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導讀:這是余老中醫的一張皮膚病驗方,用金銀花、白鮮皮為主藥,對于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以方測證,大概適用于一切風熱夾濕的皮膚病。 —本文約2000字,預計閱讀5分鐘— ↓滑動查看完整介紹↓ 簡介:余步卿(1913~197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省中醫院外科負責人,余氏外科創始人,1962年評為浙江省著名中醫師。學術上推崇《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兼取溫病學說。早年曾師從杭州中醫外科名家費元春(湖州外科名家潘生甫弟子),出師后在杭州從醫五十余年,治人無數,深受百姓信仰。 濕疹是最為常見的皮膚疾病。據統計,濕疹在發達國家兒童中的流行率高達30%、成人中的流行率約為10%;且有研究顯示由于經濟快速增長環境急劇變化,發展中國家濕疹的流行率有增高的趨勢。 中醫學認為濕疹的發病緣于稟賦不耐,腠理不密,外界風熱濕邪侵襲,其發病原因可能是:外感六淫、感受特殊邪毒、飲食不當、痰濁瘀血、氣血兩虛、沖任失調、情志內傷。 《醫宗金鑒》云:“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搔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 其臨床特點為皮疹多樣性,對稱發作,急性期瘙癢糜爛,流滋結痂,慢性期則局限而有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易復發。 發生于頭面部者,加冬桑葉; 下肢者,加黃柏、澤瀉,去杭菊; 濕盛滲出多者,加茵陳、赤芍、豬苓、車前子; 熱重而見皮疹鮮紅,舌紅苔黃者,加連翹、紫花地丁、生地,去白術; 瘙癢甚者,加山梔、滑石、生石膏、野菊花、黃芩等; 皮色灰暗,滲出不多者,加秦艽、紫荊皮,去白術、陳皮; 伴有頸項結核者,加夏枯草、浙貝、炒天蟲、竹茹。 予金銀花12g,白鮮皮15g,綠豆6g,牡丹皮12g,陳皮6g,地膚子15g,甘草6g,黃柏10g,澤瀉10g,連翹9g,紫花地丁15g,生地10g,車前子30g。7劑,水煎服,日1劑。 囑其勿飲酒,忌辛辣油膩。 顏面再發性皮炎屬中醫“桃花癬”范疇,又稱“吹花癬”,如《外科證治全書》記載:“吹花癬,生面上如錢,瘙癢抓之如白屑,發于春月,故俗名桃花蘚。” 瘙癢甚者加蟬蛻、刺蒺藜。 予金銀花12g、白鮮皮15g、綠豆6g、杭菊花9g、牡丹皮12g、陳皮6g、白術12g、地膚子15g、甘草6g,生地9g、白茅根15g、白芍10g。7劑,水煎服,日1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