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要理解新課標提出的“學習者中心”不妨讀讀《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黃光雄,蔡清田著)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在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師生都是學習者,故領導者在設計課程方案時必須要以學習為中心進行設計。設計課程方案的過程中,要搜集可靠的數據,并將其組織成為課程方案的知識基礎。在此知識基礎下,兼顧資源與限制后,可以選擇調整現有的課程方案或重組課程方案的方式,進行課程方案設計。不管是調整或重組課程方案,都要以學習為中心。”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是在理解教學關系還是理解教學活動方面都要認識到教師也是學習者。 ![]() 在設計教學時,不僅要以學習為中心,同時要認識到師生雙方都是學習者。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的過程,更是學習的參與者的過程,教師作為學習者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并通過實踐來改進教學策略。教師的專業成長依賴于對教學活動的深入理解和持續的學習,才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要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 同時也可以讀讀《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深入探討了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促進學習者主動掌握知識和技能。這些策略強調以學習者為核心,而非單純以教學內容或課程體系為中心,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入理解。 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習者被鼓勵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習態度、價值觀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方式。通過創建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教育者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促進學習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指導。這些方法不僅包括自我卷入和社會互動,還涉及將過去的學習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相結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學習過程。 為了培養學習者的穩定學習慣,教學中可以通過激勵機制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當中提供有效的反饋至關重要的,反饋應當針對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階段,為他們提供明確的指導和建議。教師作為指導者,更應該引導學習者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聯系起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新信息,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習者構建自己的概念模型,這些模型助于他們理解新知識,并有效地組織和整合所學內容。以詩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通過獎勵那些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朗讀或分析詩歌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理解。根據學生在理解和分析詩歌方面的能力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對于初學者,教師可以重點指導他們理解詩歌的基本結構和形式;而對于高水平的學習者,則可以引導他們深入探討詩歌的主題、情感表達以及修辭技巧等更深層次的內容。引導學生將新學的詩歌內容與他們之前學過的文學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或個人經驗相結合,以促進對詩歌深層次含義的理解。鼓勵學生通過制作詩歌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詩歌的主要元素,如主題、情感、象征等,并將這些元素與詩歌的整體意義相聯系,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嘗試自己創作詩歌,運用他們所學的技巧和知識,加深他們對詩歌創作過程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如此,不僅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促進他們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