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少子化、老齡化加劇,無數老人都承受著巨大的“養老”壓力。 以往,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等于一頭牛拉一輛車,雖然很累,但也承受得住。如今,1個年輕人養4個老人,等于一頭牛拉四輛車,遲早這頭牛會撂挑子不干。 這,就是無數中老年人都感慨“養兒不再防老”的原因。首先,年輕人沒這個經濟實力;其次,年輕人沒這個時間;年輕人沒這份心意。 人到中晚年,幻想子女來養老,這貌似有點不現實。尤其是農村、小城市的老人,他們的子女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根本就不會照顧他們。 這一點,看每一年的春運就知道了。那么多人搶票回家,說明他們平時沒有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注定,孤寡老人的數量特別龐大。 不論你的養老金有多少,晚年,都要做好這幾個準備。 一、要有最基本的保命存款。 對于每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自己兜里邊的存款,才是最重要,也最有保障的。其它的,都虛得很,信不過的。 如何理解呢?還未到手的錢,真的就屬于你嗎?誰也無法保證。唯有到手的錢,唯有兜里邊的錢,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我一直認為,看得見,而摸不著的東西,都是虛的。而看得見,也摸得著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其他問題如此,錢財問題也是如此。 如果還年輕,沒有到養老的地步,盡量要給自己多存錢。在老年人多,年輕人少的年代,誰都靠不住,只有金錢、物質最重要。 這就是上文談到的“牛拉車”的問題。一頭牛拉一輛車,自然問題不大。可一頭牛拉四輛車,這頭牛就會躺平。如今的年輕人,是不是有這種趨勢呢? 我們都是普通人,理應好好想想,晚年該怎么過了。當然了,編制內的中老年人,大概率都很幸福。 二、盡量保重身體,避免臥病在床。 暫時生病,還能生活自理,不會給孩子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相信孩子也會體諒父母,暫時不會產生其他的心思。 反之,病得比較嚴重,還不能生活自理,需要別人來喂水喂飯,端屎端尿,相信孩子就會嫌棄父母,“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悲劇大概率會發生。 現階段的年輕人,活在996當中,基本都壓力山大,既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充足的錢財,更沒有平靜的內心,那他們拿什么來照顧臥病在床的父母呢? 在無數貧窮的農村地區,沒錢的孩子,基本都會拋棄老人,讓老人臥病在床,自生自滅。這些事,時有發生,只是我們這些城市人不了解罷了。 盡量要保重身體。身體健康的晚年,才是高質量的。而身體不健康的晚年,始終是低質量的。而低質量的人生,再長壽也毫無意義。 所謂“歷經世間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就是這個道理。 三、保住老窩,對老伴好一點。 人到晚年,只有老伴、老窩、老底,還能讓人活得安心一點。 結婚為了什么?看似為了年輕時候的一夜刺激,實際上是為了中老年時的“陪伴”。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便是如此。 房子,要不要提前給了孩子呢?最好不要。有房子的老人,跟沒有房子的老人,基本上過的是云泥之別的人生。 房子還在老人的手中,孩子依舊對父母乖乖聽話,不敢有其他的心思。房子給了孩子,已經不屬于老人了,那老人就失去制衡孩子的手段了。 就跟古時候的皇位爭奪一樣,皇位還在老皇帝的手中,老皇帝啥事沒有。一旦老皇帝的皇位被搶了,那老皇帝就會被新皇帝拋棄,不得善終。 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錢財、房子,去考驗人性。人性,始終是經不起考驗的,讓人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四、要有制衡人心的手段。 上文談到了一個詞,制衡。 如何理解“制衡”這個詞?家庭就是一個局勢,身處局勢當中的我們,免不了要跟身邊人博弈,比如說跟孩子博弈。 哪一方比較弱勢,強勢的那一方就會壓制、欺負弱勢的那一方。哪一方比較強勢,弱勢的那一方就會尊重強勢的那一方。 所謂的制衡,就是保持局勢的強弱平衡。父母一方不突出,孩子一方也不突出,雙方勢均力敵,自然誰也不敢欺負誰,各相安好。 夫妻關系,不也是這樣嗎?一方強大,一方弱小,前者就會欺負后者,后者就會憎恨前者。到最后,雙方肯定會不歡而散,沒有好結果。 有錢有房的同時,也要有制衡的手段,不要讓自己弱小,也不要讓孩子比父母還要強大。大家都差不多,才會有雙贏的結果。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