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 比豺狼虎豹還要可怕的,其實是隱藏在肚皮背后的人心。一顆小小的人心,就能導致各種沖突、競爭、矛盾。 如何看透人心,這是為人處世的基本。看得透人心,你就是生活的受益者。看不透人心,就容易被生活的漩渦吞噬。 看清一個人,最高明的方式——重視這5個細節,這是照妖鏡。 1、對待“金錢”的態度。 人,始終是“唯利是圖”的生物。沒有談到金錢利益,可能表現正常。一談到金錢利益,就會蠢蠢欲動,變了嘴臉。 對此,丘吉爾就說過: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每一個人的真面目,都會暴露無遺。有的人,會為了金錢而不顧親情;有的人,會為了利益而損人利己;有的人,會為了物質而變得心狠手辣。 古人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實中,哪有什么有道的君子呢?大部分,都是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普通人。 看一個人是否君子,看他對于金錢利益的態度就好。小人追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君子追求光明賺錢,磊落做事。 2、對于“父母”的態度。 小的時候,家族的長輩就跟我們說:要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好不好,看他對待父母的態度就知道了。 有個親戚,不聽長輩的話,嫁給了一個經常打罵父母的男人。她認為,自己的愛,可以感動這個男人。殊不知,結婚不到一年,男人就對她家暴了。 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好,怎么可能指望他對別人好呢?對父母好,未必對別人好。可如果對父母也不好,那他對別人只會更狠辣。 不論是找對象,還是交朋友,都要找“感恩父母”的人。這些人,未必出色,但他們絕對有著不錯的人品,明白“知恩圖報”的道理。 對待父母有什么樣的態度,那他對待別人也會有什么樣的態度,要么更好,要么更壞。這,就是現實中的人性。 3、對待“愛恨情仇”的態度。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接觸到“愛恨情仇”。總有我們喜歡的人,總有我們討厭的人,總有我們仇怨的人,也總有我們欣賞的人。 對于仇人,有的人選擇以暴制暴,冤冤相報何時了,說明他愛恨分明,特別執著,有著游俠一般的是非觀念。 對于仇人,有的人選擇以德報怨,不再追究,說明他比較善良,沒有太多的心計,還有可能嫌麻煩,怕惹事,一般都是老實人居多。 哪怕對于喜歡的人,也是如此。沒分寸的人,對于喜歡的人,總是掏心掏肺,不懂得給自己和別人留余地,導致刺猬效應出現。 有分寸的人,對于喜歡的人,會保持適可而止的姿態,不越界,也不掏心掏肺,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各相安好。反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自然有不同的人品。
4、對于“目標理想”的態度。 只要是人,就肯定會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想當官的,有想經商的,有想做老師的,有想當醫生的...... 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這人堅持不懈,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說明他有著堅韌不拔的性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那人三分鐘熱度,打雞血一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每一次都選擇中途放棄,說明他性格不夠堅韌,抗挫折能力不太行。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看他有沒有“損人利己”。有的人會為了個人的理想,而埋葬別人,讓自己獲益。這樣的人,我們要及時遠離。 追求理想,就是在追求個人的人生。是否堅持,是否善良,是否害人,都在其中體現出來。因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點,就是人性的照妖鏡。 5、對于“德行”的態度。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年代,人們會為了金錢、利益,而選擇放棄道德,讓整個世道都變得混亂起來。 越是在道德淪喪的年代,我們越要用“道德”來衡量一個人,看一個人是否有品德,是否可以堅持原則,是否可以堅守本心。 有人會說,在這個年代,你還要強調德行,這不就是妥妥的膚淺、陳腐嗎?說實話,如果一個人連道德都不在乎,那他就跟動物世界的野獸毫無區別了。 道德,是一面鏡子,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會變得自慚形穢。挑選伴侶也好,挑選合作伙伴也罷,找個有德行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錢財沒了,還能再賺回來。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沒了,淪為野獸,就真的喪心病狂,比較恐怖了。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