匯率;五是加大極端氣候條件下的基本民生保障。 印尼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年增長率達5.05%。按可變價格計算,印尼GDP總量達20892.4萬億盾,人均7,500萬盾,約合4919.7美元。所有產業部門都呈現積極增長態勢,加工制造業對經濟成長貢獻最大,農林牧漁業次之;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增長最快,達13.9%。 內需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動力。印尼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形勢向好,居民收入增長,通貨膨脹維持在低位,對消費能力形成了支撐。消費者信心指數始終維持在120左右的高位,民間消費增勢良好,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53.18%。政府消費支出增長2.94%,與2022年的-4.77%相比增速反差明顯。 大選前的政治氣氛未影響投資者的熱情。全年實際投資額1418.9萬億盾(約合947億美元),同比增長17.3%,提前實現國家中期建設規劃目標。外資占總投資的比例為52.4%,新加坡仍然是印尼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中國大陸和香港分列二、三位,對印尼年度投資總額為139億美元。基本金屬及制品業、交通運輸與倉儲業、通訊業、礦業獲資本注入最多。印尼政府積極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簡化投資審批程序,引導資本流向欠發達的廣大外島地區。 出口數量增長而價值萎縮。受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不振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印尼出口貨物數量同比增加了8.55%,但出口總額(2588.2億美元)要低于2022年。對不同國別和區域的出口額變動差異很大,對歐盟、東盟以及日本的出口暴跌超過20%,對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出口則迅速增長。在各商品類別中,占出口總額72%的加工制造業產品出口額雖然也下滑,程度卻比預想的要輕。這是印尼政府推出扶持出口導向型產業、推動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及開拓非傳統出口市場的成果。貨物進口同樣是總量上升而總值下降,機器和電子設備及其組件的進口額下降幅度最大。至2023年12月,印尼外貿已連續44個月出超。 三、外交:以東盟輪值主席國身份展現地區領導力 印尼作為2023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在面對地緣政治和經濟層面的雙重挑戰,確定了“東盟至關重要:經濟增長的中心”年度發展主題,首要意涵就是要使東盟在快速變動的世界格局中繼續成為對于本區域、印太以及全球人民具有強“相關性”、重要性的地區。 第一,以強化東盟“中心性”和影響力為目標。印尼主導設計了東盟年度發展的三大路徑:其一,保持地區和平與穩定,發揮世界穩定支柱的作用。其二,聚力經濟合作,建設發展快速、包容性高、可持續性強的經濟共同體。其三,著眼因應未來20年之挑戰,改善東盟內部建設,提升能力和效率,向東盟2045年長遠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第二,以增加區域經濟韌性與活力為優先議題。印尼提出著眼于增強經濟韌性和抵御外部不確定性,突出復蘇和重建、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主題,并協調東盟成員國在相關議題上達成多項共識。主要成就包括:一是推動東盟成員國市場的彼此更高程度開放,并協同增強抗風險能力,以利復蘇和重建。二是把數字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印尼帶領東盟在無紙化貿易、普惠金融、跨境數據流動、數字經濟協定等數字化轉型關鍵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三是關注發展的可持續性。印尼積極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東盟系列會議議程。 第三,積極深化區域對外經濟關系。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東盟與周邊國家及全球性大國的經濟互動越發緊密。印尼帶領東盟以第42屆和43屆東盟峰會以及“10+1”“10+3”會議為平臺,謀劃區域經濟發展和全球性問題的出路,推動經濟合作邁出新步伐,與伙伴國達成90份合作文件和多項具體協議。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稱RCEP為“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的至關重要舉措”,指出東盟將因此走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沿。 第四,試圖尋求緬甸困局的新突破。印尼堅持要求緬甸遵守“五點共識”的立場,派出特使與緬甸各派別開展頻繁的、不見諸媒體的“靜默外交”。僅2023年前9個月,便與緬甸國內70個利益相關方進行多達145次接觸。通過東盟外長會議、東盟峰會等多邊會議場合,協同其他成員國向緬甸當局重申態度,傳導壓力。在第43屆東盟峰會上,設立“三駕馬車”非正式磋商機制,以助力緬甸亂局降溫。印尼的努力斡旋,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緬甸沖突各方的彼此信任,有利于局勢的緩和。另一方面,較好地管控了東盟內部分歧,避免危機外溢對東盟一體化產生不利影響。 四、2024年印度尼西亞發展展望 佐科的內外政策或將得到延續。大選快速計票統計顯示,普拉博沃以超58%的得票率贏得印尼大選。競選期間,普拉博沃以“佐科接班人”形象示人,多次強調“連續性”是其政治議程的基石。分析人士認為,雖然軍人出身的普拉博沃在性格、背景、行事風格等方面都與佐科不同,但新政府大概率會是“佐科3.0版本”,印尼有望在未來繼續維持穩定與務實的政策取向。加里曼丹島、吸引外資、重視基建、“下游化”等重大政策或將在下一屆政府繼續推進。 經濟形勢謹慎樂觀。2023年印尼穩步增長勢頭證明了其扎實的經濟發展基礎,抗風險和復蘇速度優于多數國家。印尼央行預計,2024年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消費表現以及投資將繼續增長,這與公共消費保持良好信心、大選的積極影響以及國家經濟的持續性相一致。伴隨這一增長,印尼2024年經濟增長預計將升至4.7%-5.5%。 繼續發展對華友好關系。中國與印尼友好合作的發展近年來格外引人注目,雅萬高鐵效益逐漸顯現,中企積極參與印尼下游工業發展,雙邊貿易投資合作不斷深化。此次大選無論誰當選,都會繼續發展對華友好關系,兩國攜手為雙邊關系創造的強大共同利益基礎和民意支持度以及共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努力方向不可撼動。 來源:東盟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