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身邊,有很多的物件,都是方與圓結合而成。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方促進穩定,圓便于吃飯。 茶壺是圓的,大肚能容;茶幾是方的,四平八穩。 鍋子是圓的,灶臺是方的...... 同樣,人與人的交往,也需要方、圓結合。 01 “內方外圓”:善待自己人,有事內部解決。 春秋時的某一天,楚莊王請文武百官吃飯喝酒。 到了傍晚,一陣風把燈火吹滅了,四面黑漆漆。 有人趁機會,拉住楚莊王的美姬的衣帶,美姬迅速扯掉此人的帽帶。 美姬小聲地把此事告訴莊王,還催促“快點燈”。 莊王大聲說:“各位,請大家把帽帶扯掉......再請點燈。” 所有人都沒有了帽帶,因此誰拉了美姬,無從得知。 后來,楚國發生了五次戰爭,都有一個將軍,沖鋒在前,驍勇善戰。 楚莊王對其贊許。 將軍說:“我就是那個扯美姬衣帶的人,謝謝你包容了我。” 唐玄宗時期,大臣張說的一個門生,和張說的寵婢私通。 家里人為此鬧得沸沸揚揚,坐等看門生丟人,被處罰。 張說卻一點都不憤怒,還安排人給門生一些路費,讓其回老家。 過了多年,張說被權臣姚崇陷害,大禍臨頭。 這個門生在夜里登門,找到張說,并送上珍貴的夜明簾。 張說把夜明簾轉送給九公主,禍事就化解了。
內部已經“風風火火”了,但是給外人的表現,卻很平靜,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 有句諺語說:“氈房里的火苗危險,內部的敵人危險?!?/span>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團隊、家庭、朋友圈等。借助大家的力量,能夠迅速成功。 一旦內部有了矛盾,互相抬杠,出現家賊,那么誰都沒有好的結局。 很多人處理矛盾,是簡單粗暴的方式,既然他不配合,有過錯,就開除好了,就碾壓一頓好了。 對內沒有任何包容心,那么內部就是水深火熱的樣子,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具體來說,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允許家人充分表達訴求,甚至是生氣;同時也有人傾聽和安慰,增加共情力。 其二,家丑不能外揚,但是可以在內部說起,然后大家找到最佳的處理方式。 其三,形成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氛圍,堅持互相促進,不互相吹捧,掩飾錯誤。 對待自己人,內方外圓,就像古代的“圓形方孔”的銅錢,是聚財的體現。 關起門來,就把不好的事情處理了,比向外人求助,好很多。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 02 “內圓外方”:提防外面的人,堅持一致對外。 在十六國時期,王猛是前秦的丞相。 他帶著六萬多騎兵,進攻燕國,抵達了潞州。 雙方僵持了很久,讓王猛措手不及。 于是,王猛派大將徐成去燕國打聽情況,并且限定他中午前回來,稟報情況。 不知什么原因,徐成到了黃昏才回來。 王猛大發雷霆,要斬殺徐成,體現軍法。 大將軍鄧羌立馬下跪求情,說:“此時,兩軍對壘,敵軍眾多,而我軍人少,并且明天一大早就要開戰,不應該斬殺將軍了?!?/p> 王猛死活不聽勸告,鄧羌回到自己的軍營,馬上帶一批人,圍攻王猛。鄧羌還喊:“請立馬放了徐成。我們明天,都可以將功贖罪。” 王猛被逼無奈,放了徐成。 第二天,鄧羌、徐成,帶兵拼命廝殺,到中午就把燕軍打敗了。 唐朝名臣房玄齡在《晉書》點贊:“其中丞鄧羌,性鯁直不撓?!?/span> 因為鄧羌在關鍵時候,維系了內部的穩定,因此才有了一致對外的堅定局面。 在和外人對抗的時候,內部人要更加團結,把鋒芒對著外人。
內部團結搞好了,就是“雞蛋天衣無縫”,因此外面的蒼蠅,無計可施。 每個人都有鋒芒,但是不要一直針對自己人。有本事內斗,為什么不去打天下呢? 具體來說,內部穩定,一致對外的體現有以下幾種。 首先,在困難面前,不要各自為政,而是堅持分工協作。大家抱著共同的目標而來,那就要圍著目標去做。 然后,把有限的力量,用來對付外人。一定要避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情況。 最后,加強信任,不要在干事創業的時候,產生猜忌。就算誰有過錯,也不是在對抗外人的時候,就把人摁倒。 堅持內圓外方,就像古人修建的“圍屋”,有厚厚的墻壁,圍起來,能抵擋外人的進攻;還開設了方形的孔洞——門窗,用來進出,窺探外面的情況。 家庭也好,單位也好,團隊也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不成功的。若不是如此,這樣的團隊,你就應該離開了。 03
因為有了方圓,才有了天地;因為有了陰陽,才有了夫妻;因為有了春秋,才有了收獲;因為有了冬夏,才有了冷熱交替;因為有了年輕和老年,才有了一代又一代...... 方是規則,是鋒芒,是做人的陽剛之氣;圓是圓融,是大度,是包容,是變通,是做人的柔和之力。 當然,方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內部人變得十惡不赦了,那就趕出去;外部的人,也可以化敵為友,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任何一種關系,方圓得當,社交的規矩有了,人與人的溫暖也有了。 不管和誰交往,分清內外,自帶善良,也自帶鋒芒。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