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公安縣甘氏家族600周年歷程回望 2024年3月31日 時光荏苒,悠悠歲月。公安甘氏家族始祖永吉公從江西豐城卜居公安,距今已有600年。 今天,我們甘氏家族在這里隆重集會,舉行始祖永吉公(名迪才)卜居公安縣600周年祭祀大典活動,我受族長和組委會的委托,對公安甘氏家族的歷史進行回望,與大家分享。 尋根問祖,明祖晰根。2009年公安甘氏族人成立第四次修譜編纂委員會,東進江西豐城\安徽廣德,南下湖南石門、南縣,西達貴州福泉等地,通過尋與問、訪與談,弄清甘氏永吉公血脈的“路線圖”、“時間表”。公安甘氏始祖永吉公系江西豐城人,是江西始祖從矩公第十五世孫,明朝成宗年間1425年舉家卜居公安縣特邱里,也就是我們今天集會的地方甘家廠東升村。 建祠修譜,收族敬祖。清朝乾隆初年,族人首次修建公安甘氏祠堂。乾隆十三年首修公安《甘氏族譜》,堂號“舊學堂”。合族祭祀祖先,尊永吉公為始祖。為分清長晚輩,傳承家族世系,實錄派文:“彝萬玉廷雨,為之棠調必,中正斯訓,仁義其行,永恢世澤,丕煥家聲”。同治十一年續修譜時,新增派文:“文學開殷代,武功振漢朝,光前能裕后,繼緒在賢豪。”同時,沿襲江西豐城家規家訓以誡后人。立家訓:“孝、悌、慈、清、勤、儉、恭、敬、忍、和”。為紀念始祖永吉公,2023年,公安甘氏族親捐資在始祖祖籍地修建紀念館。 遷徙族人,形成望族。600年來,甘氏家族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望族。截止2017年修譜時錄入人口近5萬人。同時也有多支族人向外遷徙,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也有族人旅居海外。據《甘氏族譜》記載,目前,在國內的28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臺灣地區均有甘氏族親居住,也有族親在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定居。乾隆年間,“調”字輩的一支遠遷貴州福泉市,“必”字輩的一支遠遷湖南石門縣,距今已有350多年。。清同治年間謨訓公、灼訓公、仁憲、義松三輩族親外遷安徽廣德,已有160多年。清光緒年間“仁”字輩的一支遠遷湖南南縣,已有100多年甘氏族親雖分布在華夏版圖的不同地方,居住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但心中裝著甘家的“心”,流淌著甘家的血,靈魂深處,始終銘刻著永吉公的崇高形象。 子孫昌盛、人才輩出。始祖永吉公卜居公安以來,甘氏族親始終牢記祖宗的囑托,嚴格恪守家規家訓,秉承勤耕讀、重培養、傳優秀,為國家作貢獻的理念,在各自的崗位上大展才華,家族涌現出眾多杰出人才。在軍界,明清時期公安縣的鵬池公崇禎甲戌及第,授明威武將軍,后升為驃騎將軍,兩江提督。清光緒三十一年福泉的甘浩義參加同盟會,任平越總團首,后受貴州軍政府派遺接受平越政權。廣德的甘復,民國二十年,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后授少將軍銜。公安、石門兩地的甘義發、甘其慈、甘善行等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國捐軀,被評為烈士。在文教衛界,甘輝芳發起組織公安縣藍絲帶自愿者協會,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獲“全國敬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國疫情防控百名自愿者”榮譽;甘如意,新冠疫情期間,逆行300多公里,從公安返回武漢參與新冠疫情阻擊戰,獲“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榮譽;湖北大學教授甘永超研究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在物理學界享有較高聲譽;甘行知,從事陶瓷繪畫,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在公安戰線,甘永松帶病堅持工作,堅持與癌癥作斗爭,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被公安部追授為“公安戰線二級英雄模范”稱號。在企業界,立足公安本土的知名企業家湖北舜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行軍、湖北鑫盛市政有限公司董事會團隊甘永華女士及其丈夫張仁榮董事長,湖北天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泉勇做市場經濟發展大潮的“弄潮兒”,勇立潮頭,博擊風浪,企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永吉公后裔中值得稱道、點贊的優秀族人、宗親數不勝數,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當之無愧的“無名英雄”。所有這些,為我們甘氏家族增了光、添了彩,是我們甘氏家族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回望過去,緬懷先祖,展望未來,信心百倍。讓我們以紀念永吉公卜居公安600周年活動為契機,全體甘氏族親、宗親攜起手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