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候的苦,就像是春天的時候下了一場雨,看似陰雨連綿,實際上滋潤大地。 中年時期的苦,就像是秋天的時候下了一場雨,看似如同春雨,實際上一場秋雨一場寒。 晚年時期的苦,就像是冬天的時候下了一場雨,看似瑞雪兆豐年,實際上冰天雪地,萬物枯寂,毫無生機。 人,隨著年歲的增長,所遇到的問題不會越來越少,只會越來越多。有可能,年輕時候的苦,放在中晚年,就是一場劫難了。 正如曾國藩所言,早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人這輩子,最苦的年齡段,有可能是50歲到60歲這十年。 一、50歲到60歲這十年,運勢大不如前。 到了50歲的中年人,應該可以感覺到,現在的運勢,貌似不如年輕的時候了。各種意外、風險、無常,降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大了。 這就應了一句老話:“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人過五十這段時間,恰恰就是人生這根麻繩的最薄弱處。越是薄弱的地方,就越是容易斷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的中年人,遭遇了意外;有的中年人,被某些天災人禍影響;有的中年人,在各種劫難中悄然而去,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年輕的時候,由于精力充沛,氣運如日中天,所以百毒不侵,哪怕是厄運也無法近身。隨著年老體衰,氣運走下坡路,厄運就趁虛而入了。 要知道,所有的厄運,都是“欺軟怕硬”的。 二、50歲到60歲這十年,健康問題頻發。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從45歲開始,人體的健康程度,就會出現斷崖式的衰退。45歲之前的身體狀況,跟45歲之后的身體狀況,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此基礎上,有人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49歲是人生最危險的時候,帶走了無數中年人。 不論是45歲之后的健康問題,還是49歲左右的健康風險,說到底,就是中年人的身體在走下坡路,已經變得不再健康了。 不少中年人都“三點一線”,家庭——單位——醫院。早年辛苦賺的錢,都在中年的時候,送給了醫院。 有些人會說,過了49歲,不就等于渡過了人生的危險期,難道還不會變好嗎?不可能再變好了。所謂“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就是這個道理。 人之身體素質,不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變好,只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越來越差。
三、50歲到60歲這十年,往往錢包羞澀。 有一個詞,貧病交加。意思是,疾病和貧窮這兩點,往往是牽扯到一起的。也就是這兩點,讓無數的家庭遭殃。 簡簡單單生一場病,就有可能花光了家庭的積蓄。貧窮和安穩之間,只隔著一張病床的距離。 除了生病方面的花費,還有其他方面的花費。 孩子長大了,需要買房結婚,父母難道不出錢?父母八九十歲了,需要養老,中年人不就需要掏錢給父母養老了嗎?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再加上,當下的職場正在淘汰中年人,導致無數中年人都失業了,收入驟降。缺乏收入,又需要花費,家庭不就更慘了嗎?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僅僅是錢包羞澀這一個問題,就能引發各種矛盾、沖突,以及釀成一定的悲劇。湯無鹽不如水,人無錢不如鬼。 四、50歲到60歲這十年,家庭關系緊張。 孩子還小,沒有長大成人,自然就會聽父母的話,哪怕父母說他幾句,他也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特別聽話。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已經出來工作了,有了自己的主見,那他們就不會聽父母的話。有可能父母的建議,在他們看來,就是落后的觀念。 這就是兩代人的“隔閡”。父母有父母的老一套,孩子有孩子的新一套,大家都不太一樣,自然會相看兩相厭,互相看不順眼。 除了父母跟孩子的關系會變得緊張,就連中年夫妻的關系,也會變得緊張。所謂“中年夫妻吻一口,噩夢能做好幾宿”就是真實的寫照。 中年夫妻,由于相處的時間久了,產生了嚴重的“刺猬效應”,我挑剔你這方面,你挑剔我那方面,大家誰也不讓誰,婚姻就走到內耗、名存實亡的地步了。 有道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氣,不會一起來到我們的身邊。但是,各種禍患,絕對會接踵而來,讓中年人的人生雪上加霜。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