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恨國黨橫行,曾有話說:國家亡了無所謂,大不了換個政府交稅。仿佛侵略者是為了殖民地的繁榮富強才發動的戰爭,在他們心中,殖民者似乎是來拯救蒼生的。 在120年前,的確有人還真的是這么想的,所以八國聯軍侵華,出過不少帶路黨,但依然逃不出被屠戮的命運。 據八國聯軍中的美軍中將查飛的記載:「可以確定地說,每當有一個真正的義和團員被殺……就有50個無害的苦力或農民被殺,其中包括相當多的婦女和兒童」 英國記者辛普生也記載他在淪陷后的北京目擊的情況:「法國步兵之前隊路遇中國人一團,其內義和團丁、平民相與攙雜,匆遽逃生。法國兵以機關槍向之,逼至一不通之小巷,機關槍即轟擊于陷阱之中約擊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直至不留一人而后已」 為什么對我軍造成了如此大的傷亡? 1942年,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聶榮臻司令員曾簽發了一道樹葉訓令,要求所有部隊不得采摘村莊周圍15里以內的樹葉。為什么?當然不是環保,因為樹葉是留給老百姓的口糧,如果戰士們把樹葉吃了,老百姓就沒樹葉吃了。 聶榮臻要求部隊到遠離村莊的無人區采摘樹葉充饑。 1942年春,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日軍為了把華北變為其大東亞圣戰的糧食與后勤基地,自1941年秋季開始,先后出動7萬兵力,對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掃蕩。而當時又發生了旱災,致使冀中平原和整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赤地千里。
日軍的伙食標準為精米640g,精麥200g,罐頭肉150g,醬油、食鹽等調味品少許,如果有新鮮蔬菜的話就有蔬菜500g,如果沒有就有干蔬菜110g,還供應茶葉和甜品,有時還會補給卷煙。以上飲食雖有時會變動,但其主食的量不會減少一直都會很多,還有就是肉類會保證餐餐都有。 日軍普通士兵穿著的都是牛皮作戰靴,制作精良,結實耐用,鞋底還有防滑鋼釘。每個士兵配備兩雙。 但看似日本占領了遼闊的土地,拿下的日占區不僅不能給日軍提供資源、糧食,日軍還要派出大量的部隊去鎮守,不但賺不到,還每天都賠。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渤海、華北.....到處是我們的游擊隊。 我們也許很難真正的理解他們的內心,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哪個時代,他們曾經歷過怎樣的絕望。 面對日軍的現代化部隊,我們別說飛機坦克,輪胎都制造不出來。 他們和他們年青的戰友們,只能拿自己年青的生命投入戰場,去阻擋日軍多一秒鐘,多一分鐘,他們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綁上手榴彈和炸藥,赤著腳撲向日軍的鋼鐵洪流。 1940年,楊靖宇將軍孤身一人,與100多名日軍作戰,壯烈殉國,日軍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一支口琴。楊靖宇將軍的戰友回憶到,將軍經常在休息的時候給戰友們吹口琴,甚至教小戰士們吹口琴。將軍犧牲的時候已經斷糧多日,他的腹中除了棉花和樹皮以外沒有一粒糧食! 但是,這只口琴從來沒有離開過他,我永遠也無法體會這是什么精神,支撐著東北抗日聯軍在重重圍攻之下死戰14年!看過日軍的回憶錄,在他們圍剿抗日隊伍時,經常聽到山澗中年青抗聯戰士的歌聲。 這樣的故事,隨處可見。 那些面對日軍重重包圍的戰士們,他們懷著對生活的眷念,對愛人的不舍,對親人的愧疚,最終選擇了擁抱冰冷的死亡,將希望留給了我們。 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一切,再也沒有人,能讓我們跪下。 這種精神與不屈,支撐我們的民族走過數千年,生生不息。 中國不會亡,中國若亡,天也該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