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診斷又有了新標準!《糖尿病研究與臨床實踐》最新發表了一項由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提出的創新性診斷標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1小時血糖(簡稱1-h PG)用于診斷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當前對于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診斷方式。 具體而言,1-h PG≥8.6 mmol/L可用于中度高血糖診斷,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并鼓勵參與糖尿病預防計劃;1-h PG≥11.6 mmol/L可用于2型糖尿病診斷,應復查,確診后給予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目前,我國糖尿病診斷標準為: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包括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加上隨機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 2小時血糖(2-h PG)≥11.1 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 一項糖尿病預防30年隨訪研究發現,1-h PG升高者的糖尿病風險增加3.5倍,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等均顯著增加;1-h PG與2-h PG均能有效預測10年、20年和30年糖尿病風險,但1-h PG預測20年糖尿病風險的效能最佳,預測30年糖尿病風險的效能優于2-h PG。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與心血管病中心教授李光偉表示,1-h PG能否用于2 型糖尿病診斷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一直沒有結果,此次終于有了結論。但其同時指出,現有的診斷標準可能會漏診,即一部人空腹血糖和2-h PG正常,但胰島β細胞體積已經減小,很容易發展成糖尿病。 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在過去的40年里,大量的流行病學數據已經證實,在不同種族、性別和年齡的人群中,跟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2-h PG相比,1-h PG在預測糖尿病和相關并發癥以及死亡方面具有更高的價值。 傳統的2小時OGTT測試可能在識別早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狀態上不夠敏感。而1-h PG測試能夠更早地捕捉到血糖異常,從而使得干預和治療可以更及時地進行,這對于延緩糖尿病的進展和減少并發癥的風險至關重要。例如,1-h PG能夠識別出糖耐量正常,但具有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人群,這些人群可能已經存在胰島素分泌和/或胰島素抵抗的問題;高1-h PG水平能夠預測微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致命性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等。 因此,1-h PG用于糖尿病的診斷能夠盡早識別早期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做到早治療、早干預。 總之,這一新標準的引入,有望更早地識別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從而實現更及時的治療和干預。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強調了生活方式的調整,如地中海飲食、適量飲酒、抑郁癥狀篩查等,這些都是提高糖尿病診斷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 (環球醫學編輯:余霞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