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一下,膛線眾所周知是輕武器保持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理是讓子彈緊貼膛線,在火藥爆炸后產生的推力下彈頭在膛線的壓迫下旋轉,有個詞匯叫纏距,這個詞匯指的是彈頭從開始一個點到轉一圈(360°)后的一個點的直線距離叫纏距,理論上槍管到達一定長度時纏距越小圈數就會增加,彈頭飛出槍口自轉速度就越快;彈頭飛出槍口時擁有一個自旋的狀態(陀螺穩定性)來保證彈道穩定;膛線的出現實際上比很多人想象的時間要早,膛線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也有說十四世紀的),由于當時的步槍主要采用前膛裝彈的問題所以無法運用,至于為什么是因為子彈需要緊貼膛線的陽線(膛線就是槍管內壁的凹槽,凸起的是陽線,凹下去的就是陰線)所以彈頭直徑是需要略微大于槍管內壁,而且緊貼內壁氣密性更好,減少彈頭在槍管中發生類似于“章動”的現象。 ![]() 膛線 ![]() 膛線在彈頭上留下的刮痕 ![]() 自己畫的請多見諒,上面是沒有膛線,下面是有膛線,所謂的排隊槍斃戰術就是為了增加擊中概率 試想一下,一名使用前膛燧發槍的士兵如果要把一顆比槍管直徑還大一點的子彈從槍口塞進去(當時普遍采用鉛彈),不僅換彈速度很慢而且更重要的是隨身得攜帶一把榔頭和前膛燧發槍都得有的通條,目的是得硬生生把子彈砸進到發射位置完成裝彈;最早改變的是米涅彈,這種子彈屬于現代子彈的雛形,子彈口徑略小于槍管的直徑可以較為輕松裝填,這種彈頭底部有一個膨脹木塞,木塞在火藥瞬爆產生后的巨大壓力下會膨脹順帶將彈頭尾部撐大達到切合膛線的目的(木塞有的時候會直接穿透彈頭);至于米涅彈的外形和球體彈頭的外形不同的原因科普下次再說。 ![]() 米涅彈(也有叫米尼彈),注意尾部的膨脹木塞 ![]() 前膛燧發槍裝彈,圖中槍管旁邊就是用來塞子彈的通條,槍管里面微微露出來的是早期“彈殼”。 ![]() 早期“彈殼”全貌,里面是預裝好的火藥和彈丸 言歸正傳,此前介紹了瑞士啟拉利輕機槍和瑞士K31步槍,在啟拉利輕機槍的介紹中說瑞士軍方并沒有選擇它,后來是來到中國后才開啟了新篇章;那么瑞士在二戰裝備的輕機槍是哪一款,今天來講一講輕機槍里的狙擊步槍,瑞士富雷爾M25輕機槍。 ![]() 瑞士啟拉利輕機槍 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瑞士始終保持中立,這個不需要太多武器裝備的國家對武器精度有著十分苛刻的要求,不僅是手槍、步槍或者沖鋒槍,即使是作為支援武器的輕機槍也必須要求足夠的精度;這可能和瑞士對武器的主要評價是武器精度有關系,這一點和很多國家把武器可靠性以及彈藥通用性放在首位不同。 ![]() 彈藥通用和可靠性的反面教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瑞士阿道夫·富雷爾上校是由瑞士政府掌管的一家輕武器工廠的負責人,他自己對武器的頗有研究認為輕機槍必須要利用后坐緩沖裝置來補償由于重量過輕的而導致的精度不佳問題(日本九二式重機槍點了個贊),同時瑞士屬于多山國家輕武器射擊距離遠,阿道夫·富雷爾上校認為瑞士需要一種既可以提供自動射擊也能進行單發精確射擊的武器。 ![]() 阿道夫·富雷爾和他的M25輕機槍,這個是抵肩射擊 阿道夫·富雷爾上校在新機槍著重兩點,第一就是緩沖機構,第二則是提高精度,前者緩沖機構阿道夫·富雷爾上校參考了英國劉易斯式輕機槍輕機槍的緩沖機構(劉易斯式輕機槍的精度高于英國后來的布倫輕機槍,最大問題就是太重,空重就有11.8公斤);后者阿道夫·富雷爾上校在新機槍的槍機結構下文章,首先該槍采用槍管短后座原理,閉鎖機構類似于魯格手槍的肘節式閉鎖但是不一樣;新機槍的槍機結構是由3個連桿構成的曲柄連桿機構,前方的連桿通過聯接銷與槍機相連,中間的連桿固定在槍管節套上后方的連桿固定在機匣上,射擊時槍管、槍管節套一起后坐,幾乎吸收了一半火藥瞬爆產生的能量,等同于給該槍增加了一個強勁的緩沖器,減少對機匣的碰撞提高了精度;另外肘節式閉鎖機構在槍機開鎖后使槍機加速向后運動,相當于減小了槍管和槍管節套的后坐能量,也是間接提高了射擊精度。 ![]() 富雷爾M25輕機槍肘節式閉鎖機構,是不是很像魯格手槍的感覺 ![]() 富雷爾M25輕機槍肘節閉鎖機構 新機槍的槍管很有意思,全新槍管使用普通鋼材制成,槍管外面設計有縱向肋條用來提高了槍管強度,同時槍管容易散熱。測試中槍管在發射18000發子彈后射擊射擊精度不變;發射25000發子彈后依然能保持較好的精度;前面說到全新槍管可能會有人好奇難道還有二手的嗎?的確有二手的槍管,由于瑞士并不參加戰爭所以國內金屬儲備并不多,本著不浪費的態度,將被淘汰的機槍槍管擴增口徑,再將淘汰的步槍槍管加熱,插入到機槍槍管中固定、冷作硬化,然后再鉆孔、鉸孔和加工膛線。這個不浪費資源的技術真的挺好,誰家資源也不是白來的。 ![]() 這是英國L7線膛炮截面,槍管翻新技術可以認為里面的是舊步槍的槍管,外面的是舊機槍的槍管 富雷爾M25輕機槍,口徑7.5毫米,全長1163毫米,空重8.65公斤,采用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800米,理論射速500發每分鐘;可以采用點射和全自動射擊;機械瞄具為V缺口照門,前瞄具為帶護翼的準星;有兩腳架和三腳架兩種;膛線4條,纏距270毫米,槍管長585毫米。 ![]() 富雷爾M25輕機槍兩腳架狀態時還可以配一個后腳架,這種設計通常用于狙擊步槍 ![]() 富雷爾M25輕機槍三腳架狀態 ![]() 富雷爾M25輕機槍三腳架裝有一個水平射界標尺,相當精致 ![]() 富雷爾M25輕機槍護木下方的握把可以讓士兵行走時射擊 富雷爾M25輕機槍有兩個衍生型號,一個是M25反坦克型號,另一個是M25高射型號,兩者都是13毫米構成瑞士阿爾卑斯山防線的主力;反坦克型號沒找到圖,高射型號有個很不清楚的,就先放上來了。 ![]() 富雷爾M25輕機槍高射型號 富雷爾M25輕機槍誕生后成為瑞士輕機槍的制式武器,但是由于瑞士并不參戰而且該武器制作工藝太好所以產量并不高,智利似乎進口過一批除此以外該槍主要裝備瑞士軍隊;該槍重量輕,精度好(單發精度堪比狙擊槍)、靠著瑞士人細致的手藝可靠性不錯;缺點就是因為工藝復雜無法大規模量產,不過僅在瑞士使用也夠了;因為沒有參加過戰爭所以知名度不高,如今該槍已經退役,由于很少有槍械使用肘節式閉鎖,該槍屬于收藏品里的搶手貨。 |
|
來自: xiaopanglang > 《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