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前夕,我們發布了一篇關于幼兒園特殊需要兒童的報道(《有沒有發現,幼兒園里的“特殊需要兒童”似乎越來越多了?| 日觀察》),一石激起千層浪,融合教育的冷門話題被3.5萬 幼教人關注和熱議。 當前由于特殊兒童診斷率提高、公辦園/事業單位辦園“應收盡收”、民辦園為了招生下沉收特殊需要兒童等原因,越來越多的特殊需要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 在幼兒園階段,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沒有被識別,沒有被分流,沒有被“淘汰”,他們有上學的權利,與此同時也給教育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錯不在孩子,也不在家庭,而在于當前國內融合教育起步晚、資源少、不受重視、野蠻生長的狀態。 01 “野蠻融合” 是對老師和幼兒的剝奪 “融合教育”是指通過特別設計的環境和教育方式,增加多元性、減少障礙來適應不同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包括讓有身心發展障礙的特需兒童進入普通班級,與正常兒童交往。 理想狀態下,融合教育會給予特需兒童自信、尊嚴,讓他做普通孩子能做的事情,在普通人的環境中得到屬于他的快樂和平安;同時也讓普通兒童了解個體差異和多元化,培養他們的包容性和同理心。 但是把問題較為嚴重的特殊需要兒童直接放進普通班級,不給本班老師做培訓,不配備額外的專業特殊教師或“影子老師”,沒有相應的融合教育方案,也沒有家長陪讀,可以被稱為“野蠻融合”,就是讓老師自我運作、“自生自滅”。 這樣做會讓特需兒童得不到專業的干預支持,無益于成長,還對其他兒童有潛在的傷害。因為特殊需要兒童會占據老師非常多的精力,老師很多時間就圍著這一兩個孩子轉,如果不添加教師,會對其他孩子造成不公。 ![]() 幼兒園老師面臨的挑戰多重: 兩教一保照看30多個孩子,應對普通兒童都捉襟見肘,沒有精力應對特殊需要兒童。 老師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學習,不了解特殊需要兒童的障礙有哪些,有什么表現,以及對應的互動支持策略,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束手無策。 即便是接受過學習,老師也很難做到專業的識別和支持,只能應對輕度的問題。如孤獨癥譜系障礙/唐氏綜合征/注意力缺陷障礙等殘障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特點和身心需求,需要對應領域的專家進行指導。 容易被老師忽視的是,特殊需要兒童進入幼兒園后,因不適應環境、得不到理解支持等原因,會加重障礙表現和攻擊性行為,如大喊大叫、咬人打人、破壞物品、不坐下不睡覺、四處亂跑等,不聽指令,影響班級秩序,造成安全風險。 當前幼兒園老師本就處于壓力大、回報低的工作狀態,教育之外的事兒都忙不過來,照顧特殊需要兒童更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承擔額外的安全風險責任,“雪上加霜”也會損害老師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應收盡收/下沉做融合教育的前提是既要配備特殊教師,也要配備特教服務。當前,普通學校能為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的支持性服務和各類資源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融合教育是一條很艱難、很復雜的路。從地區政策、資源配置,到教師培養、專業督導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 ●幼師面臨著艱難的現狀 02 家長溝通難 我們可以把幼兒園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入園前后已經帶孩子確診的,并且在送孩子去康復機構做行為干預,因為無法送孩子去特殊學校或是想多接觸普通孩子,而選擇了幼兒園,這種孩子的情況通常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另一類是長期觀察下來發現孩子疑似有某種障礙,但否認孩子“有問題”、拒絕診斷和干預的。遇到第二類家長,老師會非常頭疼。他們往往將孩子的障礙歸結為“年紀小”“孩子的個性”“發育有點慢”來搪塞老師,如果老師多說幾句,有的人甚至覺得老師在歧視自己的孩子,老師的師德有問題。 家長這么做的背后,可能是出于無知無覺,不重視孩子的發展,不知道要早發現、早干預;也可能是心理有巨大的恐慌和焦慮,不敢面對事實,選擇用逃避的方式應對;還有可能是家庭經濟條件有限,負擔不起康復、特教的費用,只能裝作不知道,把孩子扔給幼兒園。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在家里的障礙問題其實比較輕度,父母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但是把他們放在“野蠻融合”的環境里,孩子會害怕、會更敏感,加劇了障礙問題,讓家長也無法理解,會說“孩子在家里不是挺好的嗎?” ![]() 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有全然接納、支持孩子的生命能量,負責任的特殊需要兒童家長都是“超人”,你會在他們身上看到強大的母愛、父愛、家人之愛,他們的一生都在為孩子搏命,只有找到一個能接納他們孩子的地方時,才能安心地離去…… 家長一定要明白的是,特需兒童越早發現干預,恢復得越好,送孩子去做康復訓練,或是選擇更合適的學校,堅持不懈地試圖理解支持孩子,才會讓孩子在存在各種障礙的普通人社會里有生存發展的機會,過上有質量的生活。 03 融合教育不能依賴幼兒園單打獨斗 幾個有識之士可以組建一個幼兒園,但是組建不了一個融合幼兒園,融合教育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聘請專業的教師進入班級,以及研究專家/特教機構/資源中心強有力的支持。 當前融合教育的路子對幼兒園的要求多、支持少,有的地區在創建“特殊教育特色園”,甚至等級評級還將是否接受了特殊兒童作為評定指標,提供的資金、資源卻不足以維持融合教育的正常推進。 公辦園尚且缺少支持,民辦幼兒園更不可因為生源緊張,就盲目接受特殊需要兒童入園,這樣做只會加快幼兒園的衰落,造成教師流失、普通幼兒流失。一定要通過專業學習,制定觀察和診斷策略,明確招生的標準,并提供相應的支持。 有專業教師支持的小型園、家庭園,有自然環境、生活教育理念(而非重視認知課程)的幼兒園更適合開展融合教育,能做到優質融合的幼兒園或將“一位難求”。 由上至下地推進融合教育,過程是緩慢的。融合教育需要每一位老師的努力,需要專業的人才加入,融合教育也是未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一種進修和就業方向。 后續日敦社幼師學園也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分享。 主編Chief editor 曄子 - 執行主編Executive editor : 小秋 撰稿人Writer : 松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