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底什么是濕?》 水與濕:濕與水屬同類,但濕是水與其他物質(土)的結合。 大自然中的濕就是霧,長夏濕最盛。 濕氣的產生條件:要有水,要有熱(使水蒸騰變濕) 加濕器要用純凈水且需要定期清洗否則反而會讓空氣污染 如何判斷體內有濕? 1.憑感覺(疲勞無力胸腹脹頭暈眼皮沉)2.看舌頭(胖大又白又厚有齒痕清晨看) 3.問二便(偏渾濁黃黏膩不爽臭)4.看形體(臉油膩偏胖)5.看口氣(偏重 ) 自然界的濕氣:霧雨地上的濕氣,久居潮濕的環境 久坐濕地 食物的濕氣:肥甘厚味飲食(佩蘭治脾胃濕熱 焦山楂去脾胃積食 胃火大黃連黃芩生石膏) 脾與濕:痰是濕凝練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二、《濕氣纏身傷健康》 濕為陰邪,盛傷陽,濕邪制約消耗困阻陽氣 脾胃主運化,濕邪傷脾胃導致無法運輸轉化水谷精微,水谷聚集故會胸腹滿,完谷不化故大便黏膩 陽氣的作用: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運行氣血 中醫辯證論治,審癥求因,根據癥狀尋找原因 濕熱和寒濕 三、《沉甸甸的濕》 濕為重濁 相當于棉花進水,故重。因于濕 首如裹 相當于死水,容易產生濁。臉色晦暗偏黃偏黑 喝酸奶加重濕氣 酸奶偏涼傷脾胃 濕邪濕熱導致二便穢濁,大便黏膩不爽,小便黃濁 十女九帶:帶下之物穢濁偏于濕熱 濕與熱結合如油入面,難解難分 四、《黏膩膩的濕》 濕會黏膩 口中發粘發甜 食欲不振 愛出汗,頭油膩,多種原因可能導致,不全是濕 蘭草湯:治療口中黏膩發甜 舌苔:白膩厚苔是寒 舌苔發黃是熱 不要刮舌苔 便秘是濕邪為患 四五天一次,有便意大便不多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 可健脾祛濕 生薏米利濕化膿強,炒薏米才健脾 纏綿難愈:正氣虛,往往有濕邪 五、《濕邪最愛誰?》 預測下雨的條件:充足的水源河流湖泊多,暖濕氣團高溫高水汽,符合氣流上升太陽充足蒸騰水汽 通過五運六氣預測濕:遇到甲辛天干 丑未地支,濕盛 天干地支結合預測分析 長夏(夏至以后到酷暑)濕氣旺盛 地平以濕 以水為事 從事與水有關的職業 飲食肥甘厚味食物 魚蝦肉多口味重 季節環境天氣飲食都會影響濕氣侵犯人體 濕邪容易侵犯的人群:陽氣不充足的人 痰濕偏盛的人 濕熱偏盛的人 1.陽氣不足的人(怕涼喜夏惡冬,肌肉不健多于內向,沉靜不喜溝通,吃涼容易腹瀉,容易腰酸腿疼) 應當多吃的食物:羊肉牛肉鱔魚韭菜辣椒姜蔥蒜芥末花椒胡椒 應當少吃的食物:黃瓜柿子冬瓜西瓜芥蒂藕 適當鍛煉 冬天注意保暖 多與他人交流 多聽亢奮音樂 艾灸(關元涌泉足三里)泡溫泉去濕氣 2.痰濕偏盛的人(身材偏胖肉多肚子大,性格溫柔處事穩重善于忍耐 容易流汗肢體沉重口黏膩 不愿意動) 應當多吃的食物:蔥姜海帶冬瓜蘿卜芥末 清淡為主,少吃肉甜的 改善居住條件 適當運動 培養愛好 熬夜是多種疾病的源頭,打亂身體規律,陰陽氣血失衡,影響陽氣恢復 3.濕熱偏盛的人(急躁易怒火氣大 鼻部面部油膩 嘴發苦口氣重 大便黏膩不爽小便渾濁 帶下偏黃 易失眠焦慮) 應當多吃的食物:赤小豆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絲瓜葫蘆冬瓜西瓜 甘寒甘平食物 少食辛辣 少熬夜 六、《祛濕的妙招》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如油入面 纏綿難愈 要濕潤不要濕邪 濕與水同類 大禹治水疏導為主,不圍堵 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躁之,以淡瀉之 溫熱之品化濕 苦化熱躁 淡味藥 木克土治水 苦味醒脾健脾 濕疹不一定是濕,會瘙癢,對稱反復發作,濕 風 熱有關系 紅痘痘濕熱偏盛 祛濕的方法: 1.溫躁化濕:四川吃麻辣火鍋(辣是辛屬熱 去濕開胃醒脾) 冬吃蘿卜夏吃姜 慎重吃冷飲 三仁湯:甘瀾水熬 六一散:滑石 甘草 清除暑濕之熱 車前草:味甘寒 有利水祛濕 明目清痰 便秘可能原因:津液減少,氣虛沒力 2.行氣化濕:藿香佩蘭厚樸芳香化濕醒脾的藥物 陳皮荷葉行氣化濕躁濕的藥物 荷葉粥:清暑利濕行氣 荷葉水煮的粥 宣發肺氣也是行氣祛濕的方法 運動微微出汗 3.淡滲利濕:茯苓(養生長壽之品)澤瀉 茯苓餅:健脾祛濕 赤小豆:解毒排膿消熱毒 濕邪在體內不能重補,要先祛濕 七、《什么是“燥”?》 地球上干燥的地方:沙漠 南極洲的干谷 燥并不需要溫度特別高 缺水才是燥的主要特點 旱災的特點:隱秘性 潛伏性 不確定性 燥的另一特點容易著火 燥在人體的表現:皮膚干燥 眼睛干澀 口干舌燥 毛發不榮(腎管頭發) 干燥綜合征:辛溫發散 補中焦之氣 (黨參 黃芪 白術 干姜 麥冬 沙參) 干燥原因:津液少 熱盛傷津 布散的道路受阻 力量不夠 外邪入侵 八、《神秘的“燥邪”》 秋天:天氣以急 地氣以明 天高氣爽 臟腑和季節的配屬關系:春天主肝 夏天主心 秋天主肺 冬天主腎 秋燥傷肺 (桑葉 南北沙參 蘇葉 圣地 麥冬 杏仁) 苦杏仁作用:潤肺脾消食積散滯氣 甜杏仁:潤肺潤腸美容 潤喉片會讓喉嚨更干 燥咳:少吃辛辣之品 梨冰糖保水增加津液 腸燥:大便干燥(杏仁松子仁郁李仁柏子仁陳皮全瓜蔞麥冬) 秋悲:甘麥大棗湯,緩解抑郁情緒 九、《干燥的秘密》 秋天之氣容易使人產生干燥,秋氣主收 修枝剪葉在入秋或者早春時 氣為血之帥,帶動血液和津液 四變之動 脈與之上下 以春應中規 夏應中矩 秋應中衡 冬應中權 肺主秋 要養護好肺 邪氣入侵首先侵入肺,順應秋天收的趨勢 肺氣以收降為主 肺氣不足容易一運動易氣喘 肺氣無法宣發,收太多郁而化熱 治法:金郁瀉之 秋天:少辛增酸 肺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輔佐心將氣血布散到全身 十、《不一樣的“秋收”》 春捂秋凍 適當凍一凍,內收陽氣以備過冬 陽氣者 若天與日 失其所則折壽不彰 溫養臟腑 精則養神 柔則養筋 立秋貼秋膘 立夏與立秋體重差異 吃肉補陽氣 肉生熱 魚生痰 白露不露 皮膚干燥 麻黃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防風)微微汗出發汗讓內收的氣發散到體表達到潤膚 秋季腹瀉 中醫認為津液不收 水樣大便 秋季運動 動靜結合太極易筋經 不宜偏競技類運動 肺主的情志 憂悲愁 春秋陰陽轉化容易情緒不穩定 使志安寧 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心安而不懼 十一、《燥氣早知道》 黃帝內經根據天干地支五運六氣預測哪些年份容易燥 如庚子之年燥氣盛 容易產生燥邪的季節:秋季 前三個節氣偏濕后三個節氣偏燥 燥盛克木 每個人每天的喝水量不一樣,是否口渴,小便是否正常 肺和肝容易出現燥癥 容易受到燥邪侵害的人:陰虛體質的人 氣血被傷的人 陽盛體質的人 十二、《趕走“燥證”》 秋梨潤燥 秋梨膏溫水化開趁熱慢慢服用 秋梨偏酸主收 又甘又寒 酸甘化陰 清熱除燥 五汁飲 種仁類的食物 熱粥 中醫的苦味,除了味道苦,芹菜絲瓜也屬于苦味 燥癥原因:津液少(酸甘化津),津液不發散(辛味藥) 五苓散 夏三月 夜臥早起 冬三月 早臥晚起 甘麥大棗湯 甘緩安神 十三、《火從哪里來?》 火的特點具有溫熱性(發熱) 明亮的(發亮)深顏色偏紅的 同氣相求 眼睛怕亮光火盛 老寒腿 額頭屬心 左臉頰屬肝 右臉頰屬肺 鼻頭屬脾 下頜屬腎 哪里紅哪個臟有火 月經偏紅屬火,偏暗屬淤血 十四、《天天向上的火》 火的趨勢向上,位置在上 肝逆脾土,一生氣胃疼上廁所 打嗝嘔吐咳嗽大部分跟火有關 上火:流鼻血口舌生瘡 火力不足的癥狀 有寒癥狀也可能導致上逆 吳茱萸湯 咽喉腫痛 口舌生瘡 扁桃體發炎 鼻竇炎 中耳炎 生石膏(降火)生地(涼血生津),一黑一白,治療熱傷津 導赤散,治心火,利小便 牙疼:牛黃清胃丸 牙齦是陽明胃經 三黃瀉心湯 治牙疼 大便干 火傷津耗液 十五、《虛火實火大不同》 火傷津耗氣 消谷善饑:口渴喜飲,大便干,又餓 白虎湯治療:大熱 大汗 大渴 白虎在西代表秋 石膏治熱 實火如何形成的:外邪 飲食不當 生氣動怒 陰虛火旺:陰不制約陽 導致陽亢 陽又傷了陰津 五心煩熱 氣虛之火:脾胃之氣虛弱導致 氣虛生熱生火 少氣懶言 喜熱怕冷 脈大無力 甘溫除大熱 熱傷氣 炅則氣瀉 熱的病人迫津外泄 出汗 偏熱食物:荔枝龍眼大棗 偏寒食物:西瓜田螺苦瓜蟶子 平性食物:番薯土豆 壯火衰氣:邪火實火病理之火 少火生氣:臟腑之火 十六、《使人“毀容”的火》 火對人的影響:形體和神志 火作用人體導致:紅 腫 熱 痛 膿 癰腫瘡毒:火入血 血流加快 熱盛則肉腐 肉腐則生膿 1.口腔潰瘍:口與心 脾 胃關系密切 實火導致的起病急痛感強 虛火導致反反復復分布在后部 2.痤瘡:起居作息規律 心情開朗 飲食清淡 不暴飲暴食 內熱導致 火旺的表現 3.纏腰龍:帶狀皰疹 本虛標實 熱毒侵犯血液產生淤血痰濕 4.肺癰;咳嗽產生黃濃痰味大 涼血排毒化痰 5.流鼻血:跟肺關系密切 肺熱 血管干燥脆弱 藕粉涼血止血 十七、《令人心煩的火》 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黃連黃芩白芍雞子黃滋養肝腎之陰降心火 雞子黃入脾 火擾心神的失眠:清心火,安心神 神:自覺意識 魂:跟著自覺意識的注意力 魄:非條件反射的本能的感知覺 神支配魂 魂控制魄 心主神 肝主魂 肺主魄 失眠的其他原因:脾胃不好 氣血不足 肝腎陰虛導致心火偏旺 熱極生風:高熱驚厥 中醫急救三寶:安宮牛黃丸 紫雪丹 至寶丹 治療火熱之邪擾亂心神的 三者區別:乒乒乓乓紫雪(大寒) 不聲不響至寶 稀里糊涂牛黃 十八、《身體里的“一把火”》 人體之火:生理之火(陽氣) 病理之火 病理之火產生: 1.外邪即外界火熱之邪(暑天中暑) 六氣化火 2.情志化火(郁悶 亢奮) 3.飲食化火(烤炸煎):魚生痰 肉生火,夏天吃些偏涼的肉 西洋參性平 偏陽的補品也容易生火鹿茸海馬冬蟲夏草 寒包火:散外寒,清內火 哪些體質易產生病理之火: 1.陰虛體質:瘦長體型 五心煩熱 大便干舌頭紅 2.陽盛體質:太陽之人 性格張揚 3.氣郁體質:內向 心情壓抑 10天干測五運12地支測六氣 六戊年(戊子年 戊寅年 戊辰年 戊午年 戊申年 戊戌年)戊屬火 火運旺盛 火邪易傷人 六乙年(乙丑年 乙卯年 乙巳年 乙未年 乙酉年 乙亥年)金運不足 火運偏旺 逢子年 午年 寅年 申年 火熱之氣主上半年 逢卯年 酉年 巳年 亥年 火熱之氣主下半年 南方陽氣盛 易受火邪傷害 故喜歡吃酸和發酵 陽浮表,酸主收 十九、《病里的“兩面派”》 熱:諸轉反戾 水液渾濁 皆屬于熱 寒:諸病水液 澄澈清亮 皆屬于寒 苦寒折熱 熱者寒之 :大黃 火郁發之:外有邪氣包裹把火郁在里,故打開郁火的外邪 寒包火:發熱惡心嘔吐 停食瀉大便利小便 小兒至保定 特殊的火:油鍋的火三味真火不是普通的水能滅的 即陰液不足產生的虛火 陰虛則內熱:脾胃太陰之臟 脾虛導致氣機周轉不開 人參黃芪甘溫之藥 感冒喝熱水 涼水需陽氣轉化易成痰濕 二十、《去火那些事兒》 熱:彌漫性的 時間長 火:集中性的 發病快急 外界影響導致內發 五氣化火五志化火 生理之火:少火 生命之火 陽氣有益健康 晚上冬天少擾動陽氣 養腎的五種方法:足浴 肚浴 腰浴 耳浴 梳浴 (腎先天之本 生殖之根)有助保養陽氣 病理之火:壯火 |
|
來自: 妙載妙哉 > 《黃帝內經 翟雙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