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男子要出遠門,妻子拿出一袋錢來,說:“多帶點盤纏,出外在外用錢多。” 詩詞君非常疑惑,為什么,古人管路費叫“盤纏”呢? 最近的《中國詩詞大會》給出了答案。 眾所周知,古代最通用的貨幣,就是方孔圓錢,俗稱銅錢。 古人遠行時,就用繩子將銅錢串起來,纏在腰上,或搭在背上,久而久之,路費就被稱作“盤纏”。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解救金老兒和女兒翠蓮,拿出錢來,給他們做路費。 老兒,你來!灑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怎么樣?——《水滸傳·第三回》 盤纏也有花費、開銷之意。 《金瓶梅》中也多次出現盤纏。 當日西門慶在婦人家盤桓至晚欲回家,留了幾兩碎銀子,與婦人做盤纏。——《金瓶梅·第六回》 除了盤纏,古人對錢的趣稱,還有很多。 任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錢還有一個名字,叫泉布。 在古時,泉和布同為貨幣。 《管子·國蓄》:“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漢書·食貨志下》中記載:“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入為官奴婢。” 如果有人私自鑄造錢幣,那么就和妻子兒女一同淪罰官奴婢。 泉,本指泉水,有流通廣布、暢流不絕的特點。 《金史·食貨志三》記載:“錢之為泉也,貴流通而不可塞。” 錢和泉水性質類似。 所以,泉也成了貨幣的代稱。 韋莊有詩云:青州從事來偏熟,泉布先生老漸慳。 以泉布稱貨幣,真是句句不是錢,句句不離錢。 泉布,聽過的人很少,但是,孔方兄,聽過的人就太多了。 因為銅錢的中有一個方孔,錢,又被稱為“孔方兄”。 第一個稱錢為孔方兄的,是西晉隱士魯褒。 晉代時,綱紀敗壞,賄賂風行,世風日下,人人視錢為寶。 魯褒寫就《錢神論》一文,其中說道:親愛如兄,字曰孔方。 世人待它親如兄長,送它綽號叫“孔方”。 孔方兄的名字由此而來。 宋代時,黃庭堅屢屢被貶謫。 這一天,他碰到了同鄉孔平仲,感慨之下,寫下一首《戲呈孔毅父》,開頭就說: 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這是黃庭堅的自嘲。 像我這樣靠寫文章過活的人,沒有封侯拜相的命,孔方兄早就向我發出了絕交書。 黃庭堅文氣地說明,自己與錢無緣。 孔方兄是一個文士頗愛用的名字。 有人視錢為兄,有人卻視錢為“阿堵物”。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朝大臣王衍,是一個清談家。 王衍標榜自己是一個清高的人,對錢嗤之以鼻,談都不談一下。 可是,王衍的妻子郭氏卻愛錢如命。 對妻子這種行為,王衍很是看不上,在家的時候,從來不提錢字。 眼見丈夫不理解自己,郭氏就想了個招。 趁丈夫睡著時,郭氏將一串串的銅錢圍著王衍的床繞了一大圈。 這樣,王衍醒來時,下不了床,肯定要說到“錢”字。 計劃是很好,可王衍卻不按常理出牌。 第二天,王衍醒了,看到床邊圍了一圈銅錢,擋住了去路,大聲叫來了婢女,用手指了指銅錢說:“舉卻阿堵物”。 “物”為“東西”意,“阿堵物”表示“這個東西”。 王衍說的是:“拿走這些東西。” 王衍用阿堵物指錢,如此境況,也不肯說一個錢字。 而后,“阿堵物”指對錢財的蔑稱。 更奇的,還有以人名作錢名的。 在《金瓶梅》中,第三十回有一句詩:富貴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鄧通成。 此處的鄧通,指的就是錢。 鄧通也是一個人。 西漢時,文帝劉恒曾夢到一個黃頭郎推他上天。 第二天,他按夢中情景,找尋黃頭郎,就是鄧通。 文帝非常寵愛鄧通,兩人關系很是親密。 有一天,一個相士給鄧通看相,相士說:“鄧通可能會貧窮饑餓而死。” 文帝一聽:“我是皇帝,怎么能讓你餓死。” 于是把蜀郡的一座銅山賜給了鄧通,并破例允許他開礦鑄錢。 鄧通鑄造半兩錢,遍布天下。 后來,鄧通就成了錢的新名字。 錢是好東西,每個人都渴望有永遠花不完的錢。 那么,青蚨【fú】能滿足你的愿望。 《搜神記》中有一個奇妙的故事。 南方有一種蟲,叫青蚨,比蟬稍大一些。 青蚨在草葉上產子,如果你拿住了小蟲,母蟲就會飛來,不管有多遠。 如果用母蟲的血涂在八十一枚銅錢上,用小蟲的血涂在八十一枚銅錢上。 每次買東西,先用母蟲血的錢,或者先用子蟲血的錢,花出去的錢都會再飛回來了。 這就等于說,誰有了用青蚨母子血涂的錢,誰就有永遠花不完的錢, “青蚨還錢”由此而來,青蚨就成為錢的代稱。 《說文解字》:“青蚨,水蟲,可還錢。” 有的銅錢上還刻有蚨的字或圖樣。 中華老字號瑞蚨祥專營服裝生意,其商標上就有一只蚨,取“青蚨還錢”之意。 ![]() 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銖錢 古人說錢,字字不是錢,句句都是錢。 泉布,錢如流水,散向八方。 盤纏,纏在身上的錢,便于遠行攜帶。 孔方兄,就是銅錢的樣子。 青蚨,代表人們對錢的渴望。 而現代人,更多的是錢的形制取俗稱。 民國時期,四川軍政府發行了一種貨幣,正面是一匹馬,背面是一束蘭花,俗稱馬蘭錢。 新中國成立后,10元紙幣上印的是“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圖樣。 當時人稱錢為“大團結”。 如今,100元紙幣上,是毛主席的頭像,現代人稱錢為“毛爺爺”。 愛錢沒錯,取之有道,就是君子。 詩友們,哪一種稱呼,更打動你的心呢? |
|