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也就老百姓通常所說的“血粘”,人體內的血液,除了99%是水分以外,還包含有其他的物質, 如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纖維素等成分。 血液粘稠,和多種因素有關,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像我們飲食、運動,血細胞情況,身體內的代謝情況等,都可能影響到血液的粘稠度。 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體內血脂升高,會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 而血黏度增加以后,會使血流速度減慢,會使人體的各個器官的供血、供氧受到影響,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信號。 血液粘稠,身體可能有以下4種表現,要當心血管堵塞, 1、反復發作的胸悶、氣短 心臟的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的重要血管,一旦出現了狹窄,可能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的表現, 一般在勞累時、情緒激動時、飽餐后、或者用力排便時加重, 一部分人會表現出明顯的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癥狀。 但也有一部分人癥狀不典型, 有些人會表現出心前區絞痛、針扎樣的感覺、燒灼感、悶痛感等,這種感覺如果和我們的活動呈相關性,活動時加重,休息時能夠緩解就要引起警惕。 2、頭暈,頭腦不清楚 血液粘稠度增高,會影響到大腦的供血供氧,營養物質不能有效地輸送到大腦,就會表現出頭暈頭痛,頭腦不清醒等癥狀, 也可能伴隨有其他的癥狀,像一側的肢體無力,麻木等。 3、看東西模糊不清楚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代謝會有所降低, 如果血黏稠度增加,會進一步影響到血液的流通,也會影響到眼部周圍的血管神經出現供血的不足,也會表現出短暫性的視物模糊。 4、下肢出現麻木、疼痛 足部血管在人體血液循環的末梢,容易受到血液循環的影響,一旦下肢血管出現了狹窄,末梢循環會受到影響,足部的神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就會表現出麻木,血液流動不暢,在行走過程中會加重缺血,就是表現出疼痛等癥狀。 如果出現了夜間的頸椎痛,或者伴隨抽筋等癥狀,可能血管狹窄已經很嚴重,甚至出現了堵塞。 以上4種表現,可能是血液已經出現了粘稠,需要引起重視,控制好血脂。 在日常飲食中,哪種食物對控制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是有好處的? 推薦一道食材鱸魚, 鱸魚是比較常見的海魚,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必需脂肪酸,富含優質的蛋白質,以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多種營養元素,而且鱸魚中含有銅,對保護心臟、大腦有好處, 銅是三酰甘油、膽固醇代謝中的主要酶,對促進脂肪的代謝是有好處的。 推薦食材:清蒸鱸魚, 原料:鱸魚500克,姜絲、蔥絲、菜椒絲各少許; 調料:鹽2克,雞粉2克,胡椒粉少許,蒸魚豉油少許,料酒8毫升; 制作方法:(1)鱸魚去背鰭,背部切一字刀,裝在盤中,放入鹽、雞粉、胡椒粉,淋入少許料酒,腌制10分鐘。(2)腌好的鱸魚,大火蒸7分鐘。(3)撒上姜絲、蔥絲、彩椒絲,澆上熱油和蒸魚豉油即可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