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烏克蘭宣布其防空部隊成功擊落一架俄空天軍的A-50U預警機,同時擊傷了一架伊爾-22M空中指揮機。據烏克蘭媒體稱,擊落俄空天軍的A-50U預警機的正是“愛國者”防空系統。那么,該導彈系統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呢? ![]() 俄羅斯A-50預警機 “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組成 “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是美國陸軍的主要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可以探測、瞄準和跟蹤飛機、巡航導彈,以及射程較近的彈道導彈。 “愛國者”的火力單元以連為單位,每個導彈連由火控系統和發射系統兩個大部分組成,其火控部分包括 AN/MPQ-53 雷達、AN/MSQ-104指揮控制車、天線車和電源車。指控車中有1名指揮官和2名操作手,可通過控制臺完成作戰全過程,天線車可與相鄰的導彈連或上級指揮協調車進行通信聯絡。發射系統由多個與指控車控制的發射車組成,發射車數量根據情況和任務的不同,一般配置為6~8臺,此外還有反輻射導彈的誘餌裝置等。 美陸軍1個“愛國者”導彈營由3~6個導彈連、1個營指揮所和幾輛支援與維護車組成。在作戰中,“愛國者”系統的指揮控制車是唯一需要有人進行作戰值班的車輛,其他車在作戰中均采用無人遠程操作的模式,由光纖、UHF通信或戰術數據鏈將整個系統連接起來。當采用光纖連接時,導彈的發射車與雷達車和指控車的距離不超過1000米,而通過數據鏈通信時,導彈發射車可部署在距雷達和指控車10~30千米的位置,以遠程控制方式操作,以保證指揮陣地的安全。 雖然“愛國者”屬于要地防空系統,不具有野戰防空系統那種機動作戰能力,其部署和撤收時間需要30~60分鐘或更久,但這并不表明該系統不能跟隨部隊進行機動作戰,實際上在美陸軍的FM 3-01“美國陸軍防空反導操作手冊”、FM 44-85“愛國者營操作手冊”等作戰手冊中,對“愛國者”的“攻勢防空”作戰流程進行了規定,手冊中也說明了一旦需要,“愛國者”導彈連在一天內可以執行“數次”轉移和部署。 ![]() PAC-2“愛國者”-2防空導彈系統特別適合攔截飛機類目標 攻防作戰方式 在地面進攻作戰中,防空導彈系統是保護美國陸軍關鍵目標免受敵方空中打擊的關鍵力量,而且該系統隸屬于陸軍,不必像空軍戰斗機提供防空能力那樣需要跨軍種的協調。美國陸軍“愛國者”防空系統在進攻行動中的任務包括:為陸軍機動部隊提供防空和導彈防御;保護前沿補給點、橋頭堡、補給車輛、交通線和指揮控制節點免受空襲;開發敵空中目標信息以支持攻擊和防空作戰;確定并報告敵彈道導彈發射點并預測目標點;獲得并保持空情信息優勢;支持聯合作戰戰區的防空努力;在攻擊行動中提供防空火力保護等。 “愛國者”防空導彈營的作戰計劃包括繼續攻擊的應急措施,壓制敵人可能的反擊,保護部隊和關鍵資產免受空襲。指揮官使用防空反導指南計劃進行防御,其中包括對縱深的防御作為一個基本要素。所謂“縱深防御”是一系列相互支持的防御陣地,旨在吸收和逐步削弱敵人的攻擊、防止敵人觀察友軍陣地,并允許戰場指揮官操縱部隊預備役。從防空反導的角度來看,縱深防御包括使用“愛國者”防空導彈部隊,在敵方飛機或導彈的整個飛行路線上提供多次交戰機會。防空部隊中的近距防空系統如“復仇者”等,在必要時需進行機動部署,以保護“愛國者”和相關重要目標免受敵低空突擊力量的打擊。 在進攻行動和攻勢防空作戰中,各防空作戰兵種需聯合起來,因為對方可能試圖使用空中機動和火力支援力量來奪回戰場空域的主動權,其空中作戰行動包括支持炮兵和機動偵察等,諸如無人機等裝備最適合這些類型的行動,特別是如果對手已經開發了有效的指揮控制和ISR等裝備。對手可能使用直升機作為輔助或專用的攻擊力量,也可能將直升機與裝甲部隊結合使用,試圖阻止美軍的進攻。對手有可能首先使用地面部隊來壓制美軍的防空力量,而直升機可以作為對抗美國機動部隊的主要空中平臺。在“愛國者”系統的保護下,對手的空中優勢便可能受到限制,保護我方力量。 ![]() MIM-104“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發射車 在“攻勢防空”作戰中,“主動防空”是一種進攻性行動,旨在摧毀、擾亂或壓制盡可能靠近其源頭的敵機、導彈、發射平臺及其支持結構和系統,以使友軍能夠更好地使用有爭議的空域,并減少對手的飛機和導彈威脅。 針對“愛國者”系統,在執行主動防空時,要求對任何空中目標(包括飛機和導彈)進行早期檢測,以便在發射后盡快進行提示、獲取、跟蹤、分類、識別和銷毀。美陸軍防空部隊通過將防空反導系統和部隊集成到通信系統中來控制主動防空作戰。其攻擊行動需要及時傳輸目標數據,準確識別威脅操作位置和支持系統。聯合防空指揮官規定了參與區域的指定、行動區域的分配以及防空攻擊行動的協調,攻擊行動的協調包括探測、獲取、分類和識別對手的一切空中目標,并將目標信息傳播到指定的“愛國者”導彈發射車執行打擊。 “愛國者”防空導彈部隊可以從防御到進攻間進行快速過渡,對此“愛國者”導彈營必須快速機動,為友軍進攻部隊及其支援基地提供防空。如果戰斗需要,導彈營營長可以指揮最有利的發射車來發射導彈。 在作戰中,由于“愛國者”系統不能在移動中射擊,而且比其他陸軍機動部隊移動得更慢,所以在作戰開始前必須詳細規劃,以保證“愛國者”系統對己方空域持續不斷的覆蓋。對此,“愛國者”至少要有一個導彈連要部署到交戰線附近,以確保了最初的防空覆蓋可以維持至少幾個小時。而當陸軍機動部隊越過交戰線發起進攻時,“愛國者”部隊須以及時進行機動,并且在陸軍行動開始之前,導彈營指揮官應通過偵察,沿著部隊前進路線盡可能多地為“愛國者”導彈連確定合適的部署位置。每個導彈連都應該提前知道他們有可能部署到哪些位置,以及應該何時運行。 ![]() 烏克蘭軍隊使用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圖像 與此同時,其他“愛國者”導彈連可使用“蛙跳”方法向前移動,以確保導彈的覆蓋范圍隨著部隊向前移動。當然,這樣的機動對“愛國者”部隊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該系統的機動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作戰前必須根據可能的對手威脅程度,來決定每次有幾個導彈連提供保護、幾個導彈連隨機動部隊前進。 結語 總體來說,“愛國者”具備這種在交戰前線的高風險地區部署的能力,烏克蘭也可能的確利用了這種能力,同時考慮到俄軍的戰場監控能力較弱,烏軍的“愛國者”導彈系統也可能不需要承擔太高的風險。此外,在1月24日又發生一起震驚世界的事件,俄軍一架伊爾-76運輸機在別爾哥羅德地區被擊落,在該機被擊落之初烏防空部隊迅速發表聲明對此事件進行“認領”。后來,俄方表示有情報顯示烏軍運用“愛國者”導彈擊落了這架伊爾-76,法國情報部門也確認上述消息,但烏方目前仍未有具體的表態。 如果俄方和法方的情報準確,烏方的確使用了“愛國者”導彈,那么這表明烏方也利用了“愛國者”進行了機動作戰能力,因為擊落A-50的亞速海區域和擊落這架伊爾-76的別爾哥羅德區域相距很遠,除非烏克蘭在兩地分別部署了兩套“愛國者”系統,否則他們也是在拉著“愛國者”導彈連在不斷機動。 |
|
來自: xiaopanglang > 《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