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說:閱讀、運動和游戲是提升孩子腦力的三駕馬車,更是帶給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的三板斧,不斷砍掉成長道路上的荊棘,讓童年的美好一直延續下去。 作者:白桃烏龍茶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為人父母,無不希望自家孩子聰明過人,前途不可限量。 為了讓孩子更好、更快速地成長,家長都在教育上狠下功夫,即便付出很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于是出現了以下情形: 孩子出生前接受胎教,出生后接受早教,上學期間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小小年紀就跟上班族一樣,被迫成為時間管理的學徒。 而事實上,讓孩子快速成長,不需要大費周折。 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只需要在這個時間段內,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孩子養成的習慣有哪些? 對此,知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給出答案:閱讀,運動與游戲。 ![]()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是讓讀書成為每個孩子最強烈、精神上不可壓抑的欲望。” 具體來說,閱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增強理解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倫理道德能借助圖文形式,更好地傳遞給需要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孩子。 在閱讀帶來的價值當中,最有意義的莫過于積累知識。 2022年,武漢英中高三學生王語晨收到芝加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該校有史以來第一位直通世界頂尖名校的學生。 王語晨能獲此殊榮,歸根結底是她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三歲時,王語晨就開始接觸優質書籍。上學以后,她繼續深入閱讀,即使在高中階段,也是如此。 高二時,王語晨參與全美經濟挑戰賽等一系列國際賽事中,斬獲一眾獎牌。 消息一出,大多數人都感到十分詫異,唯獨她的媽媽只是會心一笑。 其實兩年前,王語晨就開始涉獵經濟學相關書籍。 得益于多年的積累,她閱讀專業書籍并未感到十分吃力,因而能快速掌握經濟學知識,從容應對考試。 不可否認,王語晨是個很有天賦的孩子,但是真正托起這份天賦的是閱讀。 對每個年幼的孩子而言,世界是清澈而混沌的。 他們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只有通過閱讀,去感知各式各樣的知識和信息,才能讓孩子構建起認知背景,形成思維連接,學會聯想與想象,為將來的系統性學習奠定基礎。 至于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從親子共讀入手。 先挑選合適的讀物,激發孩子興趣,再通過陪伴式閱讀,讓孩子克服閱讀阻礙。 此外,家長也要對閱讀感興趣,至少是不討厭,否則孩子有樣學樣,就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也無法長期堅持閱讀。 有家長的陪伴,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意義所在。 ![]()
教育學家加里寧曾說過:“如果要培養出健康、強壯、靈敏、機智、勇敢,善于克服困難,又有信心正視前方的人,運動乃是很重要的因素。” 常言道,生命在于運動,養成運動習慣的人與普通人相比,其生活狀態有天壤之別。 運動不僅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強壯,還可以讓大腦攝取充足養分,變得更活躍,更健康。 運動是成年人擁抱幸福,超越自我的必經之路,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20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界曾掀起一場“零點體育課”推廣運動。 眾多學校中,位于芝加哥的內帕維爾高中,在這次運動中交出了一份驚世駭俗的答卷。 該校挑選了一批學生,要求他們每天早晨7點在操場集合,參加近2公里長跑,并且要求學生用自身最快速度前進,心率達標才被允許離開操場。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們身體吃不消,沒想到孩子在養成晨練習慣后,不僅上課不再犯困,而且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得到正反饋后,學校擴大試驗范圍,覆蓋全校,結果同樣令人欣喜。 1999年,內帕維爾的學生參加了TIMSS考試,該測試為全球學生量身定制,旨在評價各地區教育水平與學生素質。 在當年參加測試的20多萬名學生,內帕維爾的選手在科學測試部分拔得頭籌,轟動一時。 運動的正面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運動過程中,腦組織會分泌一種營養物質,用以促進神經細胞增殖,活性增強,使大腦運行效率顯著提升。 所以,哪怕是短暫的運動,也可以產生即時的效果,讓精神為之一振。 如果孩子體質偏弱,就更須加強鍛煉,否則再怎么用功,也會事倍功半。 在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時,家長首先需要糾正思維誤區,比如認為運動耽誤學習,運動會增加孩子受傷的風險,不生病就沒必要運動等。 其次,在選擇具體運動項目時,建議家長優先考慮孩子的喜好。 因為興趣更容易轉變為習慣,只要孩子能愛上一項運動,那么相應的習慣就能常伴他左右,而且有關的競賽能激發孩子進取心,讓他們更加樂在其中。 最后,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在完成基本學習任務之余,保證每周落實一定的運動量,運動結束后再適當給予鼓勵與獎勵。 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父母也要參與其中,否則單憑孩子的意志力,難以做到周而復始,堅持不懈。 ![]()
英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游戲活動是身體幸福所不能缺少的。” 現實中,不少家長將游戲視作洪水猛獸,生怕孩子玩物喪志,耽誤了學業。 其實,在做好防沉迷的前提下,大多數游戲本身很值得孩子體驗,甚至很有必要去嘗試。 全球權威學術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在2022年5月發表過一篇論文:玩游戲不但不會損害孩子大腦,反而會對智力發育更有幫助。 研究人員在為期兩年的時間內,跟蹤調查了近10000名兒童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 結果發現,在游戲上花費時間更多的孩子,智商比同齡人更高,在閱讀、空間知覺、記憶和專注方面表現突出。 對此,神經學家托克爾·克林伯格解釋道:“本次研究表明,玩游戲實際上可以提高智力。” 其實,現在的一些游戲,早已不是當初簡陋的娛樂產品。 游戲中豐富的視聽覺體驗,逼真的對話,跌宕起伏的劇情,富有挑戰性的操作機制,都可以讓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即時反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全局觀念等都得到鍛煉。 而如今相關競賽的興起,更是證明游戲是一項極度考驗綜合能力和素質的競技項目。 倘若游戲只是所謂的精神鴉片,那么它絕對難登競技的大雅之堂,更不會讓許多聰明絕頂的年輕人云集一處,共赴一場頭腦與心智較量的盛宴。 當然,凡事有利就有弊,對于游戲更是如此。 只要家長能夠教導孩子學會自我克制,那么游戲基本上就不會帶來惡劣的影響。 再者,培養自控能力,本就是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幫助孩子學會適可而止,學會延遲滿足,對于將來應對更具誘惑力的事物,是絕對有益,有必要的。 ![]() 快樂的童年和聰明的頭腦,對孩子來說究竟哪個更重要? 答案是都重要,并且二者可以兼得。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既可以提升腦力,更好地應對學業,也可以探索個人興趣,盡情享受童年的美好。 養成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思考與深入理解,開闊眼界,積累豐富的知識,為將來在校的系統性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養成運動習慣,可以讓孩子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激發大腦活力,提升思維活動效率,從而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表現。 允許玩游戲,可以讓孩子拓展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在家長的引導下形成自控力,從而把握學習與休閑之間的平衡。 可以說,閱讀、運動和游戲是提升孩子腦力的三駕馬車,更是帶給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的三板斧,不斷砍掉成長道路上的荊棘,讓童年的美好一直延續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全程參與,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 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這些習慣的養成將會受到層層阻礙。 因為父母的關懷,才是指引孩子不斷前行,直面這個世界的關鍵所在。 只有愛,才能讓孩子平安成長,順利成才。 點個在看,愿家長都能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