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詩會”第238輯作品選評 群英點評·第161輯 夭 桃 詩香約 珠露含情藏蕊中,芬芳暗送與誰同。 春風無賴窺心事,羞了桃卿一臉紅。 張明新點評: 桃花是懷春少女,春風是私家偵探。擬人手法,不俗筆力,婉約風格,唯美傾向。 春日湖邊小坐得句 王平(徐州) 水自東流花自開,長廊小坐一書呆。 斜陽影里香如故,忽憶當年閑弄梅。 張明新點評: 詩有寫給別人看的,有寫給自己看的。寫給自己看的,別人未必明白,而自己最清楚,香如故、憶當年、閑弄梅,是作者自己心里的故事,別人看見作者寫給自己的詩,不明就里也會心有靈犀吧。 溪畔春曉 曹憲閣(遼寧) 天色晴明柳色新,沙汀鷗鷺識粼粼。 磯頭竿舉桃花水,不釣鳙鰱只釣春。 張明新點評: 詩貴出新,貴個性,忌步他人后塵,忌嚼他人剩饃。這種釣春釣秋釣情釣N的詩句太泛濫了,好歌可以重唱,寫詩重復這種調子無意義。 春 風 胡愛泉(湖南) 無言送別雪姑娘,先替江南巧化妝。 紅罷桃腮梳罷柳,開心只等探花郎。 張明新點評: 此作好似美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評者也感其魅力。 浣溪沙·清明 雪地拿鐵 細雨梨花綠野看,光凝翡翠雪盈冠。萬端思念漫云天。 推卻宅門呼不語,仰觀影像笑無言。人間最冷是春寒。 張明新點評: 人間最冷是春寒,作為寫清明的詩句,很是悲痛,很是凝重,很是精彩。 溪 山 張明新 板橋遠接白云間,溪出幽林幾道彎。 一見桃花浮水上,便知春恨滿空山。 王靖點評: 首二句實寫,完成了由遠景到近景的切換,讀來有錯落感。溪出與桃花浮水上銜接緊密,以虛筆作結,感嘆韶華易逝,是春恨,是人恨……留給讀者去思考,一恨一滿,煉字精準。本詩語言含蓄雅致,寄情于景,耐品。 回 鄉 徐良華(吉林) 一入小村逢舊識,相呼不改是鄉情。 歸來哪怕霜侵鬢,猶被鄰家喚乳名。 王靖點評: 起句直接破題:回鄉,為后文入情做好鋪陳。動人在轉結處,雖語言平實,卻情真感人。本詩運用白描的手法,由霜侵鬢到喚乳名,可以體會到什么叫好詩不過近人情。 過上海外灘 王十二 一城收盡萬千城,黃浦江潮作怒聲。 試問租來多少地,當時不許國人行。 王靖點評: 首句極言上海之大,承句極言江潮之怒,先說結果,從而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轉合二句道出原因:是當年各國侵略者在租借地對國人禁行的侮辱和欺凌。本詩運用先果后因的手法,尤其結句更能激起國人對那段歷史的怒意,乃警醒國人之作。 上春山 聶仁巖 身逐閑云俗念空,上山慣走柳橋東。 輕煙漫鎖三分暖,小蕾深藏數點紅。 鳥囀眸前心爽后,泉流腳下步遲中。 春風曳袖纏詩句,野徑蒼苔林外通。 王靖點評: 首聯直接破題并道出登山之因:俗念空。頷聯精彩,既妥帖自然,又靈動工巧。尾以景作結,呼應主題。整首作品銜接緊密,層層遞進,首尾呼應,頗有深意。 鷓鴣天·德天跨國瀑布 張金英 浩蕩東風勢掃塵,塵心濾盡自歸春。千層銀鏈隨風落,三疊青崖濺玉頻。 臨國界,傍河濱。一衣帶水兩相親。激情融入柔波里,翻作飛珠白練身。 注:德天瀑布位于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跨國瀑布。 王靖點評: 上片首二句先入為主,以拍間頂針手法整體表現德天瀑布的宏大氣勢及瀑布的源頭,且“歸春”語意雙關。三四句繼續深化,細致描繪德天瀑布的氣勢,從千層銀鏈、三疊青崖可見瀑布的奔流不息、恢宏闊大。下片點明德天瀑布橫跨中越兩國,“一衣帶水兩相親”贊美兩國的友好往來,尾以景作結,給讀者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間。 傍晚觀霞 劉慶霖 日腳云堤接礫洲,抹天紅靄上樓頭。 晚霞法則第三款,是讓時光彩色流。 耕云點評: 起承詩言如畫,一派夕陽之霞蔚。轉收寓自然天象于人生之哲理,正如當代作家鄭清舟《晚霞三部曲》之三云:“大黃大紅慢慢消隱,晚霞是一部寫在天上的短暫人生”,此絕可謂詩思至妙,理趣無窮。 海棠山晴日 王聰穎 一盞禪茶已近酣,清風正與鳥交談。 山頭樹未搖空綠,先在天邊潑個藍。 耕云點評: 前二句以人閑境幽托懷,融禪意。后二句詩言虛實渾雅,“搖空綠”“潑個藍”語制新穎,然“潑”字欠些鋪墊略顯突兀,個見供參考。 春 筍 楊鵬飛 出泥爭雨后,靦腆比衣鮮。 羞與同框立,自知非少年。 ?耕云點評: 開拍明旨,作者制一“爭”以探世;遣一“比”以秀美;妙擬筍之“靦腆”,人之“羞”態。觀物我之心象,立同框而不能與一夜盈尺之筍比高低,亦不可與雨后之春筍曬年華,皆緣俢篁之品性使然。小絕簡以廿字寓人生處世之哲理,尤見襟懷。 野 炊 王輝 出城閑踏暮春煙,碳灶炙香山蔭前。 兒說野炊無甚趣,便尋蝌蚪小溪邊。 耕云點評: 暮春出城野炊,緣于烤肉串之香早已遍及街頭巷尾,是作結拍“便尋蝌蚪小溪邊”,頓有天生童真如初見之感晤。詩貴有我而動人懷,讀此怡然也。 春 雨 楊逸明 小樓聽雨最宜人,萬縷千絲濕了春。 津氣微微心秀活,希音隱隱夢鮮新。 隨他潤物尋真境,為我傾襟洗俗塵。 趺坐窗前息群想,與茶同啜健精神。 耕云點評: 小樓聽雨者,文豪雅士也,故歷代吟家多有佳作傳世。是作次句言“千絲萬縷濕了春”,與明·鄒緝《河邊柳》云“千絲萬縷搖春風”,一言雨一言柳,可謂妝物之極致也。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實境》指出;“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中二聯言聽雨者任由津氣將“心秀活”,希音癡品夢之鮮新,以至“尋真境”而脫俗塵。全詩以心之安而健其神收結,讀之品之亦一懷釋然也。 春 行 張明新 林邊蝶飛舞,頭頂發飄揚。 風似花呼氣,吹人總帶香。 沈利斌點評: “風似花呼氣”擬人甚好,語新意亦新。又尾句“吹人總帶香”接得極佳,詩意陡增,春天氣息撲面而來。 后夜聞清潔工作業 李曉茹(江蘇) 林香細細透蕓楹,疏月扶墻風過輕。 夢醒不聞雞報曉,但傳一片掃花聲。 沈利斌點評: “細細”一語,寫香氣細微,亦暗示作者對周圍感知的敏銳。次句“風過輕”,既有前述之意,也寫作者當時所處環境和感受:寧靜、愜意。“扶”字見煉字功力。詩人既然感觀敏銳,但轉句卻寫“不聞雞報曉”,何也,只因身處城鎮,無雞報曉。以此角度下筆,也是突顯清潔工人工作之早,表達作者對清潔工人的贊美。作者前二句極力營造自己寧靜、愜意的環境和感受,后二句寫清潔工辛勤勞作,在對比中表達敬意。“掃花聲”三字,傳達的時節、環境、事件等豐富的信息與詩家語結合甚好,頗可品味。 梅庵書院拾步 李曉茹(江蘇) 寒園閑鶴舞霓霞,疏影叢中君復家。 人去風敲門自啟,幽階正好拓梅花。 沈利斌點評: “君復”是宋代著名隱士林逋的字,林逋隱居于西湖孤山,終身不仕,人稱“梅妻鶴子”。故前二句的“閑鶴”“疏影”便有著落。首句“寒園”既點時節之實,又發隱逸、淡泊之情。轉、結二句極見風雅,作者情懷也蘊詩中。結句“拓梅花”,“拓”兩意均可解,一意為“梅花”開向“幽階”之處,“拓”作“擴展”解。另一意則是“幽階”拓下“梅花”之影,“拓”作“拓印”解。 春游黃河灘(通韻) 劉建東 百里金灘雨后天,近觀似畫遠如煙。 誰潑淡墨剛剛好,掛在河邊未晾干。 沈利斌點評: “百里”寫黃河灘遼闊,“金”則是黃河灘的色澤。次句以遠近不同角度來寫黃河灘,重在“似畫”二字。前二句用極強的概括能力,將黃河灘的景色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三、四兩句則從承句的“似畫”轉開去,以“潑墨”形容雨水打濕后的黃河灘,“掛”“晾”二字新穎,想象豐富,畫面生動。 清明祭母 郎松(黑龍江) 遙祭孤魂未覺寒,香煙散盡立憑闌。 養兒不及故山月,夜夜墳前來探看。 沈利斌點評: “遙祭”二字,可知詩人無法親臨母親墓前,而“立憑闌”三字,可知詩人凝佇之久,也知思母之情未減分毫。三四句虛寫,作者將自己與“故山月”比較,“故山月”能夜夜探看,而自己縱在清明之日,也只能“遙祭”,得出“人不及月”之慨,思念、哀傷、愧疚之情滿溢詩中,讀來欷歔不已。 崇龕江上觀油菜花 張明義 浪托輕舟賞艷叢,夕陽拖掛半江紅。 船行峰退艄工櫓,搖進兒時香夢中。 沈利斌點評: “拖掛”用詞獨特,將夕陽下沉的緩慢過程形象化,夕輝被“拖”過江面,形成一條光影之路,富有畫面感。“搖進”一詞亦用得十分巧妙,既有船只搖曳前行的動態感,又有時間倒流、回憶漸入的意境。 傍晚觀霞 劉慶霖 日腳云堤接礫洲,抹天紅靄上樓頭。 晚霞法則第三款,是讓時光彩色流。 曉暉品評: “晚霞法則第三款”句甚妙,如孔融和東坡之言:想當然耳。“是讓時光彩色流”為清詞麗句,宜品讀再三。 長安城南看桃花 劉建斌(西安) 最憐三月發花時,粉粉朱朱壓滿枝。 我看桃花如倩女,桃花笑我是癡兒。 曉暉品評: 稼軒詞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本詩化為“我看桃花如倩女,桃花笑我是癡兒。”異曲同工,各具情態,場景生動。桃花似乎更活潑伶俐,癡兒羞紅之臉當勝桃腮。 夭 桃 詩香約 珠露含情藏蕊中,芬芳暗送與誰同。 春風無賴窺心事,羞了桃卿一臉紅。 曉暉品評: 夭桃的思春之情被調皮的春風看破,羞紅了桃腮。轉結二句情趣俱佳,頗為傳神。 清明祭母 郎松(黑龍江) 遙祭孤魂未覺寒,香煙散盡立憑闌。 養兒不及故山月,夜夜墳前來探看。 曉暉品評: 看似寡情,實則情深。心托山月,夜夜探看。詩中的自責與思念交融,讀罷令人潸然。 賞花偶得(通韻) 王貞友 桃樹紅消蜂不憐,幽蘭剩葉有人觀。 光鮮外表終難久,耐品猶需有內涵。 曉暉品評: 通過桃與蘭的對比,道出世間哲理,得唐寅白骨禪之意,發人深省。 春 雨 楊逸明 小樓聽雨最宜人,萬縷千絲濕了春。 津氣微微心秀活,希音隱隱夢鮮新。 隨他潤物尋真境,為我傾襟洗俗塵。 趺坐窗前息群想,與茶同啜健精神。 曉暉品評: 句句扣春雨,“隨他潤物尋真境,為我傾襟洗俗塵”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人生及心靈的感悟。最妙處在于品嘗出了春雨的味道。 《英子評詩》微刊第893期 打開如下鏈接,可賞讀更多精彩: 張金英:佳作 精神 社會——《發掘當代格律詩詞的風景》序 【英子點評】第112輯:安徽詩人作品選評 【群英點評】第139輯:閔華山絕律選評(一) 【英子點評】第108輯:2023年第44期(總第208期)詩會選評 【群英點評】第132輯:曾齊祿 姚崇實 慕白 英子 【英子點評】第102輯:癸卯中秋詩會選評 【群英點評】第126輯:王聰穎 趙寶海 王守仁 英子 【群英點評】第124輯:盧冷夫 姜秀穎 江嵐 思塵 英子 吳曉暉 【群英點評】第122輯:段維 沈利斌 王守仁 英子 【群英點評】第119輯:曾齊祿 趙寶海 王守仁 英子 【群英點評】第117輯:盧冷夫 姚崇實 慕白 英子 【群英點評】第112輯:王守仁 曾齊祿 江嵐 英子 【眾家集評】選評英子詩詞12首(五)||英子評詩微刊第664期 【群英點評】第110輯:段維 趙寶海 慕白 英子 【群英點評】第104輯||段維 王聰穎 張明新 英子 【群英點評】第101輯||王守仁 張嵩 慕白 英子 【群英點評】第99輯:王聰穎 盧冷夫 曾齊祿 趙寶海 【群英點評】第90輯:思塵 盧冷夫 王守仁 張金英 姜秀穎 【群英點評】第88輯:王聰穎 王守仁 趙寶海 張金英 曾齊祿 【群英點評】第86輯:思塵 盧冷夫 張金英 慕白 【群英點評】第84輯:段維 英子 沈利斌 姜秀穎 【群英點評】第82輯:盧冷夫 張明新 思塵 英子 【群英點評】第79輯:思塵 盧冷夫 張明新 趙寶海 【群英點評】第76輯:趙寶海 思塵 黃帆 王守仁 張金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