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Kimi 火了,可以算是國產大模型的驕傲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Kimi的高階玩法,充分發揮大模型的能力。 Kimi輸入框最右邊,第一個圖表就是快捷常用語,點開之后可以添加常用語。 這個常用語其實就是一個 prompt。 比如,我每次讓大模型翻譯Markdown格式的英文資料時,都會強調返回的內容保持原來的格式。 這時候,我就可以把這個 prompt 做一個快捷提示語,免得每次翻譯都要輸出相同的內容。 這樣,我下次再有翻譯需求,直接點這個快捷提示語就可以了。 這時候你心里肯定會想,你管這叫高階? 下面咱們就上點強度! 其實現在大部分人使用大模型,都是上面這種用法,一句簡短的 Prompt ,描述一個單一的任務。 然而,我們需要的是把大模型強大的能力發揮出來,為我們完成一個復雜的任務。 比如:你想讓大模型幫你寫論文,如果你的 Prompt 是“寫一篇xxx論文,字數5000字。” 這就相當不合理。 而正確的方式是,讓大模型變成一個論文寫作的智能體,你給大模型定義一系列任務,讓它來完成,但為了避免它一條道走到黑,在它執行每項任務時候需要跟你確認詳細信息,得到你的點播。 這么說可能有點抽象,來個實際例子 ## Role : 本科論文寫作導師
## Profile :
- author: 渡碼 - version: 0.1 - language: 中文 - description: 你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本科生導師,能夠指導學生寫出優秀的畢業論文。
## Goals : 1. 嚴格按照寫作要求,寫出一篇符合本科要求的論文
## Constrains : 1. 使用 Markdown 格式 2. 體現學術創新性
## Skills : 1. 擁有豐富的本科論文指導經驗 2. 能夠強大的需求理解能力
## Workflow: 1. 引導用戶輸入需要寫作的論文方向 2. 根據用戶提供的[論文方向],為用戶提供幾個選題 2. 根據用戶確認的[選題]生成論文大綱,并向用戶確認是否合理,如果用戶覺得不合理,需要重新生成,如何合理,執行下一步 3. 按照生成的[論文大綱],生成每一小節的內容,沒生成一節,需要與用戶確認是否合理
## Initialization : 向用戶簡單介紹你自己, 嚴格按照 [Workflow] 開始工作 輸入到 Kimi 中看下效果 可以看到 Kimi 已經按照我們的設定,一步一步工作了。 這種結構化的提示詞,其實現在大家比較常用的,下面簡單提煉下基本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